專利名稱:帶扣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帶扣,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向內(nèi)卷繞式的帶扣,通過此帶扣帶子的后端部被卷繞在帶子的前端部與衣服之間。
背景技術:
帶扣具有的主要功能是將服裝、特別是褲子、穩(wěn)固地固定至它的使用者上,從而在使用者活動時可消除任何會引起不適的因素,同時還具有滿足使用者審美品味的要求。
目前使用的有多種形式的具有此功能的帶扣。
關于傳統(tǒng)的帶扣,帶扣的后端部大部分向外卷繞在固定在帶扣上的帶子的前端部上,這樣帶子的后端部(即帶子的端部)從服裝上脫離開,這樣就會影響外觀,并且當使用者走動時易于被上衣的袖口的碰到或者被任一物體接觸到。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韓國專利公開號1996-000111(公布日1996年1月25日),在這份先于本申請的申請中提出一種向內(nèi)卷繞式的帶扣,其帶子的后端部卷繞在前端部與服裝之間。
這種向內(nèi)卷繞式的帶扣由形成一通道的六面體形的上部與下部制成,帶子的后端部通過此通道。一板體的邊緣部分彎曲形成具有預定高度的側壁,而每個壁的下端部通過縫合與板形的下部槽相連,從而在其間形成一帶子通道。在下部槽的底部的一側處形成一切口部分,而帶子的后端部通過下部槽。
因此,當使用者穿戴此種帶子時,由于帶子的后端部插入平板形成扣件的內(nèi)部通道中并在穿過切口部分后定位在帶子的前端部與服裝之間,這樣帶子的后端部不會暴露在外。
另外,鋸齒狀的鉤槽以規(guī)則的間距形成在下部槽的內(nèi)表面上,而一鉤向外突出地形成在扣件下部槽的入口處,使得它可以由帶子的鉤槽鉤住,這樣當帶子的后端部插入帶扣的內(nèi)部通道時,扣件的鉤可容易且牢靠地插入帶子的鉤孔中。
即如圖1和圖2所示,形成在固定物30的兩側上的鉸鏈銷31插入形成在帶扣的上部槽20的側壁21上形成的鉸鏈孔22中,從而使固定物30可轉動,而設置于固定物30的鋸齒部分32與帶子的前端部嚙合,并使其與帶扣的上部槽20的底部相連,由此固定帶子。
然而,這種帶扣存在下列問題,即由于固定物30的鉸鏈銷31通過帶扣的鉸鏈孔21暴露在外,這樣使得向外暴露的固定物30的鉸鏈銷31可能與使用者的皮膚接觸而造成傷害,或者衣服會掛在鉸鏈銷上而被扯壞,因此它的外觀不能令人滿意。
本發(fā)明的技術要點因此,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帶扣,它的用于使帶子的前端部與帶扣固定的固定物的鉸鏈銷不會向外暴露,由此在使用時提高了滿意度。
本發(fā)明的詳細描述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提供了一種帶扣,它包括一扣件體,它包括在一其中間部分具有一切口部分與和其邊緣部分具有一側壁的下部平板,以及一與下部平板的側壁的上部連接成一體從而形成一帶子通道的前板;一固定物,它具有在該固定物的一端部的一鋸齒部分以及在鋸齒部分的兩端部上的鉸鏈銷;以及一固定件,它用于使固定件與下部平板的內(nèi)側壁固定。
在扣件體的下部平板外,一位置固定鉤向上突出地形成于切口部分的前側上,用于通過一帶子,而在下部平板的后側上,形成一固定孔,使其與插入下部體的側壁的固定件的底板相結合。
固定件包括一底板,底板緊密地固定在扣件體的后側上的下部平板的上表面上,并且在其中間部分形成有與在下部體的下部平板上形成的固定孔相應的一固定孔,而側壁以一個預定的高度彎曲地形成在底板的兩側上。
固定件的側壁在其后側包括從底板離開的一延伸的端部。延伸的端部在它的下側包括一固定槽,固定物的鉸鏈銷與其配合。當在固定物的鉸鏈銷插入在固定件的側壁上形成的固定槽中狀態(tài)中,當固定件插入下部體的側壁時,固定物的鉸鏈銷被夾在形成在下部體的底板上的切口部分的邊緣部分(即形成在下部平板的側壁與下部平板的上表面的這樣一個區(qū)域中的支承邊緣部分)與形成在固定件的側壁的延伸端部處的固定槽之間。
用于替換形成在固定件的側壁的延伸的端部上的固定槽,可形成若干固定孔,而在固定物的鉸鏈銷插入固定孔的狀態(tài)下,固定件可與帶扣的側壁的內(nèi)側相結合。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與下部體的側壁的內(nèi)側接觸的固定件的側壁向內(nèi)彎曲以形成一固定突部,而固定突部包括若干固定孔,固定物的鉸鏈銷插入固定孔中,由此使固的與扣件體結合。
圖1為示出了根據(jù)現(xiàn)有技術的扣件的固定物的連接結構的截面圖;圖2為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帶扣的結構的分解立體圖;圖3為示出了帶扣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組裝后的切口部分的立體圖;圖4為示出了帶扣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完全組裝后它操作的截面圖;圖5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沿圖4中的線V-V截取的截面圖;圖6為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帶扣的切口部分的平面圖;以及圖7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的固定件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現(xiàn)將參照上述附圖對本發(fā)明加以說明。
圖2為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帶扣的結構的分解立體圖,圖3為示出了帶扣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組裝后的切口部分的立體圖,其中標號100表示扣件體。
扣件體100包括中間部分具有一矩形切口部分111以及在其長度方向上彎曲形成且具有一定高度的側壁120的一下部平板110,以及緊密地固定在側壁的上部邊緣部分的一前平板130,從而在其中形成一帶子通道“P”。
下部平板110以形成其中間部分的切口部分111為基礎劃分成前側平板112與后側平板114,在下部平板110的一部分與側壁120接觸處,在切口部分111形成的同時,具有與側壁的厚度幾乎相同的厚度的支承邊緣部分116形成在切口部分111的兩側上。
一帶子位置固定鉤113突出地形成在下部平板110的前側平板112處,而固定孔115形成在下部平板110的后側平板114處。
用于使帶子“B”的前端部與扣件體100固定的固定物200的一端基本垂直地彎曲,而鋸齒部分210形成在彎曲部分的端部處,這樣當帶子“B”固定時,帶子“B”的前端部與前平板130的底部緊密地固定在一起。鋸齒部分210包括突出地形成在其中的兩端部處且具有一預定長度的一鉸鏈銷212。
一傾斜部分214形成在固定物200的另一端部處,它被彎曲成與前平板130的底部成一傾斜角,這樣在帶子被插入形成在下部平板110和扣件體100的前部平板130之間的通道“P”后,帶子“B”的后端部可以被平滑地引入下部平板110的切口部分111中。
用于使固定物200與扣件體100固定的固定件300包括一底板310,它具有與扣件體100的下部平板的后平板114幾乎相同的尺寸和形狀,而一側壁312向上彎曲地形成在底板310的兩側處。
在底板310的一個預定部分,固定孔311相應于形成在扣件體100的下部平板110的后側平板114上的固定孔115而形成,通過使用穿過固定孔311的一鉚釘“R”可使它們連接。
側壁312具有底板310的向外延伸的延伸部分314,而固定孔313形成在延伸端部部分314的下部,固定物的鉸鏈銷212插入其中。
如上所述構成的本發(fā)明的帶扣可如下制造。
在扣件體100和下部平板110以預定的尺寸切割后,在長度方向的邊緣部分彎曲而形成側壁120。而后,具有預定尺寸的前板130通過焊接與側壁120的上側固定地連接。
或者,可以一體地形成一矩形管狀體形狀的一構件,根據(jù)需要切去或磨去此構件的一部分,由此構成一扣件體。
為了使固定物200與扣件體100連接,固定物200的鋸齒部分210向上引導,即朝向扣件體100的前板130的下表面引導,在此狀態(tài)下,鉸鏈銷212插入形成在固定件300的側壁312的延伸端部314的固定槽313中,以及通過扣件體100的后側處的帶子通道“P”插入。
然后如圖3所示,固定件300的側壁312緊密地粘附在扣件體100的側壁120內(nèi)部,而固定件300的底板310緊密地粘附在下部平板110的后側平板114的上表面上。
此時,如圖5所示,固定物200的鉸鏈銷212被夾在形成在固定件300的側壁312的延伸端部處的固定槽313與在下部平板110的切口部分111的外側上的支承邊緣部分116之間,這樣,如圖4所示,固定物200可在鉸鏈銷212的基礎上通過切口部分111向下轉動。
在此狀態(tài)中,固定件300與下部平板110通過穿過形成在固定件300的底板310和下部平板110的后側平板114上的固定孔311和115的鉚釘“R”固定,由此完成扣件的組裝。
為了將帶子“B”與如此完成的扣件固定,如圖4中的虛線所示,固定物200通過下部平板110的切口部分111向下轉動,這樣在固定物200的鋸齒部分210與前板130的下表面之間形成了一開口,帶子“B”的前端部插入此開口中,而在此狀態(tài)下,固定物200以相反的方向轉動,即朝前板130轉動。而后,如圖4的實線所示,帶子“B”的前端部固定到帶扣中。
在此狀態(tài)中,當帶子“B”的后端部通過帶扣的帶子通道“P”插入時,由于固定物200傾斜部214,帶子“B”的后端部被帶引導至屬于固定物200的傾斜部分214的切口部分111處。通過切口部分111穿過的帶子“B”的后端部被定位在帶子“B”的固定端部(即前端部的內(nèi)側)與使用者服裝之間,而形成在帶子“B”的下表面上的定位孔“H”由下部平板110的鉤113抓住,從而帶子被堅固地固定住。
圖6為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帶扣的切口部分的平面圖。
在該實施例中,固定件400的一側壁410的延伸端部420(圖中僅示出一側)突出地向內(nèi)彎曲,形成固定的突部422,而固定孔421形成在固定突部422上,固定物200的鉸鏈銷212插入該孔中。
為了通過使用固定件400使固定物200與扣件體100固定,首先,固定物200的鉸鏈銷212插入固定突部422的固定孔421中,而后與第一實施例中相同,將固定件400通過扣件體100的帶子通道“P”插入,并通過用于連接的鉚釘“R”固定。
圖7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的固定件的立體圖。在此實施例中,形成一固定孔315,以替代第一實施例中形成在固定件300的側壁312的延伸的端部314上的固定槽313。
工業(yè)應用就上述描述,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帶扣,用于固定帶子的固定物的鉸鏈銷不會向外暴露,這樣它將不會傷害使用者的身體或損壞他們的服裝,同時改進了外觀。
權利要求
1.一種帶扣,它包括一扣件體,它包括在一其中間部分具有一切口部分與和其邊緣部分具有一側壁的下部平板,以及一與下部平板的側壁的上部連接成一體從而形成一帶子通道的前板;一固定物,該固定物具有在其一端部的一鋸齒部分以及在鋸齒部分的兩端部上的鉸鏈銷;以及一固定件,該扣件體具有位于固定在其下部平板上的底板的兩端部上的側壁,并在扣件體的預定部分使固定物固定。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扣,其特征在于,下部平板包括一前側平板以及一后側平板,前側平板具有位于切口部分的前側的一帶子位置固定鉤,而后側平板具有位于切口部分后側上的一固定孔。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扣,其特征在于,下部平板包括在切口部分的外側上的支承邊緣部分。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帶扣,其特征在于,支承邊緣部分與下部平板的厚度一樣寬。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扣,其特征在于,固定件的底板與下部平板的后側平板的尺寸與形狀相同,并且具有與后側平板的固定孔相應的一個固定孔。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扣,其特征在于,固定件的側部包括一延伸端部。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帶扣,其特征在于,延伸端部包括固定槽,固定物的鉸鏈銷插入固定槽中。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帶扣,其特征在于,延伸端部包括固定孔,固定物的鉸鏈銷插入固定孔中。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扣,其特征在于,固定件的側壁突出地向內(nèi)彎曲,并包括具有固定物的鉸鏈銷所插入的固定孔的固定突部。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揭示了一種向內(nèi)彎曲式的帶扣,其中帶子的后端部卷繞在帶子的前端部與衣服之間。用于固定帶子的前端部的固定件固定在帶扣的內(nèi)側壁上,這樣用于固定帶子的一固定物的鉸鏈銷不會暴露在外,由此它的外觀優(yōu)良,同時改進了使用時的可靠性。
文檔編號A44B11/22GK1359269SQ00809856
公開日2002年7月17日 申請日期2000年6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1999年7月1日
發(fā)明者段興德 申請人:段興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