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屬于食品加工
技術(shù)領(lǐng)域:
,具體涉及一種馬齒莧掛面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shù):
:掛面作為一種耐存、耐煮的手工面食,具有口感好、食用方便、價格低、易于貯存等諸多優(yōu)點,已廣泛受到人們的喜愛,并逐漸向主食型、風味型、營養(yǎng)型、保健型等多樣化發(fā)展。就其品種而言,它主要包括普通掛面、花色掛面、手工掛面等,而以其輔料劃分則有:雞蛋掛面、西紅柿掛面、菠菜掛面、胡蘿卜掛面、海帶掛面、賴氨酸掛面等。但是縱觀目前市面上出售的掛面往往存在成分單一、口感乏味、營養(yǎng)價值低、保健功能差等諸多缺陷,已越來越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眾所周知,馬齒莧是一種常見的藥食兩用植物,分布廣泛,它含有豐富的二羥乙胺、蘋果酸、葡萄糖、鈣、磷、鐵以及維生素e、胡蘿卜素、維生素b、維生素c等營養(yǎng)物質(zhì),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消炎、止渴、利尿、明目等作用,既可以做獸藥或農(nóng)藥,也可以做蔬菜或者飼料。同時其還含有大量對人體有益的ω-3脂肪酸,不僅能夠抑制人體對膽固醇的吸收,降低血液中膽固醇濃度,改善血管壁的彈性,而且還能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具有很高的營養(yǎng)和保健效果。但是由于馬齒莧生長周期和運輸儲存等各方面的原因,其應用范圍受到了極大限制。因此開發(fā)設計一種工藝簡單、成本低廉、安全保健、營養(yǎng)價值高的馬齒莧掛面已經(jīng)是勢在必行。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本發(fā)明要解決的問題是針對以上不足,提供一種工藝簡單、成本低廉、安全保健、營養(yǎng)價值高的馬齒莧掛面及其制備方法。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shù)方案如下:一種馬齒莧掛面,按重量份數(shù)計,其各原料組成為:高筋面粉80~100份,馬齒莧8~16份,變性淀粉5~10份,鹽1.1~2.6份,碳酸鈉0.15~0.2份,海藻酸鈉0.2~0.4份和水26~31份。具體的,所述高筋面粉與馬齒莧的重量比值為8.1:1。優(yōu)選的,按重量份數(shù)計,其各原料組成為:高筋面粉89份,馬齒莧11份,變性淀粉7份,鹽1.7份,碳酸鈉0.17份,海藻酸鈉0.29份和水29份。一種馬齒莧掛面的制備方法,其步驟如下:(1)選擇新鮮、嫩度合適的馬齒莧,去根、清洗、瀝水后放入果蔬料理機中,打漿,得到馬齒莧漿液;(2)將高筋面粉、食鹽、變性淀粉、碳酸鈉、海藻酸鈉和上述制得的馬齒莧漿液混合,加水揉搓和面得面團;(3)將面團進行熟化,得熟化面團;(4)將熟化面團進行壓片處理制得面片;(5)將面片進行切條、干燥制得干面條;(6)將干面條切斷、包裝得馬齒莧掛面。具體的,所述步驟(2)中加入水的溫度為25~30℃,和面時間為10~20min,所制得的面團呈松散的顆粒狀,手握可成團,輕輕揉搓能松散復原。具體的,所述步驟(3)的熟化采用攪拌熟化,攪拌速度為10~30r/min,攪拌時間為25~35min。具體的,所述步驟(4)的壓片處理時壓延工道為5~7道,所制得面片厚度為0.3~0.8mm、長為1.2~1.5m。具體的,所述步驟(5)的面片切條寬度為0.8~3.0mm,干燥采用烘房干燥,干燥溫度為40~42℃,干燥時間為3.5~5.0h,相對濕度50~60%。具體的,所述步驟(6)切斷后干面條的長度為200~250mm。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是:1.本發(fā)明提供的馬齒莧掛面工藝簡單、成本低廉、安全保健、營養(yǎng)價值高,而其制備方法原料容易獲取、操作方便、易于控制并進行大規(guī)模生產(chǎn),制備過程中的熟化不僅可以消除面團的內(nèi)應力,使水、蛋白質(zhì)和淀粉混合更均勻,而且加速了面筋結(jié)構(gòu)的形成,提高了面團結(jié)構(gòu)的穩(wěn)定性。2.本發(fā)明提供的馬齒莧掛面,相對于傳統(tǒng)的小麥掛面,原料馬齒莧中含有豐富的二羥乙胺、蘋果酸、葡萄糖、鈣、磷、鐵以及維生素e、胡蘿卜素、維生素b、維生素c等營養(yǎng)物質(zhì),不僅能夠抑制人體對膽固醇的吸收,降低血液中膽固醇濃度,改善血管壁的彈性,而且還能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3.本發(fā)明提供的馬齒莧掛面以海藻酸鈉作為增稠劑,碳酸鈉作為乳化劑,不僅改善了面條的黏彈性和延伸性,而且強化了面筋,使得面條爽滑可口,更加有利于提高產(chǎn)品的口感。4.本發(fā)明提供的馬齒莧掛面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既增加了食品的營養(yǎng)價值,又改善了食品的風味和口感,同時還提高了食品的保健功能?!揪唧w實施方式】為了更充分理解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內(nèi)容,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技術(shù)方案進行進一步介紹和說明。以下實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實施例1一種馬齒莧掛面,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高筋面粉80份,馬齒莧8份,變性淀粉5份,鹽1.1份,碳酸鈉0.15份,海藻酸鈉0.2份和水26份。一種馬齒莧掛面制備方法,其步驟如下:(1)選擇新鮮、嫩度合適的馬齒莧,去根、清洗、瀝水后放入果蔬料理機中,打漿,得到馬齒莧漿液;(2)將高筋面粉、食鹽、變性淀粉、碳酸鈉、海藻酸鈉和上述制得的馬齒莧漿液混合,加入25℃水,揉搓和面20min得面團;(3)將上述制得的面團在10r/min的攪拌速度下熟化35min,得熟化面團;(4)將上述制得的熟化面團進行壓片處理,壓延工道為5道,制得厚度為0.3mm、長為1.5m的面片;(5)將上述制得的面片進行切條,切成寬度為0.8mm的濕面條,然后將濕面條在相對濕度為50%、烘干溫度為42℃的烘房內(nèi)干燥3.5h,得到的干面條;(6)將上述制得的干面條切斷為200mm長,然后包裝得馬齒莧掛面。(7)檢測上述所得馬齒莧掛面的蒸煮損失率見表1。實施例2一種馬齒莧掛面,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高筋面粉86份,馬齒莧9份,變性淀粉6份,鹽1.4份,碳酸鈉0.16份,海藻酸鈉0.26份和水27份。一種馬齒莧掛面制備方法,其步驟如下:(1)選擇新鮮、嫩度合適的馬齒莧,去根、清洗、瀝水后放入果蔬料理機中,打漿,得到馬齒莧漿液;(2)將高筋面粉、食鹽、變性淀粉、碳酸鈉、海藻酸鈉和上述制得的馬齒莧漿液混合,加入27℃水,揉搓和面15min得面團;(3)將上述制得的面團在15r/min的攪拌速度下熟化32min,得熟化面團;(4)將上述制得的熟化面團進行壓片處理,壓延工道為5道制得厚度為0.5mm、長為1.4m的面片;(5)將上述制得的面片進行切條,切成寬度為1.5mm的濕面條,然后將濕面條在相對濕度為53%、烘干溫度為41℃的烘房內(nèi)干燥4h,得到的干面條;(6)將上述制得的干面條切斷為220mm長,然后包裝得馬齒莧掛面。(7)檢測上述所得馬齒莧掛面的蒸煮損失率見表1。實施例3一種馬齒莧掛面,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高筋面粉89份,馬齒莧11份,變性淀粉7份,鹽1.7份,碳酸鈉0.17份,海藻酸鈉0.29份和水29份。一種馬齒莧掛面制備方法,其步驟如下:(1)選擇新鮮、嫩度合適的馬齒莧,去根、清洗、瀝水后放入果蔬料理機中,打漿,得到馬齒莧漿液;(2)將高筋面粉、食鹽、變性淀粉、碳酸鈉、海藻酸鈉和上述制得的馬齒莧漿液混合,加入28℃水,揉搓和面14min得面團;(3)將上述制得的面團在20r/min的攪拌速度下熟化30min,得熟化面團;(4)將上述制得的熟化面團進行壓片處理,壓延工道為6道,制得厚度為0.6mm、長為1.3m的面片;(5)將上述制得的面片進行切條,切成寬度為2.0mm的濕面條,然后將濕面條在相對濕度為56%、烘干溫度為40℃的烘房內(nèi)干燥4.5h,得到的干面條;(6)將上述制得的干面條切斷為230mm長,然后包裝得馬齒莧掛面。(7)檢測上述所得馬齒莧掛面的蒸煮損失率見表1。實施例4一種馬齒莧掛面,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高筋面粉95份,馬齒莧14份,變性淀粉9份,鹽2.3份,碳酸鈉0.19份,海藻酸鈉0.35份和水30份。一種馬齒莧掛面制備方法,其步驟如下:(1)選擇新鮮、嫩度合適的馬齒莧,去根、清洗、瀝水后放入果蔬料理機中,打漿,得到馬齒莧漿液;(2)將高筋面粉、食鹽、變性淀粉、碳酸鈉、海藻酸鈉和上述制得的馬齒莧漿液混合,加入29℃水,揉搓和面12min得面團;(3)將上述制得的面團在25r/min的攪拌速度下熟化28min,得熟化面團;(4)將上述制得的熟化面團進行壓片處理,壓延工道為7道,制得厚度為0.7mm、長為1.2m的面片;(5)將上述制得的面片進行切條,切成寬度為2.5mm的濕面條,然后將濕面條在相對濕度為58%、烘干溫度為41℃的烘房內(nèi)干燥4h,得到的干面條;(6)將上述制得的干面條切斷為240mm長,然后包裝得馬齒莧掛面。(7)檢測上述所得馬齒莧掛面的蒸煮損失率見表1。實施例5一種馬齒莧掛面,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高筋面粉100份,馬齒莧16份,變性淀粉10份,鹽2.6份,碳酸鈉0.2份,海藻酸鈉0..4份和水31份。一種馬齒莧掛面制備方法,其步驟如下:(1)選擇新鮮、嫩度合適的馬齒莧,去根、清洗、瀝水后放入果蔬料理機中,打漿,得到馬齒莧漿液;(2)將高筋面粉、食鹽、變性淀粉、碳酸鈉、海藻酸鈉和上述制得的馬齒莧漿液混合,加入30℃水,揉搓和面10min得面團;(3)將上述制得的面團在30r/min的攪拌速度下熟化25min,得熟化面團;(4)將上述制得的熟化面團進行壓片處理,壓延工道為7道,制得厚度為0.8mm、長為1.2m的面片;(5)將上述制得的面片進行切條,切成寬度為3.0mm的濕面條,然后將濕面條在相對濕度為60%、烘干溫度為40℃的烘房內(nèi)干燥5h,得到的干面條;(6)將上述制得的干面條切斷為250mm長,然后包裝得馬齒莧掛面。(7)檢測上述所得馬齒莧掛面的蒸煮損失率見表1。表1:馬齒莧掛面的蒸煮損失率序號實施例1實施例2實施例3實施例4實施例5蒸煮損失率/%8.59.18.09.510表1中蒸煮損失率測定方法:稱取5g面條置于盛有100ml蒸餾水的燒杯(燒杯重量為w)中煮沸5min后,將面條取出置于燒杯口上方瀝干,然后分別將面條和盛有面湯的燒杯放入105℃烘箱中烘至恒重w1和w2,面條蒸煮率按下式計算:面條蒸煮損失率/%=面湯干質(zhì)量/面條干質(zhì)量×100%=(w2-w)/w1×100%眾所周知,在面條品質(zhì)評價中,蒸煮品質(zhì)是重要指標之一,由表可知,本發(fā)明制得的馬齒莧掛面的蒸煮損失率都在10%以下,面條品質(zhì)較好,而其中實施例3的蒸煮損失率最小,面條品質(zhì)最好。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發(fā)明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lǐng)域的普通技術(shù)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構(gòu)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因此,本發(fā)明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quán)利要求為準。當前第1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