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屬于食品加工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節(jié)能型紅外電烘箱。
背景技術:
在面包的制作過程中,在攪拌發(fā)酵之后需要通過烘箱對面團進行加熱,使得面團受熱蓬松,充分被加熱后供人們食用?,F(xiàn)有的烘箱通常通過遠紅外加熱管結合反射來對烘箱內(nèi)的面團進行加熱,但是該結構在加熱面團的過程時,加熱射線對于面團內(nèi)部的穿透較少,進而想要將面團的內(nèi)部完全加熱,需要加熱較長的時間,工作效率較低,能耗消耗嚴重。而加熱的時間過長,又很容易使得面團的外表面被烤焦,影響口感。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食品受熱均勻的節(jié)能型紅外電烘箱。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節(jié)能型紅外電烘箱,包括箱體、底座、設于箱體內(nèi)的烘烤室及加熱元件;所述底座可拆卸連接于所述箱體下部,該底座頂面設有加熱腔,該箱體可對加熱腔進行關閉;所述加熱元件設于該加熱腔內(nèi),加熱元件包括至少兩組紅外線加熱組件,每組紅外線加熱組件均包括遠紅外線加熱管和近紅外線加熱管。本實用新型采用遠紅外和近紅外配合加熱,使得烤箱內(nèi)熱力分布均勻,可有效保證溫度直接從食品的中心往外部擴散,熱力分布均勻,食物加熱效果更好;近紅外可快速對食品的內(nèi)部進行加熱,遠紅外則對食品的外表面進行加熱,使得食物的內(nèi)部和外部均能得到良好的加熱,食品加熱均勻,且色澤、口感等均能得到較大的提升;近紅外的加熱速度快,可在短時間內(nèi)完成對食品內(nèi)部的加熱,減少加熱所需的時間,工作效率高,且更為節(jié)能環(huán)保;且下座和箱體可拆卸,進而可單獨將箱體拆卸后清洗,將電器件均留在下座上,電器件不會進水損壞,延長使用壽命。
進一步的,所述烘烤室內(nèi)壁均設有反射層,反射層可對穿透食品后向外發(fā)散的紅外線進行反射,使其改變方向后重新反射會食品所在位置,對食品進行加熱,減少能耗的損失,更為節(jié)能環(huán)保。
進一步的,所述紅外線加熱組件通過一連接結構可拆卸的連接于所述加熱腔內(nèi);方便對加熱組件進行更換。
進一步的,所述連接結構包括固設于所述加熱腔內(nèi)的下座、一側可翻轉連接于該下座的上座及設于該上座和下座之間的卡固腔;卡固腔可對加熱組件進行限位,進而有效防止加熱組件與加熱腔發(fā)生撞擊而損壞。
進一步的,所述卡固腔包括設于上座的上卡槽和設于下座的下卡槽,該上卡槽和下卡槽均設有由柔性材料制成的保護層;保護層可跟隨加熱組件的熱脹冷縮產(chǎn)生適當?shù)男巫儯行Х乐箍ú墼诩訜峤M件熱脹時對其進行勒緊,防止加熱組件破裂;還可防止在加熱組件冷縮時與其之間產(chǎn)生間隙,對加熱組件的定位效果更好。
進一步的,所述保護層由橡膠制成,該保護層的內(nèi)表面與所述加熱組件的外表面相配適;貼合的效果更好。
進一步的,還包括一用于將上座和下座鎖緊連接的鎖件;防止上座在使用過程中相對下座翻轉打開,實現(xiàn)對加熱組件的穩(wěn)定定位。
更進一步的,所述鎖件包括固設于所述上座一側的鎖塊和設于所述下座上表面與該鎖塊相配合的鎖槽;該鎖塊下部固連一橫截面為三角形的卡接段,該鎖槽下部設有與該卡接段相配合的卡接槽;按壓上座即可使得卡接段插入至卡接槽內(nèi),實現(xiàn)鎖定,操作簡便;且卡接段不易從卡接槽中脫離,鎖緊效果更好。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遠紅外和近紅外配合加熱,熱力分布均勻;可實現(xiàn)食物的內(nèi)部和外部均得到良好的加熱,食品加熱均勻,且色澤、口感等均能得到較大的提升;可在短時間內(nèi)完成對食品內(nèi)部的加熱,減少加熱所需的時間,工作效率高,且更為節(jié)能環(huán)保。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紅外線加熱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局部示意圖。
圖4為圖3中B處的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的理解本實用新型方案,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如圖1-4所示,一種節(jié)能型紅外電烘箱,包括箱體1、底座2、設于箱體內(nèi)的烘烤室3、加熱元件、電源線10以及電連于該電源線的電源插頭11;所述底座上設有一方形的加熱腔4,該加熱腔4由所述底座2的頂面下凹形成,上部為開口;所述底座2通過螺釘可拆卸的連接在所述箱體1下部,進而兩者連接時,該箱體1的下表面可對加熱腔4的開口進行關閉;所述加熱元件設于該加熱腔4內(nèi),當?shù)鬃?與箱體1相連時,該加熱元件即可對箱體1內(nèi)的食品進行加熱;具體的,所述加熱元件包括三組紅外線加熱組件5,三組紅外線加熱組件5沿著加熱腔4的橫向間隔的分布;具體的,每組紅外線加熱組件5均包括一個遠紅外線加熱管51和一個近紅外線加熱管52,如圖所示,兩者均為具有一定彎曲結構的加熱管,并且遠紅外線加熱管 51圍設在近紅外線加熱管52外,該遠紅外線加熱管51和近紅外線加熱管52端部均形成金屬的接線端子53,通過該接線端子53與電源線10電連接;優(yōu)選的,遠紅外線加熱管51和近紅外線加熱管52 的接線端子53可以串聯(lián)在一起后再與電源線10相連接,當電源插頭11與外部的插座插接電連時,兩加熱管即可同時通電加熱。
具體的,所述遠紅外線加熱管51和近紅外線加熱管52的直徑設置為相同,并且兩者均包括內(nèi)部的加熱絲和外管,該加熱絲由碳纖維材料制成,外管由石英玻璃制成;工作時,該遠紅外線加熱管51 發(fā)射出波長為4-400微米的紅外線,近紅外線加熱管52發(fā)出波長為 0.8-1.5微米的紅外線;進而,食品置于箱體內(nèi)時,近紅外線可對食品的內(nèi)部進行加熱,遠紅外線可穿透食品后反射,對食品外部進行加熱,保證食品加熱均勻;優(yōu)選的,所述烘烤室3內(nèi)壁均設有反射層,該反射層由納米二氧化硅制成,涂覆在烘烤室3的內(nèi)表面上,進而遠紅外線可通過該反射層在烘烤室內(nèi)多次反射,對食品加熱,利用率更高,且食品表面能夠收到不同方向的紅外線的加熱,受熱更為均勻。
進一步的,為了防止紅外線加熱組件5在設備使用過程中發(fā)生移動,我們還設置了一連接結構,通過該連接結構使得所述紅外線加熱組件5可拆卸的連接于所述加熱腔4內(nèi),即方便了紅外線加熱組件5 的更換,又實現(xiàn)了對紅外線加熱組件5的有效定位;具體的,所述連接結構設置為九個,每組加熱組件對應三個連接結構,三個連接結構呈三角形分布,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強,進而以三個連接結構既能對加熱組件5進行牢固的固定;該連接結構包括下座61、上座62以及卡固腔,所述下座61為長方體塊狀設置,由鋁材制成,具有一定的延展性,與加熱管的接觸較為柔和,該下座61固設于所述加熱腔4的底面上;所述上座62的形狀大小與所述下座61相等,也為鋁材制成,該上座62的其中一側通過一轉軸可翻轉的連接在下座61的其中一側上;所述卡固腔包括設于上座的上卡槽71和設于下座的下卡槽72,當上座62翻轉至其下表面與下座61的上表面相貼合時,該上卡槽 71和下卡槽72即可相互連通,形成卡固腔;優(yōu)選的,該下座61和上座62的長度大于所述遠紅外線加熱管51和近紅外線加熱管52的直徑總和,在同一個下座61上的卡固腔設置為兩個,分別對應于遠紅外線加熱管51和近紅外線加熱管52的位置設置,且該卡固腔的橫截面積為圓形設置,所述上卡槽71和下卡槽72的橫截面則均為半圓形設置,進而可同時對遠紅外線加熱管51和近紅外線加熱管52 進行定位。
進一步的,還包括一用于將上座62和下座61鎖緊連接的鎖件,該鎖件包括鎖塊91和鎖槽92,所述鎖塊91固設于所述上座62對應于轉軸的另一側上,所述鎖槽92設于所述下座61上表面上,并且其鎖槽92的位置對應于鎖塊的位置設置,當上座62翻轉至與下座61相貼合時,該鎖塊91即可插入至鎖槽92內(nèi);優(yōu)選的,所述鎖塊91下部固定連接有一卡接段93,該卡接段的橫截面設置為三角形;對應的,所述鎖槽92的下部設有一卡接槽94,該卡接槽94的形狀大小與該卡接段相同,當鎖塊插入至鎖槽是,該卡接段即可卡入至卡接槽內(nèi),由于兩者的形狀設置,使得卡接段不易從卡接槽中脫出,有效實現(xiàn)兩者之間的鎖接。
初始狀態(tài)時,該上座翻轉在下座的一側上,相對下座為打開狀態(tài);將加熱組件放置于下座上,兩加熱管放置于對應的下卡槽內(nèi);之后翻轉上座,使得上座翻轉至與下座相接觸的位置,此時,加熱管裸露出下卡槽的部分剛好置入于上卡槽內(nèi);同時鎖塊插入至鎖槽內(nèi),卡接段即卡入至卡接槽內(nèi),上座即可與下座鎖緊連接,加熱管被限制在卡固腔內(nèi),有限限制加熱管的移動,進而加熱管不會在使用過程中隨意移動;當需要更換加熱管時,抓握上座后,向上拉起上座,使得卡接段從卡接槽內(nèi)脫離出來,鎖塊從鎖槽內(nèi)脫離出來,將上座翻轉會原始狀態(tài),此時不在對加熱管進行限位,加熱管即可取出。
作為優(yōu)選的,該上卡槽和下卡槽內(nèi)均設有由柔性材料制成的保護層8,保護層8的形狀大小均與上卡槽和下卡槽的內(nèi)表面設置為相同;優(yōu)選的,該保護層8由橡膠制成,且該保護層8的內(nèi)表面與所述加熱組件5的外表面相配適,當上座62和下座61鎖緊連接時,該保護層8剛好抵觸至遠紅外線加熱管51和近紅外線加熱管52的外表面上;當加熱管熱脹時,保護層8受到擠壓實現(xiàn)收縮,加熱管不會因為卡固過緊而破裂;而當加熱管停止工作冷縮時,保護層8上的擠壓力消失,保護層恢復至原始狀態(tài),依舊良好的貼合在加熱管表面上,兩者之間不會存在間隙。
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應當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