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調(diào)味料領(lǐng)域,尤其涉及一種健脾調(diào)味料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shù):
現(xiàn)有的調(diào)味料品種繁多,但一般的調(diào)味料功能比較單一,如味精、雞精、香料等都僅起到調(diào)節(jié)口感的作用。人們在制作烤魚、龍蝦、干鍋、燒雞公的熟食及涼菜或涼品時,需要進(jìn)行調(diào)料配制,其調(diào)出的料味因人而異。有的甜而無咸,有的咸而無甜酸,或甜酸咸比例失調(diào)無法下咽。且現(xiàn)有調(diào)味料的食用過多會造成人味蕾的麻木,時間久了就會造成食欲不振,影響食欲,且現(xiàn)有技術(shù)中調(diào)味料的養(yǎng)生效果差,營養(yǎng)價值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因此亟需設(shè)計一種健脾調(diào)味料來解決現(xiàn)有技術(shù)中的問題。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為解決背景技術(shù)中存在的技術(shù)問題,本發(fā)明提出一種健脾調(diào)味料及其制備方法,制備得到的調(diào)味料具有優(yōu)異的健脾功效,口感好,食用方便。
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健脾調(diào)味料,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牛肚粉50-60份、牛肉粉20-30份、栗子粉5-15份、梗米粉3-6份、扁豆粉1-5份、薏米粉4-6份、花椒6-12份、生姜2-4份、白術(shù)3-6份、木香1-3份、草豆蔻2-4份、六神曲3-5份、谷芽2-5份、北沙參1-3份、茯苓2-4份、使君子3-5份、蒼術(shù)1.5-3.5份、麥冬2-5份、法夏3-5份、黃芩2-6份、川連2-5份、吳茱萸1-3份、烏賊骨1-2份、柴胡2-3份、菠菜3-5份、包心菜4-5份、白芍2-6份、升麻3-6份、營養(yǎng)添加劑6-10份、食用鹽6-18份、香油2-4份、菜籽油4-6份;
其中,營養(yǎng)添加劑是由山藥、香菇、大棗、番茄、蘋果、蘿卜、糯米和酒槽按重量比2-4:1-3:0.5-1.5:2-4:3-5:2-5:3-6:2-4制成;所述營養(yǎng)添加劑按如下工藝進(jìn)行制備:將山藥、香菇、大棗、番茄、蘋果和蘿卜加一倍的水打漿,過濾除渣,收集得到濾液a;將酒糟裝入布袋,與糯米混合入鍋,加入物料重量20-25%的水,小火加熱,燜干后將大麥仁取出,送入烤箱,在140-160℃下焙烤至香時出料,與濾液a混合密封浸泡3-4小時后過濾除渣,所得濾液b經(jīng)噴霧干燥制成粉末,即得營養(yǎng)添加劑。
優(yōu)選地,牛肚粉、牛肉粉、栗子粉、梗米粉和扁豆粉的重量比為52-58:22-28:8-12:4-5:2-4。
優(yōu)選地,白術(shù)、木香、草豆蔻、六神曲、谷芽、北沙參、茯苓、使君子、蒼術(shù)、麥冬、法夏、黃芩、川連、吳茱萸、烏賊骨、柴胡、菠菜、包心菜、白芍和升麻的重量比為4-5:1.5-2.5:2.5-3.5:3.5-4.5:3-4:1.5-2.5:2.5-3.5:3.5-4.5:1.8-3.2:3-4:3.5-4.5:3-5:3-4:1.5-2.5:1.2-1.8:2.2-2.8:3.5-4.5:4.2-4.8:3-5:4-5。
優(yōu)選地,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牛肚粉52-58份、牛肉粉22-28份、栗子粉8-12份、梗米粉4-5份、扁豆粉2-4份、薏米粉4.5-5.5份、花椒8-10份、生姜2.5-3.5份、白術(shù)4-5份、木香1.5-2.5份、草豆蔻2.5-3.5份、六神曲3.5-4.5份、谷芽3-4份、北沙參1.5-2.5份、茯苓2.5-3.5份、使君子3.5-4.5份、蒼術(shù)1.8-3.2份、麥冬3-4份、法夏3.5-4.5份、黃芩3-5份、川連3-4份、吳茱萸1.5-2.5份、烏賊骨1.2-1.8份、柴胡2.2-2.8份、菠菜3.5-4.5份、包心菜4.2-4.8份、白芍3-5份、升麻4-5份、營養(yǎng)添加劑7-9份、食用鹽7-17份、香油2.5-3.5份、菜籽油4.5-5.5份。
優(yōu)選地,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牛肚粉55份、牛肉粉25份、栗子粉10份、梗米粉4.5份、扁豆粉3份、薏米粉5份、花椒9份、生姜3份、白術(shù)4.5份、木香2份、草豆蔻3份、六神曲4份、谷芽3.5份、北沙參2份、茯苓3份、使君子4份、蒼術(shù)2.5份、麥冬3.5份、法夏4份、黃芩4份、川連3.5份、吳茱萸2份、烏賊骨1.5份、柴胡2.5份、菠菜4份、包心菜4.5份、白芍4份、升麻4.5份、營養(yǎng)添加劑8份、食用鹽12份、香油3份、菜籽油5份。
本發(fā)明的一種健脾調(diào)味料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將白術(shù)、木香、草豆蔻、六神曲、谷芽、北沙參、茯苓和水混合均勻,文火煎煮,過濾除渣,得藥液;將菠菜和包心菜加10%的水打漿,過濾除渣得到菜汁,將所得菜汁與藥液合并得到物料a;
S2、將使君子、蒼術(shù)、麥冬、法夏、黃芩、川連、吳茱萸、烏賊骨、白芍和升麻混合均勻,放入鍋中,加入香油,進(jìn)行翻炒,待其冷卻后,研磨成粉得到物料b;
S3、將梗米粉、扁豆粉、薏米粉和柴胡加4-5倍重量的水,大火煮沸后打漿,所得漿液小火加熱,熬成膏狀,烘干后研成粉末得到物料c;
S4、將牛肚粉、牛肉粉、栗子粉、花椒和生姜混合均勻,加菜籽油在70-80℃下燜制30-40min后出料,與物料a、物料b和物料c混合均勻,干燥后粉碎成20-40目,即得健脾調(diào)味料。
優(yōu)選地,S1中,溫火煎煮的時間為1-3h。
優(yōu)選地,S2中,翻炒的溫度為120-150℃,翻炒的時間為15-35min。
本發(fā)明的一種健脾調(diào)味料,其原料包括牛肚粉、牛肉粉、栗子粉、梗米粉、扁豆粉、薏米粉、花椒、生姜、白術(shù)、木香、草豆蔻、六神曲、谷芽、北沙參、茯苓、使君子、蒼術(shù)、麥冬、法夏、黃芩、川連、吳茱萸、烏賊骨、柴胡、菠菜、包心菜、白芍、升麻、營養(yǎng)添加劑、食用鹽、香油和菜籽油。其中以牛肚粉、牛肉粉、栗子粉、梗米粉、扁豆粉和薏米粉作為的蛋白質(zhì)和淀粉的來源,以花椒和生姜作為調(diào)料,以白術(shù)、木香、草豆蔻、六神曲、谷芽、北沙參、茯苓、使君子、蒼術(shù)、麥冬、法夏、黃芩、川連、吳茱萸、烏賊骨、柴胡、菠菜、包心菜、白芍和升麻作為健脾的中藥來源,并配伍營養(yǎng)添加劑,實現(xiàn)健脾的同時,能夠賦予本發(fā)明調(diào)味料豐富的營養(yǎng)價值。其中添加的營養(yǎng)添加劑以山藥、香菇、大棗、番茄、蘋果、蘿卜、糯米和酒槽為原料,通過酒槽和糯米發(fā)酵,再對山藥、香菇、大棗、番茄、蘋果和蘿卜進(jìn)行發(fā)酵,不僅有效補充了營養(yǎng)物質(zhì),補強(qiáng)了健脾的功效,還有效的改善了本發(fā)明調(diào)味料的口感,本發(fā)明的制備方法簡單,制備得到的調(diào)味料具有優(yōu)異的健脾功效,口感好,食用方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jié)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做出詳細(xì)說明,應(yīng)當(dāng)了解,實施例只用于說明本發(fā)明,而不是用于對本發(fā)明進(jìn)行限定,任何在本發(fā)明基礎(chǔ)上所做的修改、等同替換等均在本發(fā)明的保護(hù)范圍內(nèi)。
具體實施方式中,牛肚粉的重量份可以為50份、51份、52份、53份、54份、55份、56份、57份、58份、59份、60份;牛肉粉的重量份可以為20份、21份、22份、23份、24份、25份、26份、27份、28份、29份、30份;栗子粉的重量份可以為5份、6份、7份、8份、9份、10份、11份、12份、13份、14份、15份;梗米粉的重量份可以為3份、3.5份、4份、4.5份、5份、5.5份、6份;扁豆粉的重量份可以為1份、2份、3份、4份、5份;薏米粉的重量份可以為4份、4.5份、5份、5.5份、6份;花椒的重量份可以為6份、7份、8份、9份、10份、11份、12份;生姜的重量份可以為2份、2.5份、3份、3.5份、4份;白術(shù)的重量份可以為3份、3.5份、4份、4.5份、5份、5.5份、6份;木香的重量份可以為1份、1.5份、2份、2.5份、3份;草豆蔻的重量份可以為2份、2.5份、3份、3.5份、4份;六神曲的重量份可以為3份、3.5份、4份、4.5份、5份;谷芽的重量份可以為2份、2.5份、3份、3.5份、4份、4.5份、5份;北沙參的重量份可以為1份、1.5份、2份、2.5份、3份;茯苓的重量份可以為2份、2.5份、3份、3.5份、4份;使君子的重量份可以為3份、3.5份、4份、4.5份、5份;蒼術(shù)的重量份可以為1.5份、1.6份、1.7份、1.8份、1.9份、2.0份、2.1份、2.2份、2.3份、2.4份、2.5份、2.6份、2.7份、2.8份、2.9份、3.0份、3.1份、3.2份、3.3份、3.4份、3.5份;麥冬的重量份可以為2份、2.5份、3份、3.5份、4份、4.5份、5份;法夏的重量份可以為3份、3.5份、4份、4.5份、5份;黃芩的重量份可以為2份、3份、4份、5份、6份;川連的重量份可以為2份、2.5份、3份、3.5份、4份、4.5份、5份;吳茱萸的重量份可以為1份、1.5份、2份、2.5份、3份;烏賊骨的重量份可以為1份、1.1份、1.2份、1.3份、1.4份、1.5份、1.6份、1.7份、1.8份、1.9份、2份;柴胡的重量份可以為2份、2.1份、2.2份、2.3份、2.4份、2.5份、2.6份、2.7份、2.8份、2.9份、3份;菠菜的重量份可以為3份、3.5份、4份、4.5份、5份;包心菜的重量份可以為4份、4.1份、4.2份、4.3份、4.4份、4.5份、4.6份、4.7份、4.8份、4.9份、5份;白芍的重量份可以為2份、3份、4份、5份、6份;升麻的重量份可以為3份、3.5份、4份、4.5份、5份、5.5份、6份;營養(yǎng)添加劑的重量份可以為6份、7份、8份、9份、10份;食用鹽的重量份可以為6份、7份、8份、9份、10份、11份、12份、13份、14份、15份、16份、17份、18份;香油的重量份可以為2份、2.5份、3份、3.5份、4份;菜籽油的重量份可以為4份、4.5份、5份、5.5份、6份。
實施例1
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健脾調(diào)味料,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牛肚粉55份、牛肉粉25份、栗子粉10份、梗米粉4.5份、扁豆粉3份、薏米粉5份、花椒9份、生姜3份、白術(shù)4.5份、木香2份、草豆蔻3份、六神曲4份、谷芽3.5份、北沙參2份、茯苓3份、使君子4份、蒼術(shù)2.5份、麥冬3.5份、法夏4份、黃芩4份、川連3.5份、吳茱萸2份、烏賊骨1.5份、柴胡2.5份、菠菜4份、包心菜4.5份、白芍4份、升麻4.5份、營養(yǎng)添加劑8份、食用鹽12份、香油3份、菜籽油5份。
實施例2
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健脾調(diào)味料,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牛肚粉50份、牛肉粉30份、栗子粉5份、梗米粉6份、扁豆粉1份、薏米粉6份、花椒6份、生姜4份、白術(shù)3份、木香3份、草豆蔻2份、六神曲5份、谷芽2份、北沙參3份、茯苓2份、使君子5份、蒼術(shù)1.5份、麥冬5份、法夏3份、黃芩6份、川連2份、吳茱萸3份、烏賊骨1份、柴胡3份、菠菜3份、包心菜5份、白芍2份、升麻6份、營養(yǎng)添加劑6份、食用鹽18份、香油2份、菜籽油6份;
其中,營養(yǎng)添加劑是由山藥、香菇、大棗、番茄、蘋果、蘿卜、糯米和酒槽按重量比2:3:0.5:4:3:5:3:4制成;所述營養(yǎng)添加劑按如下工藝進(jìn)行制備:將山藥、香菇、大棗、番茄、蘋果和蘿卜加一倍的水打漿,過濾除渣,收集得到濾液a;將酒糟裝入布袋,與糯米混合入鍋,加入物料重量20%的水,小火加熱,燜干后將大麥仁取出,送入烤箱,在160℃下焙烤至香時出料,與濾液a混合密封浸泡3小時后過濾除渣,所得濾液b經(jīng)噴霧干燥制成粉末,即得營養(yǎng)添加劑。
本發(fā)明的一種健脾調(diào)味料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將白術(shù)、木香、草豆蔻、六神曲、谷芽、北沙參、茯苓和水混合均勻,文火煎煮,溫火煎煮的時間為1h,過濾除渣,得藥液;將菠菜和包心菜加10%的水打漿,過濾除渣得到菜汁,將所得菜汁與藥液合并得到物料a;
S2、將使君子、蒼術(shù)、麥冬、法夏、黃芩、川連、吳茱萸、烏賊骨、白芍和升麻混合均勻,放入鍋中,加入香油,進(jìn)行翻炒,翻炒的溫度為150℃,翻炒的時間為15min,待其冷卻后,研磨成粉得到物料b;
S3、將梗米粉、扁豆粉、薏米粉和柴胡加5倍重量的水,大火煮沸后打漿,所得漿液小火加熱,熬成膏狀,烘干后研成粉末得到物料c;
S4、將牛肚粉、牛肉粉、栗子粉、花椒和生姜混合均勻,加菜籽油在70℃下燜制40min后出料,與物料a、物料b和物料c混合均勻,干燥后粉碎成20目,即得健脾調(diào)味料。
實施例3
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健脾調(diào)味料,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牛肚粉60份、牛肉粉20份、栗子粉15份、梗米粉3份、扁豆粉5份、薏米粉4份、花椒12份、生姜2份、白術(shù)6份、木香1份、草豆蔻4份、六神曲3份、谷芽5份、北沙參1份、茯苓4份、使君子3份、蒼術(shù)3.5份、麥冬2份、法夏5份、黃芩2份、川連5份、吳茱萸1份、烏賊骨2份、柴胡2份、菠菜5份、包心菜4份、白芍6份、升麻3份、營養(yǎng)添加劑10份、食用鹽6份、香油4份、菜籽油4份;
其中,營養(yǎng)添加劑是由山藥、香菇、大棗、番茄、蘋果、蘿卜、糯米和酒槽按重量比4:1:1.5:2:5:2:6:2制成;所述營養(yǎng)添加劑按如下工藝進(jìn)行制備:將山藥、香菇、大棗、番茄、蘋果和蘿卜加一倍的水打漿,過濾除渣,收集得到濾液a;將酒糟裝入布袋,與糯米混合入鍋,加入物料重量25%的水,小火加熱,燜干后將大麥仁取出,送入烤箱,在140℃下焙烤至香時出料,與濾液a混合密封浸泡4小時后過濾除渣,所得濾液b經(jīng)噴霧干燥制成粉末,即得營養(yǎng)添加劑。
本發(fā)明的一種健脾調(diào)味料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將白術(shù)、木香、草豆蔻、六神曲、谷芽、北沙參、茯苓和水混合均勻,文火煎煮,溫火煎煮的時間為1h,過濾除渣,得藥液;將菠菜和包心菜加10%的水打漿,過濾除渣得到菜汁,將所得菜汁與藥液合并得到物料a;
S2、將使君子、蒼術(shù)、麥冬、法夏、黃芩、川連、吳茱萸、烏賊骨、白芍和升麻混合均勻,放入鍋中,加入香油,進(jìn)行翻炒,翻炒的溫度為150℃,翻炒的時間為15min,待其冷卻后,研磨成粉得到物料b;
S3、將梗米粉、扁豆粉、薏米粉和柴胡加5倍重量的水,大火煮沸后打漿,所得漿液小火加熱,熬成膏狀,烘干后研成粉末得到物料c;
S4、將牛肚粉、牛肉粉、栗子粉、花椒和生姜混合均勻,加菜籽油在70℃下燜制40min后出料,與物料a、物料b和物料c混合均勻,干燥后粉碎成20目,即得健脾調(diào)味料。
實施例4
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健脾調(diào)味料,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牛肚粉52份、牛肉粉28份、栗子粉8份、梗米粉5份、扁豆粉2份、薏米粉5.5份、花椒8份、生姜3.5份、白術(shù)4份、木香2.5份、草豆蔻2.5份、六神曲4.5份、谷芽3份、北沙參2.5份、茯苓2.5份、使君子4.5份、蒼術(shù)1.8份、麥冬4份、法夏3.5份、黃芩5份、川連3份、吳茱萸2.5份、烏賊骨1.2份、柴胡2.8份、菠菜3.5份、包心菜4.8份、白芍3份、升麻5份、營養(yǎng)添加劑7份、食用鹽17份、香油2.5份、菜籽油5.5份;
其中,營養(yǎng)添加劑是由山藥、香菇、大棗、番茄、蘋果、蘿卜、糯米和酒槽按重量比2.5:2.5:0.8:3.5:3.5:4:4:3.5制成;所述營養(yǎng)添加劑按如下工藝進(jìn)行制備:將山藥、香菇、大棗、番茄、蘋果和蘿卜加一倍的水打漿,過濾除渣,收集得到濾液a;將酒糟裝入布袋,與糯米混合入鍋,加入物料重量21%的水,小火加熱,燜干后將大麥仁取出,送入烤箱,在155℃下焙烤至香時出料,與濾液a混合密封浸泡3.2小時后過濾除渣,所得濾液b經(jīng)噴霧干燥制成粉末,即得營養(yǎng)添加劑。
本發(fā)明的一種健脾調(diào)味料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將白術(shù)、木香、草豆蔻、六神曲、谷芽、北沙參、茯苓和水混合均勻,文火煎煮,溫火煎煮的時間為1.5h,過濾除渣,得藥液;將菠菜和包心菜加10%的水打漿,過濾除渣得到菜汁,將所得菜汁與藥液合并得到物料a;
S2、將使君子、蒼術(shù)、麥冬、法夏、黃芩、川連、吳茱萸、烏賊骨、白芍和升麻混合均勻,放入鍋中,加入香油,進(jìn)行翻炒,翻炒的溫度為145℃,翻炒的時間為18min,待其冷卻后,研磨成粉得到物料b;
S3、將梗米粉、扁豆粉、薏米粉和柴胡加5倍重量的水,大火煮沸后打漿,所得漿液小火加熱,熬成膏狀,烘干后研成粉末得到物料c;
S4、將牛肚粉、牛肉粉、栗子粉、花椒和生姜混合均勻,加菜籽油在72℃下燜制38min后出料,與物料a、物料b和物料c混合均勻,干燥后粉碎成25目,即得健脾調(diào)味料。
實施例5
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健脾調(diào)味料,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牛肚粉58份、牛肉粉22份、栗子粉12份、梗米粉4份、扁豆粉4份、薏米粉4.5份、花椒10份、生姜2.5份、白術(shù)5份、木香1.5份、草豆蔻3.5份、六神曲3.5份、谷芽4份、北沙參1.5份、茯苓3.5份、使君子3.5份、蒼術(shù)3.2份、麥冬3份、法夏4.5份、黃芩3份、川連4份、吳茱萸1.5份、烏賊骨1.8份、柴胡2.2份、菠菜4.5份、包心菜4.2份、白芍5份、升麻4份、營養(yǎng)添加劑9份、食用鹽7份、香油3.5份、菜籽油4.5份;
其中,營養(yǎng)添加劑是由山藥、香菇、大棗、番茄、蘋果、蘿卜、糯米和酒槽按重量比3.5:1.5:1.2:2.5:4.5:3:5:2.5制成;所述營養(yǎng)添加劑按如下工藝進(jìn)行制備:將山藥、香菇、大棗、番茄、蘋果和蘿卜加一倍的水打漿,過濾除渣,收集得到濾液a;將酒糟裝入布袋,與糯米混合入鍋,加入物料重量24%的水,小火加熱,燜干后將大麥仁取出,送入烤箱,在145℃下焙烤至香時出料,與濾液a混合密封浸泡3.8小時后過濾除渣,所得濾液b經(jīng)噴霧干燥制成粉末,即得營養(yǎng)添加劑。
本發(fā)明的一種健脾調(diào)味料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將白術(shù)、木香、草豆蔻、六神曲、谷芽、北沙參、茯苓和水混合均勻,文火煎煮,溫火煎煮的時間為2.5h,過濾除渣,得藥液;將菠菜和包心菜加10%的水打漿,過濾除渣得到菜汁,將所得菜汁與藥液合并得到物料a;
S2、將使君子、蒼術(shù)、麥冬、法夏、黃芩、川連、吳茱萸、烏賊骨、白芍和升麻混合均勻,放入鍋中,加入香油,進(jìn)行翻炒,翻炒的溫度為125℃,翻炒的時間為32min,待其冷卻后,研磨成粉得到物料b;
S3、將梗米粉、扁豆粉、薏米粉和柴胡加4倍重量的水,大火煮沸后打漿,所得漿液小火加熱,熬成膏狀,烘干后研成粉末得到物料c;
S4、將牛肚粉、牛肉粉、栗子粉、花椒和生姜混合均勻,加菜籽油在78℃下燜制32min后出料,與物料a、物料b和物料c混合均勻,干燥后粉碎成35目,即得健脾調(diào)味料。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fā)明的保護(hù)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shù)領(lǐng)域的技術(shù)人員在本發(fā)明揭露的技術(shù)范圍內(nèi),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方案及其發(fā)明構(gòu)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yīng)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hù)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