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是關(guān)于一種茶, 特別是指一種祛濕消毒袋泡茶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術(shù):
中醫(yī)認為,濕邪是最為常見,也是最難治療的病癥,濕癥在天氣潮濕時更容易發(fā)病,常見的癥狀有:頭痛暈重、身體倦怠、腰腿酸痛、關(guān)節(jié)屈伸不利,或兩眼、腿腳浮腫、胸中郁悶、口淡、飲食無味、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舌苔厚膩等,這些都屬于所謂的“濕氣重”的表現(xiàn)。對于此類癥狀,人們主要通過食療或者藥物治療的方法對相應(yīng)的病癥進行調(diào)理,也有的人通過具有祛濕消毒功能的袋泡茶對身體進行調(diào)整,茶在我國博大恢宏的傳統(tǒng)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茶,在我國人民的生活和醫(yī)療保健中都發(fā)揮了重大的作用。袋泡茶是通過將茶葉或以中草藥分裝于特制的紙袋中,用沸水浸泡,然后像日常喝茶一樣飲用,用以防治病、調(diào)理、養(yǎng)生、保健,由于袋泡茶體積小,含生藥量大,溶出快,服用方便,清潔衛(wèi)生,節(jié)省藥材,保持了傳統(tǒng)湯劑的特色和優(yōu)勢,且更接近于國人的飲食習(xí)慣,是傳統(tǒng)湯劑較為理想的改進劑型,已成為大眾推崇與喜愛藥物劑型。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針對現(xiàn)有技術(shù)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種祛濕消毒袋泡茶及其加工方法,以解決現(xiàn)有技術(shù)中存在的問題。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shù)方案如下:
一種祛濕消毒袋泡茶,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為單位,包含以下原料:菊花12-18份、甘草3.1-4.6份、梨17-21份、薄荷2.6-4.8份、蓮子1.6-2.3份、木棉花0.9-2.6份、薏米1.8-2.7份、冬瓜13-19份、綠茶20-25份、西瓜14-21份、桔梗0.8-3.1份、山藥2.6-3.4份以及白砂糖35-50份。
作為本發(fā)明的一種改進,所述加工方法如下:(1)取梨17-21份洗凈并切片,將梨片用含有0.1%二氧化硫的亞硫酸溶液中浸2-4小時,將梨片取出洗凈后,將梨片用檸檬酸溶液進行浸泡3-5小時后,過濾;
(2)向經(jīng)過步驟(1)過濾后的梨片中加入水,并使梨片與水的重量比為1:6-9,向混合物中加入醋酸溶液,并使混合物的pH值調(diào)節(jié)至4.5-5,再向梨片加入半纖維素酶以及果膠酶,并使混合物在50-58℃下進行酶解5.5-7小時;所述梨片、半纖維素酶、果膠酶的重量比為7:1:3;
(3)將經(jīng)過步驟(1)過濾后的過濾液放入真空濃縮裝置內(nèi),并使過濾液進行噴霧干燥10-25分鐘,得到混合物;
(4)將綠茶20-25份在83-84℃下進行煮沸2-3小時后,將混合物進行過濾,取過濾液,將冬瓜13-19份、西瓜14-21份洗凈并粉碎,向混合中加入過濾液以及水180-220份進行煎煮,并使混合物在80-90℃下進行反應(yīng)65-70分鐘后,將混合物升溫至98-110℃,并對混合物進行加熱90-110分鐘后,將混合物冷卻至24-27℃,并靜置1.5-2.5小時后過濾,得到過濾液;
(5)將菊花12-18份進行粉碎后,加入甘草3.1-4.6份、薏米1.8-2.7份混合后,在90-101℃的溫度條件下進行烘干后,加入蓮子1.6-2.3份,再進行粉碎,過20目篩備用;
(6)將木棉花0.9-2.6份在65-103℃下進行烘干10-14分鐘過后,加入桔梗0.8-3.1份、山藥2.6-3.4份,并進行烘干12-15分鐘,將烘干后的混合物中加入水50-70份,并使混合物進行煎煮34-41分鐘后過濾,并將過濾物在105-114℃下進行烘干;
(7)將經(jīng)過步驟(3)反應(yīng)后的混合物與白砂糖35-50份進行混合后,向混合物中加入經(jīng)過步驟(4)反應(yīng)后的混合液以及水,并使混合物充分進行攪拌后,向混合物中加入經(jīng)過步驟(2)反應(yīng)后的混合物,并使混合物在70-76℃下進行攪拌30-35分鐘后,向混合物中加入經(jīng)過步驟(5)反應(yīng)后混合物以及經(jīng)過步驟(6)反應(yīng)后的混合物,并使混合物在74-82℃下進行攪拌30-39分鐘后,向混合物中加入薄荷2.6-4.8份,并使混合物在78-82℃下進行攪拌3-6小時后,將混合物冷卻至24-30℃,并使混合物進行浸泡1.5-2小時后,過濾;
(8)將經(jīng)過步驟(7)過濾后的混合物進行靜置23-25分鐘后,將混合物放入離心分離裝置中進行離心分離,將離心分離后的混合物放入至烘干裝置中烘干,并將烘干后的混合物放入至粉碎裝置中進行粉碎、過篩后,將粉末狀混合物放在料盤里,并使混合物在臭氧下進行滅菌20-35分鐘;將滅菌后的混合物取出并冷卻,將冷卻后的混合物分裝入袋泡茶紙袋,封口。
作為本發(fā)明的一種改進,所述步驟(2)中醋酸溶液的濃度為2mol/L醋酸溶液。
作為本發(fā)明的一種改進,所述步驟(8)中將混合物粉碎至45-50目。
作為本發(fā)明的一種改進,所述步驟(8)中料盤中物料厚度為2-5cm。
作為本發(fā)明的一種改進,所述步驟(8)中烘干裝置溫度調(diào)為70-90℃。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術(shù),本發(fā)明較現(xiàn)有技術(shù)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
(1)口感好。本發(fā)明的祛濕消毒袋泡茶既保持了菊花、甘草、梨、西瓜的甜味,也含有冬瓜、綠茶、西瓜的香味,同時也具有薄荷的清香,入口具有甘甜、清涼口感。
(2)具有保健功能。由于菊花、甘草、蓮子、薏米、綠茶、桔梗、山藥具有清火解毒的功能,使得本發(fā)明具有保健功能。
(3)成本天然無毒。本發(fā)明的祛濕消毒袋泡茶不加入或很少加入其它的人工合成組分,因此保持了綠色天然的特性,方便服用。
(4)本發(fā)明將梨片依次通過含有0.1%二氧化硫的亞硫酸溶液、檸檬酸溶液進行浸泡后,將梨片放入至醋酸溶液中進行浸泡后,將浸泡后的梨片進行酶解,并將酶解后的混合物與烘干后的菊花、甘草、薏米、蓮子、木棉花、桔梗、山藥;進行混合;將綠茶、冬瓜、西瓜進行煎煮過濾后取過濾液;將經(jīng)過含有0.1%二氧化硫的亞硫酸溶液、檸檬酸溶液進行浸泡后的梨的過濾液放入至真空濃縮裝置內(nèi),并使過濾液進行噴霧干燥10-25分鐘,得到混合物,將得到的混合物溶解至綠茶、冬瓜、西瓜進行煎煮后的過濾液中,并進行混合,向混合物中加入白砂糖,并制得溶解液,將烘干后的菊花、甘草、薏米、蓮子、木棉花、桔梗、山藥混合物放入至溶解液中,并與薄荷進行反應(yīng),生成的混合物經(jīng)過浸泡、過濾后,將過濾物進行烘干、粉碎、殺菌、包裝后,即可制得具有高效祛濕消毒的袋泡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jié)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明本發(fā)明。
實施例1:
一種祛濕消毒袋泡茶,以重量份為單位,包含以下原料:菊花12份、甘草4.6份、梨17份、薄荷4.8份、蓮子1.6份、木棉花2.6份、薏米1.8份、冬瓜19份、綠茶20份、西瓜21份、桔梗0.8份、山藥3.4份以及白砂糖35份。
所述加工方法如下:(1)取梨17份洗凈并切片,將梨片用含有0.1%二氧化硫的亞硫酸溶液中浸2小時,將梨片取出洗凈后,將梨片用檸檬酸溶液進行浸泡5小時后,過濾;
(2)向經(jīng)過步驟(1)過濾后的梨片中加入水,并使梨片與水的重量比為1: 9,向混合物中加入醋酸溶液,并使混合物的pH值調(diào)節(jié)至5,再向梨片加入半纖維素酶以及果膠酶,并使混合物在50℃下進行酶解7小時;所述梨片、半纖維素酶、果膠酶的重量比為7:1:3;
(3)將經(jīng)過步驟(1)過濾后的過濾液放入真空濃縮裝置內(nèi),并使過濾液進行噴霧干燥10分鐘,得到混合物;
(4)將綠茶20份在83℃下進行煮沸2小時后,將混合物進行過濾,取過濾液,將冬瓜19份、西瓜21份洗凈并粉碎,向混合中加入過濾液以及水220份進行煎煮,并使混合物在80℃下進行反應(yīng)70分鐘后,將混合物升溫至100℃,并對混合物進行加熱110分鐘后,將混合物冷卻至24℃,并靜置2.5小時后過濾,得到過濾液;
(5)將菊花12份進行粉碎后,加入甘草4.6份、薏米1.8份混合后,在90℃的溫度條件下進行烘干后,加入蓮子1.6份,再進行粉碎,過20目篩備用;
(6)將木棉花2.6份在70℃下進行烘干10分鐘過后,加入桔梗0.8份、山藥3.4份,并進行烘干15分鐘,將烘干后的混合物中加入水70份,并使混合物進行煎煮34分鐘后過濾,并將過濾物在114℃下進行烘干;
(7)將經(jīng)過步驟(3)反應(yīng)后的混合物與白砂糖35份進行混合后,向混合物中加入經(jīng)過步驟(4)反應(yīng)后的混合液以及水,并使混合物充分進行攪拌后,向混合物中加入經(jīng)過步驟(2)反應(yīng)后的混合物,并使混合物在70℃下進行攪拌35分鐘后,向混合物中加入經(jīng)過步驟(5)反應(yīng)后混合物以及經(jīng)過步驟(6)反應(yīng)后的混合物,并使混合物在74℃下進行攪拌39分鐘后,向混合物中加入薄荷4.8份,并使混合物在82℃下進行攪拌3小時后,將混合物冷卻至30℃,并使混合物進行浸泡1.5小時后,過濾;
(8)將經(jīng)過步驟(7)過濾后的混合物進行靜置25分鐘后,將混合物放入離心分離裝置中進行離心分離,將離心分離后的混合物放入至烘干裝置中烘干,并將烘干后的混合物放入至粉碎裝置中進行粉碎、過篩后,將粉末狀混合物放在料盤里,并使混合物在臭氧下進行滅菌35分鐘;將滅菌后的混合物取出并冷卻,將冷卻后的混合物分裝入袋泡茶紙袋,封口。
所述步驟(2)中醋酸溶液的濃度為2mol/L醋酸溶液。
所述步驟(8)中將混合物粉碎至45目。
所述步驟(8)中料盤中物料厚度為5cm。
所述步驟(8)中烘干裝置溫度調(diào)為70℃。
本實施例所述的一種祛濕消毒袋泡茶給一組具有濕氣的患者進行食用4個星期,一份祛濕消毒袋泡茶放入至的開水中進行浸泡后30分鐘,每天早晚各飲用2杯,每杯300ml,飲用5天后食欲改善、身上浮腫狀況有一定的緩解,頭痛、頭暈癥狀有一定的緩解,服用2個星期后,飲食正常、消化正常、全身的浮腫得到一定的消除,服用4個星期后,頭暈頭痛癥狀消除,渾身酸痛得到進一步的緩解,全身浮腫得到進一步的緩解。
實施例2:
一種祛濕消毒袋泡茶,以重量份為單位,包含以下原料:菊花18份、甘草3.1份、梨21份、薄荷2.6份、蓮子2.3份、木棉花0.9份、薏米2.7份、冬瓜13份、綠茶25份、西瓜14份、桔梗3.1份、山藥2.6份以及白砂糖50份。
所述加工方法如下:(1)取梨21份洗凈并切片,將梨片用含有0.1%二氧化硫的亞硫酸溶液中浸2小時,將梨片取出洗凈后,將梨片用檸檬酸溶液進行浸泡5小時后,過濾;
(2)向經(jīng)過步驟(1)過濾后的梨片中加入水,并使梨片與水的重量比為1:8,向混合物中加入醋酸溶液,并使混合物的pH值調(diào)節(jié)至4.5,再向梨片加入半纖維素酶以及果膠酶,并使混合物在58℃下進行酶解5.5小時;所述梨片、半纖維素酶、果膠酶的重量比為7:1:3;
(3)將經(jīng)過步驟(1)過濾后的過濾液放入真空濃縮裝置內(nèi),并使過濾液進行噴霧干燥10分鐘,得到混合物;
(4)將綠茶25份在83℃下進行煮沸3小時后,將混合物進行過濾,取過濾液,將冬瓜13份、西瓜14份洗凈并粉碎,向混合中加入過濾液以及水210份進行煎煮,并使混合物在85℃下進行反應(yīng)70分鐘后,將混合物升溫至98℃,并對混合物進行加熱100分鐘后,將混合物冷卻至24℃,并靜置2小時后過濾,得到過濾液;
(5)將菊花18份進行粉碎后,加入甘草3.1份、薏米2.7份混合后,在90℃的溫度條件下進行烘干后,加入蓮子2.3份,再進行粉碎,過20目篩備用;
(6)將木棉花0.9份在65℃下進行烘干14分鐘過后,加入桔梗3.1份、山藥2.6份,并進行烘干12分鐘,將烘干后的混合物中加入水70份,并使混合物進行煎煮34分鐘后過濾,并將過濾物在110℃下進行烘干;
(7)將經(jīng)過步驟(3)反應(yīng)后的混合物與白砂糖50份進行混合后,向混合物中加入經(jīng)過步驟(4)反應(yīng)后的混合液以及水,并使混合物充分進行攪拌后,向混合物中加入經(jīng)過步驟(2)反應(yīng)后的混合物,并使混合物在70℃下進行攪拌35分鐘后,向混合物中加入經(jīng)過步驟(5)反應(yīng)后混合物以及經(jīng)過步驟(6)反應(yīng)后的混合物,并使混合物在74℃下進行攪拌39分鐘后,向混合物中加入薄荷2.6份,并使混合物在80℃下進行攪拌3小時后,將混合物冷卻至24℃,并使混合物進行浸泡2小時后,過濾;
(8)將經(jīng)過步驟(7)過濾后的混合物進行靜置23分鐘后,將混合物放入離心分離裝置中進行離心分離,將離心分離后的混合物放入至烘干裝置中烘干,并將烘干后的混合物放入至粉碎裝置中進行粉碎、過篩后,將粉末狀混合物放在料盤里,并使混合物在臭氧下進行滅菌35分鐘;將滅菌后的混合物取出并冷卻,將冷卻后的混合物分裝入袋泡茶紙袋,封口。
所述步驟(2)中醋酸溶液的濃度為2mol/L醋酸溶液。
所述步驟(8)中將混合物粉碎至45目。
所述步驟(8)中料盤中物料厚度為5cm。
所述步驟(8)中烘干裝置溫度調(diào)為70℃。
本實施例所述的一種祛濕消毒袋泡茶給一組具有濕氣的患者進行食用4個星期,一份祛濕消毒袋泡茶放入至的開水中進行浸泡后30分鐘,每天早晚各飲用2杯,每杯300ml,飲用5天后食欲改善、身上浮腫狀況有一定的緩解,頭痛、頭暈癥狀有一定的緩解,服用2個星期后,飲食正常、消化正常、全身的浮腫得到一定的消除,服用4個星期后,頭暈頭痛癥狀消除,渾身酸痛得到進一步的緩解,全身浮腫得到進一步的緩解。
實施例3:
一種祛濕消毒袋泡茶,以重量份為單位,包含以下原料:菊花17份、甘草4.2份、梨17份、薄荷2.6份、蓮子1.9份、木棉花2.4份、薏米1.8份、冬瓜19份、綠茶24份、西瓜21份、桔梗0.8份、山藥3.4份以及白砂糖35份。
所述加工方法如下:(1)取梨17份洗凈并切片,將梨片用含有0.1%二氧化硫的亞硫酸溶液中浸3小時,將梨片取出洗凈后,將梨片用檸檬酸溶液進行浸泡4小時后,過濾;
(2)向經(jīng)過步驟(1)過濾后的梨片中加入水,并使梨片與水的重量比為1:7,向混合物中加入醋酸溶液,并使混合物的pH值調(diào)節(jié)至5,再向梨片加入半纖維素酶以及果膠酶,并使混合物在57℃下進行酶解5.5小時;所述梨片、半纖維素酶、果膠酶的重量比為7:1:3;
(3)將經(jīng)過步驟(1)過濾后的過濾液放入真空濃縮裝置內(nèi),并使過濾液進行噴霧干燥23分鐘,得到混合物;
(4)將綠茶24份在83℃下進行煮沸3小時后,將混合物進行過濾,取過濾液,將冬瓜19份、西瓜21份洗凈并粉碎,向混合中加入過濾液以及水210份進行煎煮,并使混合物在85℃下進行反應(yīng)69分鐘后,將混合物升溫至110℃,并對混合物進行加熱90分鐘后,將混合物冷卻至27℃,并靜置1.5小時后過濾,得到過濾液;
(5)將菊花17份進行粉碎后,加入甘草4.2份、薏米1.8份混合后,在90℃的溫度條件下進行烘干后,加入蓮子1.9份,再進行粉碎,過20目篩備用;
(6)將木棉花2.4份在80℃下進行烘干10分鐘過后,加入桔梗0.8份、山藥3.4份,并進行烘干12分鐘,將烘干后的混合物中加入水60份,并使混合物進行煎煮34分鐘后過濾,并將過濾物在112℃下進行烘干;
(7)將經(jīng)過步驟(3)反應(yīng)后的混合物與白砂糖35份份進行混合后,向混合物中加入經(jīng)過步驟(4)反應(yīng)后的混合液以及水,并使混合物充分進行攪拌后,向混合物中加入經(jīng)過步驟(2)反應(yīng)后的混合物,并使混合物在76℃下進行攪拌33分鐘后,向混合物中加入經(jīng)過步驟(5)反應(yīng)后混合物以及經(jīng)過步驟(6)反應(yīng)后的混合物,并使混合物在80℃下進行攪拌30分鐘后,向混合物中加入薄荷2.6份,并使混合物在78℃下進行攪拌5小時后,將混合物冷卻至24℃,并使混合物進行浸泡2小時后,過濾;
(8)將經(jīng)過步驟(7)過濾后的混合物進行靜置24分鐘后,將混合物放入離心分離裝置中進行離心分離,將離心分離后的混合物放入至烘干裝置中烘干,并將烘干后的混合物放入至粉碎裝置中進行粉碎、過篩后,將粉末狀混合物放在料盤里,并使混合物在臭氧下進行滅菌25分鐘;將滅菌后的混合物取出并冷卻,將冷卻后的混合物分裝入袋泡茶紙袋,封口。
所述步驟(2)中醋酸溶液的濃度為2mol/L醋酸溶液。
所述步驟(8)中將混合物粉碎至48目。
所述步驟(8)中料盤中物料厚度為4cm。
所述步驟(8)中烘干裝置溫度調(diào)為70℃。
本實施例所述的一種祛濕消毒袋泡茶給一組具有濕氣的患者進行食用4個星期,一份祛濕消毒袋泡茶放入至的開水中進行浸泡后30分鐘,每天早晚各飲用2杯,每杯300ml,飲用5天后食欲改善、身上浮腫狀況有一定的緩解,頭痛、頭暈癥狀有一定的緩解,服用2個星期后,飲食正常、消化正常、全身的浮腫得到一定的消除,服用4個星期后,頭暈頭痛癥狀消除,渾身酸痛得到進一步的緩解,全身浮腫得到進一步的緩解。
上述實施例僅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技術(shù)方案,而不應(yīng)視為對于本發(fā)明的限制,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應(yīng)以權(quán)利要求記載的技術(shù)方案,包括權(quán)利要求記載的技術(shù)方案中技術(shù)特征的等同替換方案為保護范圍,即在此范圍內(nèi)的等同替換改進,也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