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甘露聚糖酶及其突變體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甘露聚糖酶及其突變體,屬于微生物工程技術(shù)領(lǐng)域。
背景技術(shù):
i3-l,4_D-甘露聚糖酶(EC 3.2. 1.78)又稱為甘露聚糖酶,它能水解含有β_1, 4-D-甘露糖苷鍵,生成甘露寡糖或甘露多糖,屬于半纖維素酶類。在自然界中,甘露聚糖是僅次于纖維素的第二大可再生的半纖維素碳水化合物, 廣泛存在于植物細胞壁,尤其是在豆科植物種子中,半乳糖-甘露聚糖含量高達干重的 20%以上。同時,甘露聚糖的結(jié)構(gòu)也有很多種,如半乳糖-甘露聚糖、葡萄糖-甘露聚糖和半乳糖-葡萄糖-甘露聚糖等。半乳糖-甘露聚糖的結(jié)構(gòu)是主鏈由3-l,4-D-甘露糖苷鍵連接而成的甘露聚糖,側(cè)鏈則是α-1,6-半乳糖苷鍵連接的半乳糖。葡萄糖-甘露聚糖主鏈是由β -1,4-D-甘露糖苷鍵連接而成,但其主鏈上一些甘露糖被葡萄糖取代。半纖維素酶,包括甘露聚糖酶、木聚糖酶和葡聚糖酶等,廣泛用于纖維素生產(chǎn)乙醇、食品、飼料和造紙等行業(yè)。飼用酶制劑要適應(yīng)動物如豬和禽類等的消化道特點,需要具有耐酸性強,同時在pH6. 0 7. 0范圍活性最強等特點。大豆粕是生產(chǎn)飼料的重要原料,如果在飼料中添加適量甘露聚糖酶,既能提高飼料的消化率,又能降低飼料成本(楊鴻昆等, 2007,飼料研究;段蕾等,2008,飼料研究;范志恒,2008,飼料工業(yè))。很多微生物能產(chǎn)甘露聚糖酶,包括曲霉,芽孢桿菌甚至是鏈霉菌等。但是,通過菌種的篩選和誘變選育的自然菌株所產(chǎn)的甘露聚糖酶的酶活水平< 100U/ml,往往不能滿足工業(yè)生產(chǎn)的需要(楊文博,1995,微生物通報)。因此,克隆基因進行異源表達而獲得高效表達工程菌是當前開發(fā)甘露聚糖酶的熱點(丁宏標等,2006,畜牧與飼料;譚秀華等,2005,微生物學(xué)報)。作為飼料添加劑,尋找高酶活、耐酸和最適溫度接近體溫的甘露聚糖酶是當前研究的熱點和難點。而蛋白質(zhì)工程改造是獲得理想蛋白的重要手段之一。定向進化是獲得理想的飼用甘露聚糖酶的重要手段(毛紹名等,2007,微生物通報)。定向進化是利用隨機突變而篩選大量突變體來獲得目的蛋白,其工作量大,偶然性也非常大(張紅纓等,1999,科學(xué)通報;許欽坤等,2005,生物技術(shù)通訊)。而理性設(shè)計雖然工作量相對較小,但是往往難于找到合適氨基酸位點進行突變改造(張秀艷等,2006,生物工程雜志;王凡業(yè)等,2006,應(yīng)用化工)。本發(fā)明提供了 pH偏中性的甘露聚糖酶及其多個酶的突變體。這些突變體是從地衣芽孢桿菌的不同菌株中克隆得到,它們間不完全同源,同源性為99%。盡管這些突變體的同源性非常高,但是彼此間活性(比活)存在很大的差異。這說明這些突變/取代位點是影響其活性的關(guān)鍵位點,這為甘露聚糖酶的定向進化和理性設(shè)計通過提供了可供選擇的關(guān)鍵位點和方向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高酶活的甘露聚糖酶及其變體。本發(fā)明提供了新的重組甘露聚糖酶及其突變體,其中所述重組甘露聚糖酶的氨基酸序列(a)包含選自 SEQ ID NO :2、SEQ ID NO :4、SEQ ID NO :6、SEQ ID NO :8、、SEQ IDNO 10或SEQ ID NO 12其中之一;或者(b)是在選自 SEQ ID NO :2、SEQ ID NO :4、SEQ ID NO :6、SEQ ID NO :8、、SEQ IDNO 10或SEQ ID NO :12其中之一上取代、缺失或添加一個或數(shù)個氨基酸殘基得到。在一個實施方案中,所述甘露糖酶的氨基酸序列為SEQ ID NO :2,其編碼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為SEQ ID NO =I0在一個實施方案中,所述甘露糖酶的氨基酸序列為SEQ ID NO :4,其編碼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為SEQ ID NO :3ο在一個實施方案中,所述甘露糖酶的氨基酸序列為SEQ ID NO :6,,其編碼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為SEQ ID NO :5ο在一個實施方案中,所述甘露糖酶的氨基酸序列為SEQ ID NO :8,其編碼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為SEQ ID NO -J0在一個實施方案中,所述甘露糖酶的氨基酸序列為SEQ ID Ν0:10,其編碼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為SEQ ID NO :9ο在一個實施方案中,所述甘露糖酶的氨基酸序列為SEQ ID Ν0:12,其編碼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為SEQ ID NO 11。酶活實驗結(jié)果表明本發(fā)明提供的甘露聚糖酶具有良好的酶活。其中氨基酸為SEQ IDNO 12的高比活甘露聚糖酶具有很好的穩(wěn)定性。在701、801、851和901條件下水浴5 分鐘,分別還能保持90%、30%、20%和18%的酶活。最適ρΗ分析顯示,該酶在pH5. 0-9. O 范圍內(nèi)均有活性,且有2個最適ρΗ作用峰,即ρΗ6· 5和ρΗ8· 5。另一方面,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制備重組甘露聚糖酶的方法,該方法包括(a)提取地衣芽孢桿菌的基因組DNA ;(b)以提取的基因組DNA為模板,進行PCR擴增;(c)將PCR擴增產(chǎn)物克隆入表達載體;(d)用步驟(C)得到的重組表達載體轉(zhuǎn)化表達宿主;(e)分離、鑒定并純化表達產(chǎn)物。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方案中,所述PCR擴增使用的引物對為Pl :GCACACACCGTTTCTCCGGTG,禾口P2 CACGACAGGCGTCAAAGAATCG 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方案中,所述PCR擴增條件為95°C 4min ;94°C 30s ; 55°C 40s, 72°C Imin 30 個循環(huán);72°C 7min。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方案中,所述表達載體為pET28。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方案中,所述表達宿主為大腸桿菌BL21。在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案中,所述擴增產(chǎn)物的核苷酸序列分別為SEQ ID NO=U SEQ IDNO 3, SEQ ID N0:5、SEQ ID N0:7、SEQ ID NO :9 禾口 SEQ ID NO :11。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方案中,利用PPIC9K質(zhì)粒構(gòu)建了 SEQ ID NO 11的重組表達載體,并轉(zhuǎn)化畢赤酵母GS115菌株,獲得了高效表達的畢赤酵母工程菌,為規(guī)?;陌l(fā)酵和應(yīng)用奠定了基礎(chǔ)。本申請用生物軟件DNAMAN6. 0分析顯示所述酶編碼基因之間存在不同位點的不同程度突變。為研究這些突變對酶學(xué)活性的影響,分別將這些突變基因進行了重組表達。通過M-agarose純化重組蛋白并分析其酶學(xué)性質(zhì)。酶學(xué)性質(zhì)分析顯示6個突變體的酶活(比活)存在明顯的差異,說明這些位點氨基酸殘基是影響甘露聚糖酶活性的關(guān)鍵位點。本發(fā)明提供了地衣芽孢桿菌6個甘露聚糖酶突變體基因及其相應(yīng)的氨基酸序列。6個甘露聚糖酶氨基酸序列之間存在 20、27、31、48、64、78、81、89、102、105、122、123、179、187、195、2;34、 248,254,255,292,302,312,313和325位點上存在突變。這些位點氨基酸殘基的突變造成酶活的較大差異,這為甘露聚糖酶的理性設(shè)計和定向進化提供了參考。另一方面,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測定甘露聚糖酶測定方法,該方法包括以0.6%槐豆膠甘露聚糖(Sigma公司,Batch#125K0091)為底物。以0. IM醋酸-醋酸鈉(pH5. 5)為緩沖液,將甘露聚糖底物37°C平衡20min ;將待測酶液37°C平衡lOmin。取 4支試管,分別加入酶液anl,取其中3支作為測定管,分別加入2ml底物溶液,另一支作為空白管加入5ml DNS溶液,在37°C 士0. 5°C水浴30分鐘,三支測定管分別加入5ml DNS溶液,空白管加入2ml底物溶液,在沸水浴中反應(yīng)5分鐘,冷卻后定容至25ml,以空白管調(diào)零, 在分光光度計540rm處測吸光度。酶活定義是在37°C pH5. 5的條件下,每分鐘水解底物產(chǎn)生Iymol甘露糖所需酶液的量為一個甘露聚糖活性單位。蛋白含量測定參照Bradford法。
圖1圖示的是用DNAMAN比對分析蛋白序列圖2圖示的是Clustal X分析蛋白序列的系統(tǒng)發(fā)育圖3圖示的是Man6酶學(xué)性質(zhì)最適溫度和pH分析本發(fā)明優(yōu)點從不同地衣芽孢桿菌菌株中克隆多個甘露聚糖酶基因的突變體,并分析甘露聚糖酶突變體酶學(xué)特性。這些甘露聚糖酶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達99%以上,但是不同位點的突變?nèi)〈斐闪嗣富钚缘拿黠@差別。這為蛋白質(zhì)的定向進化和蛋白質(zhì)工程改造提供了選擇位點,為選擇高活性的甘露聚糖酶進行異源高效表達奠定基礎(chǔ)
實施例以下實施例是為了更好地說明闡述本發(fā)明內(nèi)容,本領(lǐng)域相關(guān)的技術(shù)人員可以借助實施例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發(fā)明。但是,本發(fā)明的保護和權(quán)利要求范圍不限于所提供的案例。實施例1地衣芽孢桿菌甘露聚糖酶基因的克隆1. 1提取地衣芽孢桿菌不同菌株的總基因組DNA將本實驗室保存的6株地衣芽孢桿菌過夜培養(yǎng),各取1. 5ml, 12000rpm離心1分鐘,除上清;加入 200 μ 1 裂解緩沖液(60mM Tris-HCl,pH7. 8,20mM Na-Ac, ImM EDTA, 1. 5% SDS),用移液器劇烈吹打;加入66 μ 1 5Μ高氯酸鈉溶液混勻,12000rpm離心10分鐘,取上清;加入等體積苯酚抽提一次,12000rpm離心2分鐘,取上清;加入等體積異丙醇沉淀5分鐘,12000rpm離心5分鐘;70%乙醇洗滌兩次;最后將干燥的DNA溶于ddH20。1.2基因克隆以1. 1中提取的基因組總DNA為模板,分別利用引物對(GCACACACCGTTTCTCCGGTG 和 CACGACAGGCGTCAAAGAATCG)進行 PCR 擴增。PCR 擴增條件為 95 "C 4min ;94 "C 30S ; 550C 40S,72°C Imin 30個循環(huán);72°C 7min。利用凝膠回收試劑盒回收PCR擴增產(chǎn)物。1. 3測序分析將1. 2中回收的擴增產(chǎn)物分別連接到pMD18 T-載體,相應(yīng)的克隆載體分別命名為 pMDT-Manl、pMDT-Man2、pMDT-Man3、pMDT-Man4、pMDT-Man5 和 pMDT_Man6 ;最后把陽性克隆送至北京華大基因研究中心進行測序分析。測序結(jié)果為Manl、Man2、Man3、Man4、Man5、 Man6 的核苷酸序列分別為 SEQ ID NO =USEQ ID N0:3、SEQ ID NO 5,SEQID N0:7、SEQ ID NO :9和SEQ ID NO =Il0其編碼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分別為SEQ ID NO :2、SEQ ID NO :4、SEQ ID NO :6, SEQ ID N0:8、SEQ ID NO :10 禾口 SEQ ID NO :12。實施例2甘露聚糖酶的序列分析將測序結(jié)果在NCBI上BLAST比對分析顯示這些序列與甘露聚糖酶基因高度同源。 利用生物軟件DNAMAN6. 0分析核酸序列發(fā)現(xiàn)6個序列不是完全同源。把相應(yīng)的核酸序列翻譯為氨基酸序列,并分別命名為Manl、Man2、Man3、Man4、Man5和Man6。對氨基酸序列同源比對分析,結(jié)果顯示以下一個位點或幾個位點存在突變,即20、27、31、48、64、78、81、89、102、 105、122、123、179、187、195、234、248、254、255、292、302、312、313 和 325 位點。這些位點的氨基酸殘基可能的取代是 Y20N,D27N, N31S, L48T, V64I, E78K, V81D, S89R, R102Q, L105M, S122P, S123N, S179T, A187E, R195Q, H234Y, H248Y, D254E, Q255E, N292K, G302E, G312D, A313T,D325E,序列比對分析結(jié)果見圖1。生物軟件Clustal X分析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的系統(tǒng)發(fā)育,6個突變體親緣關(guān)系特別近,見圖2。實施例3甘露聚糖酶在大腸桿菌中的重組表達及純化分別以質(zhì)粒pMDT-Manl、pMDT-Man2、pMDT-Man3、pMDT-Man4、pMDT-Man5 和 pMDT-Man6 為模板,利用引物(AGAGCTAGCGCACACACCGTTTCTCCGGTG-—Nhe I 和 ACACTCGAG CACGACAGGCGTCAAAGAATCG—XhoI)進行 PCR 擴增,PCR 擴增條件是 95 °C 4min ;94 °C 30S ; 550C 40S,72°C Imin 30個循環(huán);72°C 7min。擴增產(chǎn)物凝膠回收后,先進行Nhe I酶切,然后回收酶切產(chǎn)物進行》ιο I酶切。同樣,對表達質(zhì)粒pET28a也分別進行Nhe I酶切和Bio I 酶切。用T4連接酶把雙酶切產(chǎn)產(chǎn)物即克隆基因和表達載體4°C連接過夜。最后,把連接產(chǎn)物導(dǎo)入大腸桿菌BL21。相應(yīng)的陽性克隆表達質(zhì)粒分別命名為pET-Manl、pET-Man2、pET-Man3、 pET_Man4、pET_Man5 禾口 pET_Man6。把陽性克隆菌落接種5ml LB培養(yǎng)基,37°C培養(yǎng)至0D600 = 0. 3時加入ImM IPTG 誘導(dǎo)表達4-5小時。離心收集表達細胞于-20°C凍存過夜,然后加入ImL裂解緩沖液(50mM NaH2PO4, 300mM NaCl,10mM imidazole)進行超聲波破碎,不時進行顯微鏡觀察,待細胞完全破碎后按照QIAGEN公司的M-NTA SPIN試劑盒所提供的方法進行蛋白純化回收。電泳結(jié)果顯示回收得到相應(yīng)的目的蛋白。實施例4酶學(xué)性質(zhì)分析以0. 6%槐豆膠甘露聚糖(Sigma公司,Batch#125K0091)為底物。測定在實施例 3中所純化的重組甘露聚糖酶的活性,步驟如下以0. IM醋酸-醋酸鈉(pH5. 5)為緩沖液,將甘露聚糖底物37°C平衡20min ;將待測酶液37°C平衡lOmin。取4支試管,分別加入酶液 anl,取其中3支作為測定管,分別加入2ml底物溶液,另一支作為空白管加入5ml DNS溶液, 在37°C 士0. 5°C水浴30分鐘,三支測定管分別加入5ml DNS溶液,空白管加入2ml底物溶液,在沸水浴中反應(yīng)5分鐘,冷卻后定容至25ml,以空白管調(diào)零,在分光光度計540rm處測吸光度。酶活定義是在37°C pH5. 5的條件下,每分鐘水解底物產(chǎn)生1 μ mol甘露糖所需酶液的量為一個甘露聚糖活性單位。蛋白含量測定參照Bradford法。純化蛋白酶活為5. 5 5620IU/ml不等,比活測定為12 7020IU/mg不等。其中 SEQ ID NO. 4和SEQ ID NO. 5編碼的蛋白Man4和Man5活性極低。此外,還測定了 Man6在不同pH和溫度條件下酶學(xué)活性,其中緩沖液分別是0. IM 醋酸-醋酸鈉緩沖液(PH4. 0、pH 5. 0、pH 6. 0)、0. IM磷酸二氫鈉-磷酸氫二鈉緩沖液 (pH6. 5、7. 0,7. 5、8. 0)和0. IM甘氨酸-氫氧化鈉緩沖液(ρΗ8· 5、9· 0、10. 0)。結(jié)果如圖3 所示,最適溫度為50°C,在pH6. 5和pH8. 5是2個最適峰,而且在pH6. 0-7. 0之間甘露聚糖
酶酶活很穩(wěn)定。實施例5在畢赤酵母中的表達5. 1表達質(zhì)粒pPIC_Man2的構(gòu)建設(shè)計引物Man2-F 和 Man2_R(ATA \GAATT0{ GCACACACCGTTTCTCCGGTG [EcoRI]和 ATA \GCGGCCGd\ CACGACAGGCGTCAAAGAATCG[Not I])以質(zhì)粒 pET_Man2 為模板,以 Man2_F 和 Man2-R 為引物進行 PCR 擴增。PCR 條件為:95°C 4min ;94°C 40s,54°C 40s, 72°C lmin,共 30個循環(huán);72°C 7min。凝膠回收PCR產(chǎn)物,并以Eco RI和Not I雙酶切。同樣,以Eco RI 和Not I雙酶切pPIC9K,然后把兩個酶切產(chǎn)物連接過夜后導(dǎo)入大腸桿菌DH5 α,獲得重組表達質(zhì)粒 pPIC-Man6。5. 2重組工程菌的構(gòu)建表達質(zhì)粒pPIC-Man2用Ml I酶切電泳鑒定后,經(jīng)乙醇沉淀濃縮,測定DNA濃度, 以3yg/μ L濃度稀釋質(zhì)粒片段保存?zhèn)溆?。制備畢赤酵母GSl 15電轉(zhuǎn)化感受態(tài)細胞,最后重懸于ImL預(yù)冷的電泳緩沖液中(含ImM MgC12, IOmM HEPES,250mM蔗糖,pH 7. 8)。在80 μ L 感受態(tài)細胞中加入5 μ L線性化重組質(zhì)粒;電轉(zhuǎn)化(條件為1500V、200 Ω、25 μ F);最后涂布于匪平板(MM培養(yǎng)基組分1.34% YNB,4X10_5%生物素,0. 5%甲醇),挑選重組菌株。5. 3搖瓶誘導(dǎo)表達將挑選工程菌接種于5ml BMGY(1%酵母提取物,2%蛋白陳,1. ;Μ%ΥΝΒ,4Χ1(Γ5% 生物素,甘油),30°C培養(yǎng)過夜,離心收集菌體,把菌體加入50ml BMMY誘導(dǎo)培養(yǎng)基(1 % 酵母提取物,2 %蛋白陳,1. ;34% YNB,4X 10_5%生物素,0. 5 %甲醇),每12小時補加50 μ L甲醇。5. 4酶活測定不同時間取樣測定上清酶活,結(jié)果顯示其上清液最高酶活為600IU/mL。
權(quán)利要求
1.重組甘露聚糖酶及其突變體,其中所述重組甘露聚糖酶的氨基酸序列(a)包含選自SEQ ID N0:2、SEQ ID N0:4、SEQ ID NO :6、SEQ ID N0:8、、SEQ IDNO :10 或SEQ IDNO 12其中之一;或者(b)是在選自SEQ ID NO 2,SEQ ID NO :4、SEQ ID NO :6、SEQ ID NO :8、、SEQ IDNO :10 或SEQ ID NO :12其中之一上取代、缺失或添加一個或數(shù)個氨基酸殘基得到。
2.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重組甘露聚糖酶,其氨基酸序列為SEQID N0:2、SEQ ID NO :4、 SEQID NO 6, SEQ ID N0:8、、SEQ ID NO :10 或 SEQ ID NO :12。
3.編碼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甘露聚糖酶的DNA分子。
4.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DNA分子,其核苷酸序列為SEQID NO :1、SEQ ID NO :3、SEQ ID NO 5, SEQ ID N0:7、SEQ ID NO :9 或 SEQ ID NO :11。
5.一種重組表達質(zhì)粒,其中含有權(quán)利要求3或4所述的DNA分子。
6.一種表達宿主,其被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重組表達質(zhì)粒轉(zhuǎn)化。
7.權(quán)利要求6所述的表達宿主,其選自大腸桿菌(Escherichiacoli)、酵母或芽孢桿菌。
8.權(quán)利要求6所述的表達宿主,其中所述的酵母是巴斯德畢赤酵母(Pichia pastoris)。
9.權(quán)利要求6所述的表達宿主,其中所述的芽孢桿菌是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 subtilis)或地衣芽孢桿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
10.一種制備重組甘露聚糖酶的方法,該方法包括(a)提取地衣芽孢桿菌的基因組DNA;(b)以提取的基因組DNA為模板,進行PCR擴增。(c)將PCR擴增產(chǎn)物克隆入表達載體;(d)用步驟(c)得到的重組表達載體轉(zhuǎn)化表達宿主;(e)分離、鑒定并純化表達產(chǎn)物。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屬于微生物工程技術(shù)領(lǐng)域。本發(fā)明提供了高酶活的甘露聚糖酶及其突變體。本發(fā)明提供了6個從地衣芽孢桿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不同菌株中克隆得到的甘露聚糖酶基因及其編碼的甘露聚糖酶,并通過生物信息學(xué)分析了6個突變體間的差異和親緣關(guān)系。本發(fā)明提供的甘露聚糖酶在中性pH條件下具有高活性,其最適溫度適中,可作為作飼用酶制劑。
文檔編號C12R1/10GK102277342SQ201110234218
公開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16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1年8月16日
發(fā)明者劉魯民, 王華明, 程斯達, 許韡, 陳亮珍, 陳剛, 黃亦鈞 申請人:青島康地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