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保健酒及其制備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保健品領域,具體的說,涉及一種保健酒及其制備該保健酒的方法。
背景技術:
健康是人類全面發(fā)展的基礎,也是當前社會公眾越來越關注的焦點。近年來,我國 一躍成為世界經(jīng)濟增長最快的國家,經(jīng)濟水平的提高和物質生活的富足,使得人們飲食結 構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功能型、營養(yǎng)型食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關注健康、追求生活質 量已經(jīng)是人類的共同愿望。酒是當前社交的主要工具,將健康養(yǎng)生的觀念注入酒中,以藥食 兩用的中草藥為原料生產(chǎn)的保健酒,既能滿足人們對飲酒的需要,也能達到強身健體的保 健作用。
發(fā)明內(nèi)容
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增強人體免疫力,抗體力疲勞 的保健酒及其制備工藝。本發(fā)明目的之一是這樣實現(xiàn)的 一種保健酒,由以下原料制得 枸杞子80 120份
黃精80 120份 獲苓15 25份 肉桂4 6份 大棗8 10份 白酒1000份。配方中各成分的作用為
枸杞子味甘、性平,具有補肝腎、益精血、明目之功能(中藥大辭典[下冊],上??萍?出版社,1975: 1518)?,F(xiàn)代科學研究證明,枸杞子具有調節(jié)免疫功能、降血糖、降血脂、抗 衰老、抗腫瘤等多種作用(倪慧等,新疆中醫(yī)藥,2005,23(5): 72;薛立文等,廣東微量元素 科學,2000,6: 189 ;劉杰麟等,中國免疫學雜志,1996,12(2): 15 ;王漢中等,營養(yǎng)學報, 2002,24(2) 189)。黃精為我國傳統(tǒng)的藥食兩用中藥,具有補氣養(yǎng)陰、健脾、潤肺、益肝、益腎的作用 (苗明三,食療中藥藥物學,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傳統(tǒng)中醫(yī)理論認為其味甘、性 平,歸脾、肺、腎經(jīng)。具有滋腎潤肺、補脾益氣之功效?,F(xiàn)代科學研究證明,黃精具有降血脂、 降血糖、增強記憶、抗病毒、增強機體免疫力、抗疲勞等藥理作用(吳木榮等,中國新藥雜志, 2003,12(2) 108 ;趙小貞等,神經(jīng)解剖學雜志,2005,21(2) 147)。茯等,性味甘、淡、平,歸心、疲、肺、腎經(jīng),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之功效(中華人 民共和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2005: 166)?!渡褶r(nóng)本草經(jīng)》列茯苓為上品,謂其“主胸 脅逆氣,利小便,久服安魂寧神,不饑延年”?!侗静菥V目》也記載茯苓“治頭風虛眩,暖腰膝,主五勞七傷”。茯苓藥性暖和,補而不峻,利而不猛,既能扶正,又可祛邪,能治療脾胃虛弱、 遺精早泄、心悸失眠、健忘多夢、小便不利、嘔吐腹瀉等癥(趙子健,時珍國醫(yī)國藥,2009, 20(9): 2207)。茯苓的主要有效成分茯苓多糖能提高機體免疫能力,有抗癌、抗炎癥、降血 糖和抗脂質過氧化作用(程金生等,右江醫(yī)學,2008,36(4): 386;張璐等,中國實驗方劑學 雜志,2006,12(4): 61 ;侯安繼等,中藥藥理與臨床,2003,19(3): 15;鄭彩云,中國醫(yī)療 前沿,2010,5(14) 12)
肉桂,《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列為上品,“味辛溫,主百病,養(yǎng)精神,和顏色,利關節(jié),補中益氣。 為諸藥先聘通使,久服通神,輕身不老。面生光華,眉好常如童子”?!侗静菥V目》記載,肉 桂能“堅筋骨,通血脈,宜導百藥,久服,神仙,不老”,常用于“陽痿,宮冷,腰膝冷痛,腎虛作 喘,陽虛眩暈,目赤咽痛,心腹冷痛,虛寒吐瀉,寒疝,經(jīng)閉,痛經(jīng)”?,F(xiàn)代藥理實驗表明,肉桂 具有健胃、抗?jié)儭⑻岣邫C體免疫力、鎮(zhèn)痛、抗腫瘤、保護心肌、治療糖尿病、殺菌等多種藥理 作用(陳家源等,廣西醫(yī)學,2009,31 (6): 872;高鵬飛等,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10, 8(3) 98 ;羅思等,食品研究與開發(fā),2008,29(9): 72)。大棗,富含糖類、粗纖維、維生素、氨基酸、礦物質等多種營養(yǎng)成分(Hanubusa et al. , Journal of Medicinal Plant Research, 1982,42: 380),具有滋陰補腎、強身健 體、軟化血管、開胃健脾等多種藥用功效,有“百果之王”的美稱(王軍,食品研究與開發(fā), 2003, 3(2): 45)。藥理研究發(fā)現(xiàn),大棗對人體有抗腫瘤、提高免疫力、抗氧化、降血壓、保護 肝臟、防治骨質疏松等多種保健和治療功效。配方中,枸杞子與黃精為君藥,茯苓為臣藥,肉桂與大棗為佐。配方主要保健功效 為增強人體免疫力,抗體力疲勞。上述原料中枸杞子、黃精、茯苓、肉桂、大棗采用超臨界(X)2萃取或水提醇沉法或微 波輔助提取技術得到的提取物與白酒勾兌制得。采用超臨界CO2萃取、微波輔助提取等現(xiàn) 代技術和工藝,提取配方中各原料的有效成分,較之傳統(tǒng)的泡制等方法,能提高產(chǎn)品中有效 成分的濃度,降低無效成分和中藥材中重金屬等有害成分含量,更有利于人體健康,同時能 最大程度地降低工藝時間。上述白酒酒精度為25 35度。25 35度為低度酒,飲用相對高度酒更加有益。本發(fā)明目的之二是這樣實現(xiàn)的 一種保健酒的制備工藝,按如下步驟進行
(1)、枸杞子提取物的制得采用超臨界CO2萃取技術,獲得的主要有效成分為枸杞多糖 和黃酮類。按質量份數(shù),取80 120份枸杞子,洗凈,消毒,烘干后粉碎,過40目篩,采用超 臨界CO2萃取,超臨界CO2萃取條件為萃取溫度為35° C,萃取壓力35 Mpa,夾帶劑為乙醇, 萃取時間2 h,提取物真空干燥待用;
(2)、黃精提取物的制得采用微波輔助提取技術,獲得的主要有效成分為黃精多糖和 黃酮類。按質量份數(shù),取80 120份黃精,洗凈,消毒,烘干后粉碎,過20目篩,加入15倍 量的水,浸泡1.5 h,采用微波輔助提取,微波加熱提取3次,提取溫度為60° C,每次提取 12 min,提取物真空干燥待用;
(3)、茯苓提取物的制得采用超臨界CO2萃取技術,獲得的主要有效成分為茯苓多糖和 茯苓酸等。按質量份數(shù),取15 25份茯苓,洗凈,消毒,烘干后粉碎,過40目篩,采用超臨 界(X)2萃取,超臨界(X)2萃取條件為萃取溫度35° C,萃取壓力20 Mpa,夾帶劑為蒸餾水,
4萃取時間4 h,提取物真空干燥待用;
(4)、肉桂提取物的制得采用超臨界C02萃取技術,獲得的主要有效成分為肉桂醛和 肉桂酸等。按質量份數(shù),取肉桂4 6份,洗凈,消毒,烘干后粉碎,過40目篩,采用超臨界 CO2萃取,超臨界CO2萃取條件為萃取溫度60° C,萃取壓力20 Mpa,萃取時間2.5 h,提取 物為橙黃色油狀物質,真空干燥待用;
(5)、大棗提取物的制得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獲得的主要有效成分為紅棗多糖。按質 量份數(shù),挑選大棗8 10份,洗凈,去核,消毒,烘干后粉碎,過40目篩,采用水提醇沉法,按 照料液比1:15加入80° C熱水,浸提6 h,浸提兩次,過濾合并濾液,3倍于濾液的無水乙醇 (食用酒精)沉淀,再將沉淀物冷卻干燥待用;
(6)、將步驟(1) (5)制得的五種物質的提取物加入IOOOml白酒中,密封攪拌12h, 澄清,過濾,即獲得本發(fā)明所述的保健酒。上述所述白酒酒精度為25 35度。經(jīng)過檢測,每100 ml保健酒中含粗多糖(以葡聚糖計)大于等于300 mg ;總黃酮(以 蘆丁計)大于等于60 mg。有益效果
一是選取了藥食兩用的原料,這些原料為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規(guī)定的藥食兩用可 用于保健食品的物質,經(jīng)長期人體食用和藥用,具有明確的功效,無毒副作用,安全性好;二 是根據(jù)傳統(tǒng)中醫(yī)理論,從增強人體免疫力和抗體力疲勞的兩大保健功效出發(fā),合理配方,配 方符合中醫(yī)君臣佐使等經(jīng)典理論依據(jù);三是采用超臨界CO2萃取、微波輔助提取等現(xiàn)代技術 和工藝,提取配方中各原料的有效成分,較之傳統(tǒng)的泡制等方法,能提高產(chǎn)品中有效成分的 濃度,降低無效成分和中藥材中重金屬等有害成分含量,更有利于人體健康,同時能最大程 度地降低工藝時間。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
(1)、枸杞子提取物的制得取800g枸杞子,洗凈,消毒,烘干后粉碎,過40目篩,采用超 臨界(X)2萃取,超臨界(X)2萃取條件為萃取溫度為35° C,萃取壓力35 Mpa,夾帶劑為乙 醇,萃取時間2 h,提取物真空干燥待用;
(2)、黃精提取物的制得取800g黃精,洗凈,消毒,烘干后粉碎,過20目篩,加入15倍 量的水,浸泡1.5 h,采用微波輔助提取,微波加熱提取3次,提取溫度為60° C,每次提取 12 min,提取物真空干燥待用;
(3)、茯苓提取物的制得取150g茯苓,洗凈,消毒,烘干后粉碎,過40目篩,采用超臨界 CO2萃取,超臨界CO2萃取條件為萃取溫度35° C,萃取壓力20 Mpa,夾帶劑為蒸餾水,萃取 時間4 h,提取物真空干燥待用;
(4)、肉桂提取物的制得取肉桂40g,洗凈,消毒,烘干后粉碎,過40目篩,采用超臨界 CO2萃取,超臨界CO2萃取條件為萃取溫度60° C,萃取壓力20 Mpa,萃取時間2.5 h,提取 物為橙黃色油狀物質,真空干燥待用;
(5)、大棗提取物的制得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獲得的主要有效成分為紅棗多糖。挑選 大棗80g,洗凈,去核,消毒,烘干后粉碎,過40目篩,采用水提醇沉法,按照料液比1:15加入80° C熱水,浸提6 h,浸提兩次,過濾合并濾液,3倍于濾液的無水乙醇(食用酒精)沉淀,再 將沉淀物冷卻干燥待用;
(6)、將步驟(1) (5)制得的五種物質的提取物加入放入攪拌罐中,加入52度優(yōu)質白 酒6030 g(6730 ml),加入蒸餾水3000 ml,密封攪拌12 h后澄清過濾,用適量蒸餾水定容 至10000 ml,即制得10000 ml保健酒,保健酒的酒精度為35度。實施例2
按照實施例1的提取方法,將枸杞子原料1000 g經(jīng)超臨界(X)2萃取的提取物,黃精原 料1000 g經(jīng)微波輔助提取的提取物,茯苓原料200 g經(jīng)超臨界CO2萃取的提取物,肉桂原料 50 g經(jīng)超臨界CO2萃取的提取物,大棗100 g經(jīng)水提醇沉法提取的提取物,放入攪拌罐中, 加入52度優(yōu)質白酒5170 g (5770 ml),加入蒸餾水4000 ml,密封攪拌12 h后澄清過濾, 用適量蒸餾水定容至10000 ml,即值得10000 ml保健酒2,保健酒2的酒精度為30度。實施例3
按照實施例1的提取方法,將枸杞子原料1200 g經(jīng)超臨界(X)2萃取的提取物,黃精原 料1200g經(jīng)微波輔助提取的提取物,茯苓原料250g經(jīng)超臨界(X)2萃取的提取物,肉桂原料 60g經(jīng)超臨界CO2萃取的提取物,大棗100 g經(jīng)水提醇沉法提取的提取物,放入攪拌罐中,加 入52度優(yōu)質白酒4308 g (4808 ml),加入蒸餾水5000 ml,密封攪拌12 h后澄清過濾,用 適量蒸餾水定容至10000 ml,即值得10000 ml保健酒3,保健酒3的酒精度為25度。
權利要求
1.一種保健酒,由以下質量份數(shù)原料制得枸杞子80 120份黃精80 120份獲苓15 25份肉桂4 6份大棗8 10份白酒1000份。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保健酒,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中枸杞子、黃精、茯苓、肉 桂、大棗采用超臨界(X)2萃取或水提醇沉法或微波輔助提取技術得到的提取物與白酒勾兌 制得。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一種保健酒,其特征在于所述白酒酒精度為25 35度。
4.一種保健酒的制備工藝,按如下步驟進行(1 )、枸杞子提取物的制得按質量份數(shù),取80 120份枸杞子,洗凈,消毒,烘干后粉 碎,過40目篩,采用超臨界CO2萃取,超臨界CO2萃取條件為萃取溫度為35° C,萃取壓力 35 Mpa,夾帶劑為乙醇,萃取時間2 h,提取物真空干燥待用;(2)、黃精提取物的制得按質量份數(shù),取80 120份黃精,洗凈,消毒,烘干后粉碎,過 20目篩,加入15倍量的水,浸泡1.5 h,采用微波輔助提取,微波加熱提取3次,提取溫度為 60° C,每次提取12 min,提取物真空干燥待用;(3)、茯苓提取物的制得按質量份數(shù),取15 25份茯苓,洗凈,消毒,烘干后粉碎,過 40目篩,采用超臨界CO2萃取,超臨界(X)2萃取條件為萃取溫度35° C,萃取壓力20 Mpa, 夾帶劑為蒸餾水,萃取時間4 h,提取物真空干燥待用;(4)、肉桂提取物的制得按質量份數(shù),取肉桂4 6份,洗凈,消毒,烘干后粉碎,過40 目篩,采用超臨界CO2萃取,超臨界CO2萃取條件為萃取溫度60° C,萃取壓力20 Mpa,萃 取時間2. 5 h,提取物為橙黃色油狀物質,真空干燥待用;(5)、大棗提取物的制得按質量份數(shù),挑選大棗8 10份,洗凈,去核,消毒,烘干后粉 碎,過40目篩,采用水提醇沉法,按照料液比1:15加入80° C熱水,浸提6 h,浸提兩次,過 濾合并濾液,3倍于濾液的無水乙醇沉淀,再將沉淀物冷卻干燥待用;(6)、將步驟(1) (5)制得的五種物質的提取物加入1000份白酒中,密封攪拌12h, 澄清,過濾,即獲得本發(fā)明所述的保健酒。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保健酒的制備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白酒酒精度為25 3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保健酒及其制備工藝,保健酒由枸杞子80~120g、黃精80~120g、茯苓15~25g、肉桂4~6g、大棗8~10g、白酒1000ml制得。制作方法是將原料中枸杞子、黃精、茯苓、肉桂、大棗采用超臨界CO2萃取或水提醇沉法或微波輔助提取技術得到的提取物與白酒勾兌而成。本發(fā)明具有增強人體免疫力和抗體力疲勞的兩大保健功效,無毒副作用,安全性好;較之傳統(tǒng)的泡制等方法,能提高產(chǎn)品中有效成分的濃度,降低無效成分和中藥材中重金屬等有害成分含量,更有利于人體健康,同時能最大程度地降低工藝時間。
文檔編號C12G3/04GK102115707SQ201010596080
公開日2011年7月6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20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12月20日
發(fā)明者何紅秋, 賈渝躍 申請人:重慶市科學技術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