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改進的菜燒賣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食品的制作方法,尤其是一種改進的菜燒賣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shù):
菜燒賣,又稱翡翠燒賣、碎菜燒賣、青菜燒賣等,是江淮一帶的常見的傳統(tǒng)熟食品,由面粉、淀粉、青菜、豬前夾肉及各種調(diào)料包括鹽、白糖、豬油、味素、醬油、料酒、生姜、大蔥制成。它由包裹有餡心的燒賣皮蒸熟而得,其中,燒賣皮由面粉、水和后搟制成,餡心由淀粉、青菜、豬前夾肉及各種調(diào)料制成,傳統(tǒng)制作方法具體如下1、將青菜去根、去黃葉、去爛葉、去雜質(zhì),洗凈。
2、取鍋燒水至100℃,將洗凈的青菜放入鍋內(nèi)焯熟,既熟迅速用涼水涼透,撈出瀝干,先用菜刀將青菜切成菜米,再用雙手雙刀斬成菜茸,用紗布包起來擠去水分,待用。
3、將豬前夾肉改刀成正方形或長方形,約10cm×15cm左右,焯水后用清水洗凈,放入鍋內(nèi)加水、生姜、蔥煮至6成后撈出,待涼后改刀成約0.8cm×0.8cm的肉丁,再放入鍋內(nèi)加生姜米、蔥花、醬油、糖、鹽,其中水是肉丁的雙倍,煮至9成后,加入水淀粉,拌勻,離火,形成糜肉丁泥湯液(粉湯于肉湯肉丁等調(diào)料為一體)。
4、將菜茸加入糜肉丁泥液,再放入豬油、鹽、白糖、味素至甜咸適中,咸中略甜,豬油比較多一點,其中比例大約為,青菜∶糜肉丁泥液∶豬油∶鹽∶白糖∶味素為10∶1∶1∶0.15∶0.5∶0.01,成菜燒賣餡心。
5、將一定重量的面粉用100℃開水燙,再用約25℃的溫水和面成燙面團,和成的燙面團約為面粉重量的5倍,摘成每個50克左右的劑子,并將每個劑子用搟面杖搟成直徑約12cm的燒賣皮。
6、在每張燒賣皮內(nèi)放入約65克餡心,并制成燒賣生胚。
7、取一大鍋放水燒沸,將置有燒賣生胚的蒸籠置于其上,旺火蒸,4~5分鐘后即熟。
菜燒賣是從傳統(tǒng)的菜包發(fā)展而來的,它比菜包含粉湯而爽口皮薄餡大。但以現(xiàn)有方法制作的菜燒賣存在以下不足(1)、由于菜茸的加工由人工完成,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中有大塊大丁及青菜絲等不規(guī)則形狀,從而影響了口感,進餐者易卡到喉嚨。
(2)由于有丁塊絲條等不規(guī)則形狀,成熟后外表不光滑。
(3)老年人、幼小兒童食用有困難。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旨在提供一種口感更好、外表更美觀的改進的菜燒賣的制作方法。
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解決方案如下按如下步驟制作菜燒賣1、將青菜去根、去黃葉、去爛葉、去雜質(zhì),洗凈。
2、取鍋燒水至100℃,將洗凈的青菜放入鍋內(nèi)焯水至7成熟,迅速用過冷水涼透,撈出瀝干,用粉碎機粉碎,粉碎至無大塊、絲為止,用紗布包起來擠去水分,成菜茸,待用。
3、將豬前夾肉改刀成正方形或長方形,約10cm×15cm左右,焯水后用清水洗凈,放入鍋內(nèi)加水、生姜、蔥煮至6成后撈出,待涼后將肥瘦肉切分開,并分別改刀成約0.8cm×0.8cm的肉丁,取鍋燒熱,加入肥肉丁,待肥肉出油后,放入姜米、蔥花,爆香后放入瘦肉丁、肉湯、醬油、糖、鹽,其中肉湯與肉丁等量,煮至9成熟后收湯成糜肉丁。
4、將淀粉用5倍量的水拌勻成濕淀粉,再取一個鍋放水燒至100℃,放入濕淀粉成粉湯,冷卻后粉碎成粉湯泥。
5、將糜肉丁與粉湯泥按5∶4的比例混合拌勻為糜肉丁泥液6、將菜茸加粉湯泥、糜肉丁拌勻后再放入豬油、白糖、鹽、味素,比例為,青菜∶糜肉丁泥液∶豬油∶鹽∶白糖∶味素為10∶1∶1∶0.15∶0.5∶0.01,制成餡心。
7、將約占整體重量20%左右的面粉用100℃開水燙,再用約25℃的溫水和面成燙面團,摘成每個50克左右的劑子,并將每個劑子用搟面杖搟成直徑約12cm的燒賣皮。
8、在每張燒賣皮內(nèi)放入約65克餡心,并制成燒賣生胚。
9、取一大鍋放水燒沸,將置有燒賣生胚的蒸籠置于其上,旺火蒸4~5分鐘后即熟。
本發(fā)明與傳統(tǒng)制作方法的區(qū)別如下1、從青菜的切法上看,傳統(tǒng)方法是先切后斬,本發(fā)明用機器粉碎,并粉碎至無大塊、絲為止,不會卡到喉嚨且口感好。同時,保證了制成后的燒賣表面光滑,潔白晶瑩。
2、糜肉丁的制法,傳統(tǒng)的是肥瘦不分下鍋,較膩人,本發(fā)明將肥瘦分開,先將肥肉丁煸炒一下,這樣可以去油、起香還不用另外加油。
3、粉湯的制作方法,傳統(tǒng)的做法為在糜肉丁中直接加湯、加粉做成糜肉丁湯液,比例不易控制,易影響口感;本發(fā)明將粉湯和糜肉丁分開制作,按比例混合,能保持口感口味的一致性。
本發(fā)明由于采用上述技術(shù)方案,方便地實現(xiàn)了發(fā)明目的。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按如下步驟制作菜燒賣1、將青菜去根、去黃葉、去爛葉、去雜質(zhì),洗凈。
2、取鍋燒水至100℃,將洗凈的青菜放入鍋內(nèi)焯水至7成熟,迅速用過冷水涼透,撈出瀝干,用粉碎機粉碎,粉碎至無大塊、絲為止,用紗布包起來擠去水分,成菜茸,待用。
3、將豬前夾肉改刀成正方形或長方形,約10cm×15cm左右,焯水后用清水洗凈,放入鍋內(nèi)加水、生姜、蔥煮至6成后撈出,待涼后將肥瘦肉切分開,并分別改刀成約0.8cm×0.8cm的肉丁,取鍋燒熱,加入肥肉丁,待肥肉出油后,放入姜米、蔥花,爆香后放入瘦肉丁、肉湯、醬油、糖、鹽,其中肉湯與肉丁等量,煮至9成熟后收湯成糜肉丁。
4、將淀粉用5倍量的水拌勻成濕淀粉,再取一個鍋放水燒至100℃,放入濕淀粉成粉湯,冷卻后粉碎成粉湯泥。
5、將糜肉丁與粉湯泥按5∶4的比例混合拌勻為糜肉丁泥液6、將菜茸加粉湯泥、糜肉丁拌勻后再放入豬油、白糖、鹽、味素,比例為,青菜∶糜肉丁泥液∶豬油∶鹽∶白糖∶味素為10∶1∶1∶0.15∶0.5∶0.01,制成餡心。
7、將約占整體重量20%左右的面粉用100℃開水燙,再用約25℃的溫水和面成燙面團,摘成每個50克左右的劑子,并將每個劑子用搟面杖搟成直徑約12cm的燒賣皮。
8、在每張燒賣皮內(nèi)放入約65克餡心,并制成燒賣生胚。
9、取一大鍋放水燒沸,將置有燒賣生胚的蒸籠置于其上,旺火蒸4~5分鐘后即熟。
當然,在本發(fā)明的發(fā)明構(gòu)思下,本發(fā)明有多種實施形式,如,上述步驟5中,根據(jù)進餐者的口味需要,所述比例可略加調(diào)整,這對本領域技術(shù)人員而言,閱讀本說明書后毋需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即可再現(xiàn)出,在此就不詳述了。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改進的菜燒賣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將青菜去根、去黃葉、去爛葉、去雜質(zhì),洗凈,(2)取鍋燒水至100℃,將洗凈的青菜放入鍋內(nèi)焯水至7成熟,迅速用過冷水涼透,撈出瀝干,用粉碎機粉碎,粉碎至無大塊、絲為止,用紗布包起來擠去水分,成菜茸,待用,(3)將豬前夾肉改刀成正方形或長方形,約10cm×15cm左右,焯水后用清水洗凈,放入鍋內(nèi)加水、生姜、蔥煮至6成后撈出,待涼后將肥瘦肉切分開,并分別改刀成約0.8cm×0.8cm的肉丁,取鍋燒熱,加入肥肉丁,待肥肉出油后,放入姜米、蔥花,爆香后放入瘦肉丁、肉湯、醬油、糖、鹽,其中肉湯與肉丁等量,煮至9成熟后收湯成糜肉丁,(4)將淀粉用5倍量的水拌勻成濕淀粉,再取一個鍋放水燒至100℃,放入濕淀粉成粉湯,冷卻后粉碎成粉湯泥,(5)將糜肉丁與粉湯泥按5∶4的比例混合拌勻為糜肉丁泥液,(6)將菜茸加粉湯泥、糜肉丁拌勻后再放入豬油、白糖、鹽、味素,比例為,青菜∶糜肉丁泥液∶豬油∶鹽∶白糖∶味素為10∶1∶1∶0.15∶0.5∶0.01,制成餡心,(7)將約占整體重量20%左右的面粉用100℃開水燙,再用約25℃的溫水和面成燙面團,摘成每個50克左右的劑子,并將每個劑子用搟面杖搟成直徑約12cm的燒賣皮,(8)在每張燒賣皮內(nèi)放入約65克餡心,并制成燒賣生胚,(9)取一大鍋放水燒沸,將置有燒賣生胚的蒸籠置于其上,旺火蒸4~5分鐘后即熟。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改進的菜燒賣的制作方法,在傳統(tǒng)制作方法的基礎上加以改進,在青菜的切法上采用機器粉碎,并粉碎至無大塊、絲為止,不會卡到喉嚨且口感好,同時,保證了制成后的燒賣表面光滑。在糜肉丁的制法上,肥瘦分開,肥肉丁先煸炒,既可去油、起香又不用外加油。在粉湯的制作方法上,將粉湯和糜肉丁分開制作,按比例加入,能保持口感口味的一致性。本發(fā)明由于采用上述技術(shù)方案,制作成的菜燒賣口感更好、外表更美觀。
文檔編號A23L1/311GK1943363SQ20061009738
公開日2007年4月11日 申請日期2006年11月3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6年11月3日
發(fā)明者丁土安 申請人:丁土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