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銀耳的脫水加工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銀耳的脫水加工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通用的銀耳干燥方法是采用熱風烘干工藝,在烘干過程中銀耳往往出現(xiàn)褐變,不能保持天然潔白色澤,降低了商品感官質量。所以,為了使銀耳產生潔白色澤,傳統(tǒng)工藝采用了硫磺熏制的方法,卻不可避免的造成了產品硫殘留,從而危害到消費者身體健康。也有采用真空冷凍干燥技術進行銀耳加工,可以生產出天然白色的產品,但由于真空冷凍干燥設備造價高,運行能耗大,而無法在行業(yè)內推廣應用。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銀耳的脫水加工方法,該方法有利于保持銀耳天然潔白色澤,提高銀耳干燥質量,不會給產品引入任何外來有害物質,并具有較低的脫水加工成本。
本發(fā)明所涉及的銀耳的脫水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脫水工藝為將銀耳置于專用脫水干燥設備中,在1600~7000Pa的負壓條件下進行脫水加工,脫水過程中保持脫水溫度在10~45℃。
本發(fā)明所提供的銀耳的脫水加工方法,其產品褐變程度極低,色澤基本保持天然潔白色澤,發(fā)明采用的一套真空獲得裝置給多個干燥箱抽氣,一套循環(huán)熱水系統(tǒng)給多個干燥箱供熱的設備結構,能夠明顯節(jié)約干燥能耗,而且具有較低的脫水加工成本。
圖1為專用脫水干燥設備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本發(fā)明所涉及的銀耳的脫水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脫水工藝為將銀耳置于專用脫水干燥設備中,在1600~7000Pa的負壓條件下脫水加工,脫水過程中保持脫水溫度在10~45℃。
所述的脫水時間為3~9小時。
所述的專用脫水干燥設備包括一套真空獲得裝置、一套熱水循環(huán)供熱裝置和多個干燥箱體,所述的真空獲得裝置通過抽氣管道與多個密閉干燥箱的內腔連通,所述的熱水循環(huán)供熱裝置通過熱水管道與多個密閉干燥箱的內腔連通,所述的干燥箱體內設有以便于放置食用菌托盤的物料層架。
所述的物料層架結構為空心板結構,內部可通入熱水供熱。
本發(fā)明是這樣實現(xiàn)的將銀耳放置在物料托盤里置于干燥箱體2內的物料層架4上,關閉干燥箱后啟動真空獲得裝置1,同時啟動熱水循環(huán)供熱裝置3將熱水通入物料層架4內,通過真空計5、溫度傳感器6控制抽氣和加熱過程。
本發(fā)明的工作過程是啟動真空獲得裝置后,真空獲得裝置通過抽氣管道在不同干燥箱中交替輪流抽氣,使各個干燥箱內均形成一定的負壓,當干燥箱內的氣壓降低至約1600pa時,停止抽氣,保持干燥箱內負壓狀態(tài),由于壓力的降低使得銀耳中水分的沸點也降低到約10~45℃而蒸發(fā)脫除,當干燥箱內的氣壓回升至約7000pa時,再次啟動真空獲得裝置,抽氣至約1600pa時再次停止抽氣,同時為防止在干燥過程中銀耳因水分過快蒸發(fā)而降溫凍結,在抽氣和保壓過程中通過熱水管道向物料層架通入循環(huán)熱水給銀耳補充供熱。維持銀耳脫水溫度處于10~45℃范圍內,當溫度超出這一范圍時,自動啟動或停止供熱。重復上述過程,直至完成脫水過程,放氣,返回大氣壓,打開干燥箱取出銀耳。脫水全程約耗時3~9小時。
權利要求
1.一種銀耳的脫水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脫水工藝為將銀耳置于專用脫水干燥設備中,在1600~7000Pa的負壓條件下脫水加工,脫水過程中保持脫水溫度在10~45℃。
2.一種銀耳的脫水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脫水時間為3~9小時。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銀耳的脫水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專用脫水干燥設備包括一套真空獲得裝置、一套熱水循環(huán)供熱裝置和多個干燥箱體,所述的真空獲得裝置通過抽氣管道與多個密閉干燥箱的內腔連通,所述的熱水循環(huán)供熱裝置通過熱水管道與多個密閉干燥箱的內腔連通,所述的干燥箱體內設有以便于放置食用菌托盤的物料層架。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專用脫水干燥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物料層架結構為空心板結構,內部可通入熱水供熱。
全文摘要
一種銀耳的脫水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脫水工藝為將銀耳置于專用脫水干燥設備中,在1600~7000Pa的負壓條件下脫水加工,脫水過程中保持脫水溫度在10~45℃。本發(fā)明所提供的銀耳的脫水加工方法,其產品褐變程度極低,色澤基本保持天然潔白色澤,發(fā)明采用的一套真空獲得裝置給多個干燥箱抽氣,一套循環(huán)熱水系統(tǒng)給多個干燥箱供熱的設備結構,能夠明顯節(jié)約干燥能耗,而且具有較低的脫水加工成本。
文檔編號A23L3/40GK1907124SQ20061006980
公開日2007年2月7日 申請日期2006年8月2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8月2日
發(fā)明者陳澍 申請人:吳美欽, 陳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