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生物
技術領域:
,尤其涉及一種灰羽烏骨雞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術:
:瓦灰雞,又叫安義雞,以灰色為特征,是經(jīng)長期自然選育和安義人民的人工選擇而形成的獨具特色的優(yōu)良地方禽種資源。瓦灰雞不僅羽毛呈灰色、而且還有灰皮、灰(毛)腳、灰喙、灰冠“五灰”特征。其具有瓦灰雞具有耐粗飼、適應性廣、抗逆及抗病性強等優(yōu)點,但是,瓦灰雞存在以下缺點:體形較小,生長周期較長,產(chǎn)蛋率較低,這些缺點有必要進行改善。另一方面,四川山地烏骨雞由興文地方土種烏骨雞閉鎖繁育而成,已有300年以上歷史,該雞種具有羽色純黑、烏皮、烏骨、烏肉等基本特征,是四川省獨具特色的品種資源,1996年通過四川省品種認定正式命名。四川山地烏骨雞的營養(yǎng)價值高,具有特殊的營養(yǎng)滋補功能和保健治療作用,經(jīng)常食用可延年益壽,清燉和隨藥燉服不僅湯味鮮美可口,而且還能滋陰補陽,深受消費者的喜愛。據(jù)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產(chǎn)檢測,興文山地烏骨雞粗蛋白含量22.03%,氨基酸含量比普通肉雞高12.08%,脂肪含量比普通肉雞低13.18%,維生素e含量比普通肉雞高6-10倍,碳水化合物比普通肉雞高187.3%,黑色素和紫膠素及其他有益微量元素含量也十分豐富。烏骨雞氨基酸,微量元素含量齊全,體組織沉積大量黑色素和紫膠素等微量元素。但是四川山地烏骨雞生長速度相對比較緩慢、成活率較低,并且成年后的體型較小,因此在進行大規(guī)模的商品生產(chǎn)時,成本過高,導致它的售價高于市場其它雞種,對飼養(yǎng)者和消費者都產(chǎn)生了一定的限制作用,影響了該雞種的發(fā)展規(guī)模。技術實現(xiàn)要素:本發(fā)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種灰羽烏骨雞的培育方法,以解決上述問題。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這樣的:一種灰羽烏骨雞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將瓦灰雞以母系建系,單籠飼養(yǎng),人工采集瓦灰雞公雞精子進行授精,按羽色純繁擴群作為零世代;以體型較大、羽色純灰的后代為選育目標,進行純系育種,獲得經(jīng)過3個世代以上的純種瓦灰雞,篩選羽色較灰品種較好的個體進行飼養(yǎng);(2).以從經(jīng)過五個世代以上純繁選育的四川山地烏骨雞原種雞中選擇羽色純黑、膚色較烏、生長性能良好的黑羽系四川山地烏骨雞作為父本,步驟(1)中篩選的純種瓦灰雞為母本進行雜交,獲得后代群體a;在所述后代群體a中選取品種較好的個體與四川山地烏骨雞回交,獲得含75%四川山地烏骨雞血緣的群體,篩選品種較好的個體進行飼養(yǎng),作為b1系;(3).以步驟(1)中篩選的純種瓦灰雞為父本,以從經(jīng)過五個世代以上純繁選育的山地烏骨雞原種雞中選擇膚色較烏、生長性能良好的黑羽系四川山地烏骨雞作為母本進行雜交,獲得后代群體b;在所述后代群體b中選取品種較好的個體與步驟(1)中篩選的純種瓦灰雞回交,獲得含75%灰羽血緣的群體,篩選品種較好的個體進行飼養(yǎng),作為b2系;(4).以b1系為父本、b2系為母本進行雜交,獲得含有瓦灰雞血緣以及四川山地烏骨雞血緣各50%的群體c,然后進行橫交固定,篩選品種較好的個體進行飼養(yǎng);(5).以b1系為母本、b2系為父本進行雜交,獲得含有瓦灰雞血緣以及四川山地烏骨雞血緣各50%的群體d,然后進行橫交固定,篩選品種較好的個體進行飼養(yǎng);(6).將步驟(4)所獲得的后代群體c與步驟(5)所獲得的后代群體d進行雜交,獲得一世代選育群體,選取其中既有灰羽又是烏骨烏肉的雞進行橫交固定,在后代中篩選品種較好的個體,封閉選育組建一世代核心群和基礎群,然后采用家系育種法進行純系育種,得到f1;(7).將步驟(2)所獲得的后代群體a與步驟(6)所獲得的后代群體f1雜交,獲得后代群體e,篩選品種較好的個體進行飼養(yǎng);(8).將步驟(7)所獲得的后代群體e與步驟(8)所獲得的后代群體f1雜交,獲得后代群體f2。作為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步驟(1)采用家系育種法進行純系育種。作為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選取后代群體f2中體型適中、羽色較灰、烏皮、烏骨的雞進行橫交固定,在后代中篩選品種較好的個體,封閉選育組建一世代核心群和基礎群,然后采用家系育種法進行純系育種,得到灰羽烏骨,體型適中且產(chǎn)蛋率高的新型灰羽烏骨雞品種。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在于:本發(fā)明通過采用瓦灰雞與四川山地烏骨雞進行雜交的方式,得到了一種新型的灰羽烏骨雞品種,該品種表現(xiàn)了山地烏骨雞的烏骨烏肉,又遺傳了瓦灰雞的灰羽特點,與傳統(tǒng)的瓦灰雞相比,毛色更加光亮、灰羽度更加純正、體型增大15%以上、生長周期縮短35%以上、產(chǎn)蛋率提高20%以上,降低了生產(chǎn)成本,有利于擴大灰羽烏骨雞的發(fā)展規(guī)模,同時保持了傳統(tǒng)四川山地烏骨雞營養(yǎng)價值高的優(yōu)勢,口感、風味、滋補作用俱佳,滋陰補陽,并且,相對于傳統(tǒng)四川山地烏骨雞,體型增大20%以上,生長周期縮短30%以上,存活率提高10%以上。經(jīng)過兩個世代的純系育種,遺傳性狀已得到穩(wěn)定。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實施例1:一種灰羽烏骨雞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將瓦灰雞以母系建系,單籠飼養(yǎng),人工采集瓦灰雞公雞精子進行授精,按羽色純繁擴群作為零世代;以體型較大、羽色純灰的后代為選育目標,采用家系育種法進行純系育種,獲得經(jīng)過3個世代以上的純種瓦灰雞,篩選羽色較灰品種較好的個體進行飼養(yǎng);(2).以從經(jīng)過五個世代以上純繁選育的四川山地烏骨雞原種雞中選擇羽色純黑、膚色較烏、生長性能良好的黑羽系四川山地烏骨雞作為父本,步驟(1)中篩選的純種瓦灰雞為母本進行雜交,獲得后代群體a;在所述后代群體a中選取品種較好的個體與四川山地烏骨雞回交,獲得含75%四川山地烏骨雞血緣的群體,篩選品種較好的個體進行飼養(yǎng),作為b1系;(3).以步驟(1)中篩選的純種瓦灰雞為父本,以從經(jīng)過五個世代以上純繁選育的山地烏骨雞原種雞中選擇膚色較烏、生長性能良好的黑羽系四川山地烏骨雞作為母本進行雜交,獲得后代群體b;在所述后代群體b中選取品種較好的個體與步驟(1)中篩選的純種瓦灰雞回交,獲得含75%灰羽血緣的群體,篩選品種較好的個體進行飼養(yǎng),作為b2系;(4).以b1系為父本、b2系為母本進行雜交,獲得含有瓦灰雞血緣以及四川山地烏骨雞血緣各50%的群體c,然后進行橫交固定,篩選品種較好的個體進行飼養(yǎng);(5).以b1系為母本、b2系為父本進行雜交,獲得含有瓦灰雞血緣以及四川山地烏骨雞血緣各50%的群體d,然后進行橫交固定,篩選品種較好的個體進行飼養(yǎng);(6).將步驟(4)所獲得的后代群體c與步驟(5)所獲得的后代群體d進行雜交,獲得一世代選育群體,選取其中既有灰羽又是烏骨烏肉的雞進行橫交固定,在后代中篩選品種較好的個體,封閉選育組建一世代核心群和基礎群,然后采用家系育種法進行純系育種,得到f1;(7).將步驟(2)所獲得的后代群體a與步驟(6)所獲得的后代群體f1雜交,獲得后代群體e,篩選品種較好的個體進行飼養(yǎng);(8).將步驟(7)所獲得的后代群體e與步驟(8)所獲得的后代群體f1雜交,獲得后代群體f2;選取后代群體f2中體型適中、羽色較灰、烏皮、烏骨的雞進行橫交固定,在后代中篩選品種較好的個體,封閉選育組建一世代核心群和基礎群,然后采用家系育種法進行純系育種,得到灰羽烏骨,體型適中且產(chǎn)蛋率高的新型灰羽烏骨雞品種,下稱“灰羽烏骨雞”實施例2本發(fā)明的新品種的性能對比分別各選取100只“傳統(tǒng)四川山地烏骨雞”、“瓦灰雞”和實施例1得到的“灰羽烏骨雞”,依次稱為a組、b組、c組;2.1分別統(tǒng)計三組雞下蛋30天內(nèi)的下蛋數(shù)量、蛋重量和碎裂蛋數(shù)量,其結果如表1所示:表1下蛋情況對比表組號下蛋數(shù)量(個)平均蛋重量(g/個)碎裂蛋的數(shù)量(個)碎裂蛋/下蛋數(shù)量(%)a組187247.12382.03b組178547.96372.07c組223455.78281.252.2分別統(tǒng)計三組雞孵化和成熟的數(shù)量,見表2表2成活情況表2.3分別統(tǒng)計三組雞的體重,見表3表3體重表(單位:g)組號0周1周2周3周4周5周6周8周10周12周15周21周a組1031231852433053704307421028137617701841b組1061261872473103724397511051139917961859c組12515122329236744657689512381657213022532.4分別測定三組成熟雞(相同雞齡)的雞肉的氨基酸含量,見表3氨基酸的測定結果:表4(%)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當前第1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