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基于反平行四邊形機構的紅薯挖掘裝置。
背景技術:
傳統(tǒng)的振動式紅薯收獲機由一個驅動系統(tǒng)驅動一個的振動機構動作,從而容易在往復運動時產生很大的慣性力,使設備震動劇烈,從而降低了設備的使用壽命和使用的穩(wěn)定性。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反平行四邊形機構的紅薯挖掘裝置,該基于反平行四邊形機構的紅薯挖掘裝置結構簡單、設計合理,有利于實現紅薯與土塊的較好分離,方便紅薯的挖掘。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在于:
一種基于反平行四邊形機構的紅薯挖掘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架,所述機架前部鉸接有由驅動機構驅動可往復前后擺動的第一搖桿,所述第一搖桿的下端固定有用于將紅薯鏟起的斜置挖掘鏟,第一搖桿的上部與一連桿相鉸接,所述連桿的另一端與上部鉸接于機架后部的第二搖桿相鉸接,所述第二搖桿的下端連接有位于斜置挖掘鏟后側的振動篩,所述第一搖桿、連桿及第二搖桿之間形成反平行四邊形機構。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搖桿的上部設置有拐向后側并與驅動機構相連接的拐部,所述拐部上端與連桿相鉸接。
進一步地,所述斜置挖掘鏟由位于前部的鏟斗和連接于鏟斗后端呈弧形的篩網組成。
進一步地,所述鏟斗與第一搖桿固定連接且鏟斗與第一搖桿之間的夾角為112°~125°,所述篩網由沿鏟斗寬度方向呈弧形間隔布設的剛性桿體組成。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搖桿的上部與機架相鉸接并固定有斜向前側下部的連接桿,所述連接桿的下端與連桿的另一端相鉸接,所述連接桿與第二搖桿的夾角為28°~36°。
進一步地,所述振動篩由沿鏟斗寬度方向呈弧形間隔布設的長桿組成,所述振動篩的長桿與篩網的剛性桿體錯位布設。
進一步地,所述限深輪組件包括連接于機架后端的套管,所述套管內穿設有下端設置有轉輪的豎桿,套管與豎桿上對應設置有若干用于高度調節(jié)的限位孔,并經一穿入限位孔內的插銷實現限位。
進一步地,所述機架的前端上部還設置有用于與微耕機相連接的掛接框。
本實用新型基于反平行四邊形機構的紅薯挖掘裝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掛接框與微耕機相連接;
2)根據紅薯壟地的高度,調節(jié)限深輪組件的高度,使機架后部不會與紅薯壟地發(fā)生刮碰;
3)啟動微耕機,使微耕機帶著紅薯挖掘裝置向前運動,并啟動驅動機構,使驅動機構帶著挖掘鏟及振動篩往復運動完成紅薯的挖掘。
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yōu)點:結構簡單、設計合理,通過反平行四邊形機構使得挖掘裝置既能夠通過篩體的振動來實現紅薯和土塊的分離,同時將振動機構的在往復運動的過程中將慣性力相互抵消,減小了機械的振動,增加設備的使用壽命和降低了噪音。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簡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0-機架 11-掛接框 20-第一搖桿 21-拐部 30-挖掘鏟 31-鏟斗 32-篩網 33-夾角 40-連桿 50-第二搖桿 51-連接桿 52-夾角 60-振動篩 71-套管 72-豎桿 73-限位孔。
具體實施方式
為讓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優(yōu)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并配合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此。
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基于反平行四邊形機構的紅薯挖掘裝置,包括機架10,所述機架前部鉸接有由驅動機構驅動可往復前后擺動的第一搖桿20,所述第一搖桿20的下端固定有用于將紅薯鏟起的斜置挖掘鏟30,第一搖桿20的上部與一連桿40相鉸接,所述連桿的另一端與上部鉸接于機架后部的第二搖桿50相鉸接,所述第二搖桿50的下端連接有位于斜置挖掘鏟后側的振動篩60,所述第一搖桿20、連桿40及第二搖桿50之間形成反平行四邊形機構,以使挖掘,30和振動篩60的運動方向相反,從而減小震動。所述機架的后端還設置有可升降調節(jié)的限深輪組件,以便調節(jié)機架的高度。
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搖桿20的上部設置有拐向后側并與驅動機構相連接的拐部21,驅動機構通過拐部驅動第一搖桿20擺動,所述拐部上端與連桿40相鉸接。
本實施例中,所述斜置挖掘鏟由位于前部的鏟斗31和連接于鏟斗后端呈弧形的篩網32組成,通過篩網將紅薯與土塊振碎。
本實施例中,所述鏟斗31與第一搖桿20固定連接且鏟斗與第一搖桿之間的夾角33為112°~125°,以便更好的將紅薯從壟里鏟出。所述篩網由沿鏟斗寬度方向呈弧形間隔布設的剛性桿體組成。
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二搖桿的上部與機架相鉸接并固定有斜向前側下部的連接桿51,所述連接桿的下端與連桿的另一端相鉸接,所述連接桿與第二搖桿的夾角52為28°~36°,以便振動篩的前后擺動。
本實施例中,所述振動篩由沿鏟斗寬度方向呈弧形間隔布設的長桿組成,所述振動篩的長桿與篩網的剛性桿體錯位布設,以防止挖掘鏟與振動篩在運動過程中發(fā)生干涉。
本實施例中,所述限深輪組件包括連接于機架后端的套管71,所述套管內穿設有下端設置有轉輪的豎桿72,套管與豎桿上對應設置有若干用于高度調節(jié)的限位孔73,并經一穿入限位孔內的插銷實現限位。
本實施例中,所述機架的前端上部還設置有用于與微耕機相連接的掛接框11。
第一搖桿20的動作臂長度是拐部21動作臂長度的2.6倍,第二搖桿50的動作臂長度是連接桿51動作臂長度的2.3倍,拐部與連接桿51動作臂長度相同,用于提供第一搖桿20、拐部21、第二搖桿50和 連接桿51的鉸接點的機架與水平面呈4度傾斜,第二搖桿50和 連接桿51一側位于低位,基于上述的設計,使得振動機構的在往復運動的過程中將慣性力相互抵消,使設備工作更加平穩(wěn),噪音降低10分貝以上。
所述篩網由多根平行的鋼管構成,相互間距為3厘米。而振動篩也有多根平行的鋼管構成,相互間距為2厘米,該設計使得使紅薯與土分離更好。
該裝置的工作原理:通過驅動機構使紅薯挖掘鏟由第一搖桿的往復擺動而變成往復振動,此時挖掘鏟將紅薯壟里的紅薯和土一起鏟起,并通過振動的方式將土塊振碎,一些大的土塊及紅薯則往后移動落入振動篩;另一方面,由連桿的帶動下,第二搖桿帶著振動篩做往復擺動,將由挖掘鏟運送過來的土塊和及紅薯混合物繼續(xù)振碎,起到了土塊和紅薯分離的作用。由于反平行四邊形的特性可知,在前后兩個搖桿的鉸接點處的轉動方向是剛好相反的,因此焊接在第一搖桿上的挖掘鏟和振動篩的運動反向也剛好相反,實現了兩個振動篩各自產生的慣性力剛好相互抵消,使得機具的震動減小。
上述基于反平行四邊形機構的紅薯挖掘裝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掛接框與微耕機相連接;
2)根據紅薯壟地的高度,調節(jié)限深輪組件的高度,使機架后部不會與紅薯壟地發(fā)生刮碰;
3)啟動微耕機,使微耕機帶著紅薯挖掘裝置向前運動,并啟動驅動機構,使驅動機構帶著挖掘鏟及振動篩往復運動完成紅薯的挖掘。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教導,設計出不同形式的基于反平行四邊形機構的紅薯挖掘裝置并不需要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做的均等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皆應屬本實用新型的涵蓋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