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農作物種植領域。更具體地說,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水稻和荸薺輪作的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水稻原產于中國,是世界主要糧食作物之一,中國水稻播種面占全國糧食作物的1/4,而產量則占一半以上,其栽培歷史已有14000-18000年。水稻的生長非???,最久一年,最快則三到四個月,生育期在130-140天左右,就能從發(fā)芽、開花、完成結實的過程。稻的種子伸出幼芽的時間僅需兩三天,幼芽抽出第一片葉子,又只需要三天,因此在氣候溫和的地區(qū),一年可種三期稻,一般分為早、中、晚稻。荸薺皮色紫黑,肉質潔白,味甜多汁,清脆可口,有“地下雪梨”之美譽,北方人稱之為“江南人參”,既可做水果生吃,又可做蔬菜食用,是大眾喜愛的時令之品。荸薺一般在7月底-8月初進行移植,從霜降開始到第2年春分均為荸薺采摘期。輪作是在同一塊土地上,有順序地在季節(jié)間或年間輪換種植不同的作物或復種組合的一種種植方式,合理的輪作能夠改進土壤,提高地力,減輕病蟲和雜草的危害,保證作物產量,提高經濟效益。栽培水稻施肥量大,收獲后在田間留下多種養(yǎng)分,而現有的水稻在成熟收獲后稻田一般被閑置。技術實現要素: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水稻和荸薺輪作的種植方法,充分利用水稻種植完后稻田內的余肥種植荸薺,可持續(xù)生產,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巨大,增收顯著。為了實現根據本發(fā)明的這些目的和其它優(yōu)點,提供了一種水稻和荸薺輪作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將稻田深耕20-30厘米后,在陽光下暴曬2-3天,之后施入底肥;b、選取生長周期在90-120天的早稻品種,于三月中旬開始浸種,浸種前,將水稻種子烘干后,置于100-400kV/m的電場中處理5-15分鐘,之后將水稻種子放入溫度為25-32℃的浸種液中浸泡2-4小時,浸種期間持續(xù)向浸種液中通入空氣;c、將浸種液浸泡后的水稻種子倒入28-32℃的水中浸泡24-36小時后,取出,瀝干表面水分,用拌種劑拌種后,將水稻種子播種到大棚內的育苗床中,大棚內的溫度為25-32℃,空氣濕度為80-90%,出苗后,夜間使用LED燈對秧苗照射2-4小時;d、育苗25-30天后,將秧苗移栽至稻田中;e、于六月下旬開始荸薺的育種,育種前,在育種田內加入底肥后,深耕10-20厘米,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700倍液浸泡荸薺種球8-10小時后,排種在育種田內,荸薺種球的間距為4-5厘米;f、水稻成熟后進行收割,收割后將稻田深耕20-30厘米,之后施加氮磷鉀復合肥60-80kg/畝和腐熟的農家肥1500-1800kg/畝,待荸薺種苗苗高超過35厘米后,將荸薺種苗移栽到稻田中,移栽后荸薺種苗的間距為0.4-0.5米;g、荸薺種苗移栽后,每隔15天向稻田內施加復合肥20kg/畝,待十一月中下旬,停止向稻田內灌水,保持稻田含水率為70-80%。優(yōu)選的是,所述的水稻和荸薺輪作的種植方法中,暴曬后施入底肥前,還包括向稻田內噴灑中藥消毒液的步驟,其中,所述中藥消毒液的制備方法為:將10重量份的大蒜和10重量份的生姜分別榨汁,過濾,得到大蒜汁和生姜汁,之后將5重量份的體積份數為70%的乙醇水溶液、20重量份的清水、大蒜汁和生姜汁混合均勻,即制得所述中藥消毒液。優(yōu)選的是,所述的水稻和荸薺輪作的種植方法中,所述底肥的施入量為1500-1800kg/畝,所述底肥的制備方法為:將50重量份的轉爐渣粉末用清水沖洗后,與30重量份的草木灰、20重量份的糖廠濾泥、20重量份的啤酒糟和1重量份的酵母粉混合均勻,密封發(fā)酵2-3天后,與100重量份腐熟的農家肥混合均勻,即制得所述底肥。優(yōu)選的是,所述的水稻和荸薺輪作的種植方法中,所述轉爐渣粉末的粒度小于2毫米。優(yōu)選的是,所述的水稻和荸薺輪作的種植方法中,所述浸種液由以下重量份數的組分組成:黃岑3份、大黃3份、花椒3份、辛夷2份、狼把草2份、佩蘭2份、大青葉5份、艾葉草10份、茼蒿葉10份、黃連葉10份、樟樹葉10份、蠶蛹蛋白粉2份、海蠣粉3份、茶葉籽油2份和水400份。優(yōu)選的是,所述的水稻和荸薺輪作的種植方法中,所述浸種液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A、將3重量份的黃岑、3重量份的大黃、3重量份的花椒、2重量份的辛夷、2重量份的狼把草和2重量份的佩蘭放入300重量份的水中,煎煮2小時,得到中藥提取液一;步驟B、將5重量份的大青葉、10重量份的艾葉草、10重量份的茼蒿葉、10重量份的黃連葉和10重量份的樟樹葉搗碎后,放入100重量份的50-60℃的水中,浸泡3-5小時后,榨汁,之后過30目篩,得到中藥提取液二;步驟C、將中藥提取液一和中藥提取液二混合后,加入2重量份的地龍蛋白粉、2重量份的海蠣粉和2重量份的茶葉籽油后,混合均勻,即得所述浸種液。優(yōu)選的是,所述的水稻和荸薺輪作的種植方法中,所述LED燈的紅藍比為7-9:1。優(yōu)選的是,所述的水稻和荸薺輪作的種植方法中,出苗后,每隔3-5天噴灑一次營養(yǎng)液,所述營養(yǎng)液中含有0.2mg/L的萘乙酸、0.15mg/L的2,4-二氯苯氧乙酸和40g/L的蔗糖。優(yōu)選的是,所述的水稻和荸薺輪作的種植方法中,將秧苗移栽至稻田中,待秧苗生長至拔節(jié)時向稻田內施加?;ǚ?kg/畝,同時追施尿素5-10kg/畝、普鈣10-15kg/畝和硫酸鉀肥5-10kg/畝,并對稻田干濕交替管水。本發(fā)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發(fā)明充分利用稻田,在水稻收獲后種植荸薺進一步利用田間的養(yǎng)分,實現水稻的高產,而水稻收獲后種植荸薺可以增大土地利用率,避免冬天稻田閑置,兩者可以實現較好地互補,從而提高了農作物的產量。本發(fā)明利用中藥消毒液對稻田進行消毒,其消毒殺菌效果好且無化學污染。本發(fā)明使用多種中藥制成浸種液,不僅能夠殺菌防病害,還能提高水稻種子的出芽率。本發(fā)明的其它優(yōu)點、目標和特征將部分通過下面的說明體現,部分還將通過對本發(fā)明的研究和實踐而為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所理解。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一種水稻和荸薺輪作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將稻田深耕20厘米后,在陽光下暴曬2天,之后施入底肥;b、選取生長周期在90-120天的早稻品種,于三月中旬開始浸種,保證八月前完成水稻的收割;浸種前,將水稻種子烘干后,置于100-400kV/m的電場中處理10分鐘,之后將水稻種子放入溫度為28℃的浸種液中浸泡2小時,浸種期間持續(xù)向浸種液中通入空氣;使用高壓電場對水稻種子進行處理,可以促進水稻種子的發(fā)芽,提高水稻種子的出苗率,同時也能使水稻種子成長為秧苗后的根系更加發(fā)達;c、將浸種液浸泡后的水稻種子倒入30℃的水中浸泡24小時后,取出,瀝干表面水分,用拌種劑拌種后,將水稻種子播種到大棚內的育苗床中,大棚內的溫度為28℃,空氣濕度為85%,出苗后,夜間使用LED燈對秧苗照射2小時;d、育苗25天后,將秧苗移栽至稻田中;e、于六月下旬開始荸薺的育種,育種前,在育種田內加入底肥后,深耕10厘米,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浸泡荸薺種球8小時后,排種在育種田內,荸薺種球的間距為4厘米;f、水稻成熟后進行收割,收割后將稻田深耕20厘米,之后施加氮磷鉀復合肥60kg/畝和腐熟的農家肥1500kg/畝,待荸薺種苗苗高超過35厘米后,將荸薺種苗移栽到稻田中,移栽后荸薺種苗的間距為0.4米;g、荸薺種苗移栽后,每隔15天向稻田內施加復合肥20kg/畝,待十一月中下旬,停止向稻田內灌水,保持稻田含水率為75%。所述的水稻和荸薺輪作的種植方法中,暴曬后施入底肥前,還包括向稻田內噴灑中藥消毒液的步驟,其中,所述中藥消毒液的制備方法為:將10重量份的大蒜和10重量份的生姜分別榨汁,過濾,得到大蒜汁和生姜汁,之后將5重量份的體積份數為70%的乙醇水溶液、20重量份的清水、大蒜汁和生姜汁混合均勻,即制得所述中藥消毒液。所述的水稻和荸薺輪作的種植方法中,所述底肥的施入量為1500kg/畝,所述底肥的制備方法為:將50重量份的轉爐渣粉末用清水沖洗后,與30重量份的草木灰、20重量份的糖廠濾泥、20重量份的啤酒糟和1重量份的酵母粉混合均勻,密封發(fā)酵2-3天后,與100重量份腐熟的農家肥混合均勻,即制得所述底肥。所述的水稻和荸薺輪作的種植方法中,所述轉爐渣粉末的粒度小于2毫米。所述的水稻和荸薺輪作的種植方法中,所述浸種液由以下重量份數的組分組成:黃岑3份、大黃3份、花椒3份、辛夷2份、狼把草2份、佩蘭2份、大青葉5份、艾葉草10份、茼蒿葉10份、黃連葉10份、樟樹葉10份、蠶蛹蛋白粉2份、海蠣粉3份、茶葉籽油2份和水400份。所述的水稻和荸薺輪作的種植方法中,所述浸種液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A、將3重量份的黃岑、3重量份的大黃、3重量份的花椒、2重量份的辛夷、2重量份的狼把草和2重量份的佩蘭放入300重量份的水中,煎煮2小時,得到中藥提取液一;步驟B、將5重量份的大青葉、10重量份的艾葉草、10重量份的茼蒿葉、10重量份的黃連葉和10重量份的樟樹葉搗碎后,放入100重量份的50-60℃的水中,浸泡3-5小時后,榨汁,之后過30目篩,得到中藥提取液二;步驟C、將中藥提取液一和中藥提取液二混合后,加入2重量份的地龍蛋白粉、2重量份的海蠣粉和2重量份的茶葉籽油后,混合均勻,即得所述浸種液。所述的水稻和荸薺輪作的種植方法中,所述LED燈的紅藍比為7:1。所述的水稻和荸薺輪作的種植方法中,出苗后,每隔5天噴灑一次營養(yǎng)液,所述營養(yǎng)液中含有0.2mg/L的萘乙酸、0.15mg/L的2,4-二氯苯氧乙酸和40g/L的蔗糖。所述的水稻和荸薺輪作的種植方法中,將秧苗移栽至稻田中,待秧苗生長至拔節(jié)時向稻田內施加?;ǚ?kg/畝,同時追施尿素5kg/畝、普鈣10kg/畝和硫酸鉀肥5kg/畝,并對稻田干濕交替管水。<實施例2>一種水稻和荸薺輪作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將稻田深耕25厘米后,在陽光下暴曬2天,之后施入底肥;b、選取生長周期在90-120天的早稻品種,于三月中旬開始浸種,保證八月前完成水稻的收割;浸種前,將水稻種子烘干后,置于100-400kV/m的電場中處理10分鐘,之后將水稻種子放入溫度為30℃的浸種液中浸泡3小時,浸種期間持續(xù)向浸種液中通入空氣;c、將浸種液浸泡后的水稻種子倒入30℃的水中浸泡30小時后,取出,瀝干表面水分,用拌種劑拌種后,將水稻種子播種到大棚內的育苗床中,大棚內的溫度為30℃,空氣濕度為85%,出苗后,夜間使用LED燈對秧苗照射3小時;d、育苗28天后,將秧苗移栽至稻田中;e、于六月下旬開始荸薺的育種,育種前,在育種田內加入底肥后,深耕15厘米,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浸泡荸薺種球9小時后,排種在育種田內,荸薺種球的間距為4厘米;f、水稻成熟后進行收割,收割后將稻田深耕25厘米,之后施加氮磷鉀復合肥70kg/畝和腐熟的農家肥1600kg/畝,待荸薺種苗苗高超過35厘米后,將荸薺種苗移栽到稻田中,移栽后荸薺種苗的間距為0.4米;g、荸薺種苗移栽后,每隔15天向稻田內施加復合肥20kg/畝,待十一月中下旬,停止向稻田內灌水,保持稻田含水率為80%。所述的水稻和荸薺輪作的種植方法中,暴曬后施入底肥前,還包括向稻田內噴灑中藥消毒液的步驟,其中,所述中藥消毒液的制備方法為:將10重量份的大蒜和10重量份的生姜分別榨汁,過濾,得到大蒜汁和生姜汁,之后將5重量份的體積份數為70%的乙醇水溶液、20重量份的清水、大蒜汁和生姜汁混合均勻,即制得所述中藥消毒液。所述的水稻和荸薺輪作的種植方法中,所述底肥的施入量為1600kg/畝,所述底肥的制備方法為:將50重量份的轉爐渣粉末用清水沖洗后,與30重量份的草木灰、20重量份的糖廠濾泥、20重量份的啤酒糟和1重量份的酵母粉混合均勻,密封發(fā)酵2-3天后,與100重量份腐熟的農家肥混合均勻,即制得所述底肥。所述的水稻和荸薺輪作的種植方法中,所述轉爐渣粉末的粒度小于2毫米。所述的水稻和荸薺輪作的種植方法中,所述浸種液由以下重量份數的組分組成:黃岑3份、大黃3份、花椒3份、辛夷2份、狼把草2份、佩蘭2份、大青葉5份、艾葉草10份、茼蒿葉10份、黃連葉10份、樟樹葉10份、蠶蛹蛋白粉2份、海蠣粉3份、茶葉籽油2份和水400份。所述的水稻和荸薺輪作的種植方法中,所述浸種液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A、將3重量份的黃岑、3重量份的大黃、3重量份的花椒、2重量份的辛夷、2重量份的狼把草和2重量份的佩蘭放入300重量份的水中,煎煮2小時,得到中藥提取液一;步驟B、將5重量份的大青葉、10重量份的艾葉草、10重量份的茼蒿葉、10重量份的黃連葉和10重量份的樟樹葉搗碎后,放入100重量份的50-60℃的水中,浸泡3-5小時后,榨汁,之后過30目篩,得到中藥提取液二;步驟C、將中藥提取液一和中藥提取液二混合后,加入2重量份的地龍蛋白粉、2重量份的海蠣粉和2重量份的茶葉籽油后,混合均勻,即得所述浸種液。所述的水稻和荸薺輪作的種植方法中,所述LED燈的紅藍比為7-9:1。所述的水稻和荸薺輪作的種植方法中,出苗后,每隔3天噴灑一次營養(yǎng)液,所述營養(yǎng)液中含有0.2mg/L的萘乙酸、0.15mg/L的2,4-二氯苯氧乙酸和40g/L的蔗糖。所述的水稻和荸薺輪作的種植方法中,將秧苗移栽至稻田中,待秧苗生長至拔節(jié)時向稻田內施加保花肥5kg/畝,同時追施尿素10kg/畝、普鈣10kg/畝和硫酸鉀肥5kg/畝,并對稻田干濕交替管水。<實施例3>一種水稻和荸薺輪作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將稻田深耕30厘米后,在陽光下暴曬3天,之后施入底肥;b、選取生長周期在90-120天的早稻品種,于三月中旬開始浸種,保證八月前完成水稻的收割;浸種前,將水稻種子烘干后,置于100-400kV/m的電場中處理5-15分鐘,之后將水稻種子放入溫度為30℃的浸種液中浸泡4小時,浸種期間持續(xù)向浸種液中通入空氣;c、將浸種液浸泡后的水稻種子倒入30℃的水中浸泡36小時后,取出,瀝干表面水分,用拌種劑拌種后,將水稻種子播種到大棚內的育苗床中,大棚內的溫度為30℃,空氣濕度為90%,出苗后,夜間使用LED燈對秧苗照射4小時;d、育苗30天后,將秧苗移栽至稻田中;e、于六月下旬開始荸薺的育種,育種前,在育種田內加入底肥后,深耕20厘米,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700倍液浸泡荸薺種球10小時后,排種在育種田內,荸薺種球的間距為5厘米;f、水稻成熟后進行收割,收割后將稻田深耕30厘米,之后施加氮磷鉀復合肥80kg/畝和腐熟的農家肥1800kg/畝,待荸薺種苗苗高超過35厘米后,將荸薺種苗移栽到稻田中,移栽后荸薺種苗的間距為0.5米;g、荸薺種苗移栽后,每隔15天向稻田內施加復合肥20kg/畝,待十一月中下旬,停止向稻田內灌水,保持稻田含水率為80%。所述的水稻和荸薺輪作的種植方法中,暴曬后施入底肥前,還包括向稻田內噴灑中藥消毒液的步驟,其中,所述中藥消毒液的制備方法為:將10重量份的大蒜和10重量份的生姜分別榨汁,過濾,得到大蒜汁和生姜汁,之后將5重量份的體積份數為70%的乙醇水溶液、20重量份的清水、大蒜汁和生姜汁混合均勻,即制得所述中藥消毒液。所述的水稻和荸薺輪作的種植方法中,所述底肥的施入量為1800kg/畝,所述底肥的制備方法為:將50重量份的轉爐渣粉末用清水沖洗后,與30重量份的草木灰、20重量份的糖廠濾泥、20重量份的啤酒糟和1重量份的酵母粉混合均勻,密封發(fā)酵2-3天后,與100重量份腐熟的農家肥混合均勻,即制得所述底肥。所述的水稻和荸薺輪作的種植方法中,所述轉爐渣粉末的粒度小于2毫米。所述的水稻和荸薺輪作的種植方法中,所述浸種液由以下重量份數的組分組成:黃岑3份、大黃3份、花椒3份、辛夷2份、狼把草2份、佩蘭2份、大青葉5份、艾葉草10份、茼蒿葉10份、黃連葉10份、樟樹葉10份、蠶蛹蛋白粉2份、海蠣粉3份、茶葉籽油2份和水400份。所述的水稻和荸薺輪作的種植方法中,所述浸種液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A、將3重量份的黃岑、3重量份的大黃、3重量份的花椒、2重量份的辛夷、2重量份的狼把草和2重量份的佩蘭放入300重量份的水中,煎煮2小時,得到中藥提取液一;步驟B、將5重量份的大青葉、10重量份的艾葉草、10重量份的茼蒿葉、10重量份的黃連葉和10重量份的樟樹葉搗碎后,放入100重量份的50-60℃的水中,浸泡3-5小時后,榨汁,之后過30目篩,得到中藥提取液二;步驟C、將中藥提取液一和中藥提取液二混合后,加入2重量份的地龍蛋白粉、2重量份的海蠣粉和2重量份的茶葉籽油后,混合均勻,即得所述浸種液。所述的水稻和荸薺輪作的種植方法中,所述LED燈的紅藍比為9:1。所述的水稻和荸薺輪作的種植方法中,出苗后,每隔3天噴灑一次營養(yǎng)液,所述營養(yǎng)液中含有0.2mg/L的萘乙酸、0.15mg/L的2,4-二氯苯氧乙酸和40g/L的蔗糖。所述的水稻和荸薺輪作的種植方法中,將秧苗移栽至稻田中,待秧苗生長至拔節(jié)時向稻田內施加保花肥5kg/畝,同時追施尿素10kg/畝、普鈣15kg/畝和硫酸鉀肥10kg/畝,并對稻田干濕交替管水。<對比例1>在步驟b中,將水稻種子烘干后,置于100-400kV/m的電場中處理10分鐘,之后將水稻種子放入溫度為30℃的5%氯化鈉溶液中浸泡3小時,浸種期間持續(xù)向浸種液中通入空氣,其余參數與實例2中的完全相同,過程也完全相同。<對比例2>在步驟g中,荸薺種苗移栽后,每隔30天向稻田內施加復合肥40kg/畝,其余參數與實例3中的完全相同,過程也完全相同。表1每畝稻田每年收獲的主產品實物量及水稻種子的發(fā)芽率水稻/kg荸薺/kg水稻種子發(fā)芽率/%實施例1631213491.3實施例2654224592.1實施例3671235293.5對比例1648224790.3對比例2667228791.2由表1可知,實施例2中使用浸種液浸泡水稻種子,水稻種子的發(fā)芽率顯著高于對比例1中使用5%的氯化鈉溶液浸泡水稻種子;實施例3中荸薺種苗移栽后,每隔15天向稻田內施加復合肥20kg/畝,荸薺的產量顯著高于對比例2中的荸薺種苗移栽后,每隔30天向稻田內施加復合肥40kg/畝。盡管本發(fā)明的實施方案已公開如上,但其并不僅僅限于說明書和實施方式中所列運用,它完全可以被適用于各種適合本發(fā)明的領域,對于熟悉本領域的人員而言,可容易地實現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離權利要求及等同范圍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發(fā)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細節(jié)和這里示出與描述的實施例。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