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盆栽植物松土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盆栽植物松土裝置,屬于農(nóng)業(yè)機械領(lǐng)域。本實用新型包括提手、總開關(guān)、控制開關(guān)、手柄、齒輪、套筒Ⅲ、連接軸Ⅲ、中心軸、步進電機、電機箱、直桿Ⅰ、直桿Ⅱ、中心桿、齒條Ⅰ、連接軸Ⅰ、套筒Ⅰ、齒條Ⅱ、連接軸Ⅱ、套筒Ⅱ、固定旋鈕Ⅰ、環(huán)形底座Ⅰ、彈簧、槽、環(huán)形底座Ⅱ、斜桿、松土器、彈簧閂、防擺動護罩、銷、固定旋鈕Ⅱ、套筒Ⅳ、松土尖端Ⅰ、松土尖端Ⅱ、螺栓Ⅰ、螺母Ⅰ、螺栓Ⅱ、螺母Ⅱ、薄片、電路總開關(guān)、正轉(zhuǎn)開關(guān)、反轉(zhuǎn)開關(guān)、螺栓Ⅲ、螺母Ⅲ。本實用新型可有效避免因裂縫而導致的土壤水分及土壤元素的滲漏損失;可實現(xiàn)對已松土壤的平整及適度壓實操作;可實現(xiàn)半自動化。
【專利說明】一種盆栽植物松土裝置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盆栽植物松土裝置,屬于農(nóng)業(yè)機械領(lǐng)域。
【背景技術(shù)】
[0002]當前,盆栽試驗對于探討植物生理耐性及植物對不同環(huán)境的響應(yīng)機制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大量實踐發(fā)現(xiàn),盆栽試驗在操作過程中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如盆栽植物在不同時間間隔澆水時因裂縫引起漏水而導致土壤元素淋失,這將對土壤理化性質(zhì)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對于涉及微量元素對植物生理影響的盆栽試驗(如土壤養(yǎng)分試驗、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復試驗等)而言,因漏水而引起的土壤元素淋失可能會對試驗結(jié)果產(chǎn)生嚴重的影響,也會對周圍環(huán)境造成新的污染,甚至導致試驗的失敗,使得實驗者所做的工作前功盡棄,浪費較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0003]當前應(yīng)對盆栽植物澆水時因裂縫造成的漏水問題,主要通過兩種方法來解決,一種是在盆底放置圓盤,將漏出來的水重新倒回的方法,但這一方法對于數(shù)量較多的盆栽試驗來說既耗時費力,又存在少量土壤元素損失的問題,更重要的問題是,針對土壤水分試驗而言,漏出的水因蒸發(fā)而造成的損失較多,加之漏出的水分量較少,再次倒入盆栽土壤后,土壤表面的無效蒸發(fā)量會大大增加。因此,導致土壤水分利用效率明顯下降,另一種是在土壤表層鋪設(shè)不易產(chǎn)生裂縫的物質(zhì),如蛭石、珍珠巖和細沙,這一方法在一定時段內(nèi)可有效解決因裂縫而引起的漏水問題,也會提高灌水均勻度,但對于絕大多數(shù)盆栽試驗來說,在土壤表面鋪設(shè)其它物質(zhì)后,會對盆栽植物根區(qū)土壤微環(huán)境造成不利的影響,導致土壤水肥試驗結(jié)果不準確,更重要的是這種方法與生產(chǎn)實際相脫節(jié)。加之,在幼苗種植后不能立即鋪蛭石等物質(zhì),因在緩苗期后才進行水肥處理,這一時段內(nèi)因裂縫而導致的漏水問題導致水分利用效率下降,同時,因裂縫造成的土壤干旱脅迫不利于盆栽植物的緩苗。因此,通過松土操作可避免因裂縫及漏水而帶來的一系列問題。綜上所述,為了盆栽試驗的順利進行、提高植物水肥利用效率、減小土壤水肥資源的浪費和對周圍環(huán)境造成的不利影響,對盆栽植物進行松土是非常必要的。
[0004]目前,已有的松土裝置,如發(fā)明專利自動松土花盆(201310037440.X)能夠?qū)崿F(xiàn)對花盆土壤松土的作用,但由于每個花盆需配帶電機,對于植株數(shù)目較多的盆栽試驗來說成本較高,難以實現(xiàn)規(guī)模化操作;實用新型花盆松土器(200920016799.0),其裝置簡單、對于數(shù)量較少的盆栽試驗而言,操作性強,經(jīng)濟可行,但對于數(shù)量較多的盆栽試驗而言,由于該裝置是通過手動操作完成的,操作速度慢且耗費體力;實用新型窩底松土器(201210443606.3)裝置簡單,可實現(xiàn)對田間土壤的松土操作,由于其松土尖端相對較大,會破壞植物根系而不利于盆栽植物松土操作;實用新型松土器(200820220125.5),該裝置設(shè)有連接盤,操作簡單易行,但當植物長大到一定高度和寬度時很難實現(xiàn)松土操作,且其通過人工手動操作完成,速度慢、耗費體力;實用新型一種手持松土器(200920171868.2),其裝置簡單、操作簡便,同時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松土時對植物根系的破壞作用,但其同樣通過手動操作完成松土,存在操作速度慢,耗費體力等缺點,此外,對于涉及類金屬元素As等的試驗而言,通過手動松土會對皮膚造成傷害?;谝陨咸岬降乃赏裂b置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盆栽植物松土裝置,該裝置能夠?qū)崿F(xiàn)對盆栽植物松土的作用,而且降低了松土操作時對植物根系的破壞作用,有效的解決了給盆栽植物澆水時因裂縫而引起的漏水難題,同時避免表層土壤板結(jié)出現(xiàn)大量的裂縫,導致土壤蒸發(fā)量大大增加;松土增加了根區(qū)土壤的通氣效果,有利于盆栽植物的生長,松土后裂縫的消失會提高根區(qū)土壤的灌水均勻度,降低土壤水分的無效損失,為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創(chuàng)造更為有利的條件。本裝置可實現(xiàn)半自動化操作,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可隨身攜帶,省時省力、成本低、使用方便、操作速度快、效率高、提高了作物根區(qū)對土壤水和灌溉水的利用效率,有利于盆栽試驗的順利進行。
【發(fā)明內(nèi)容】
[0005]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盆栽植物松土裝置,以用于解決給盆栽植物不同時間間隔澆水時因前一次澆水后產(chǎn)生的裂縫而導致的下次澆水時出現(xiàn)的漏水問題。
[0006]本實用新型的技術(shù)方案是:一種盆栽植物松土裝置,包括提手1、總開關(guān)2、控制開關(guān)3、手柄4、齒輪5、套筒III6、連接軸III 7、中心軸8、步進電機9、電機箱10、直桿I 11、直桿
II12、中心桿13、齒條I 14、連接軸I 15、套筒I 16、齒條II 17、連接軸II 18、套筒II 19、固定旋鈕I 20、環(huán)形底座I 21、彈簧22、槽23、環(huán)形底座II 24、斜桿25、松土器26、彈簧閂27、防擺動護罩28、銷29、固定旋鈕II 30、套筒IV 31、固定旋鈕III 32、固定旋鈕IV 33、松土尖端
I34、松土尖端II 35、螺栓I 36、螺母I 37、螺栓II 38、螺母II 39、薄片40、電路總開關(guān)41、正轉(zhuǎn)開關(guān)42、反轉(zhuǎn)開關(guān)43、螺栓III44、螺母III 45 ;其中提手I固定于電機箱10上部,總開關(guān)2和電路總開關(guān)41連接,控制開關(guān)3和正轉(zhuǎn)開關(guān)42、反轉(zhuǎn)開關(guān)43連接,步進電機9安裝于電機箱10內(nèi),連接軸III 7穿過電機箱10后套在步進電機9的中心軸8上,連接軸III 7外套有套筒III 6,齒輪5固定在套筒III 6上,套筒III 6上設(shè)有配套的螺栓III 44和螺母III 45,螺栓
III44穿透套筒III 6及連接軸III 7,手柄4和套筒III 6相連,打開螺栓III 44、螺母III 45后套筒III 6和齒輪5可一起在連接軸III 7上通過手柄4手動移動,齒條I 14、齒條II 17上端均高于連接軸III 7,直桿I 11、直桿II 12 —端和中心桿13相連,直桿I 11、直桿II 12另一端均設(shè)有孔,齒條I 14穿過直桿I 11上的孔后通過連接軸I 15和套筒I 16相連,齒條II 17穿過直桿II 12上的孔后通過連接軸II 18和套筒II 19相連,套筒I 16套在中心桿13上,套筒II 19套在套筒I 16上,中心桿13末端和環(huán)形底座I 21相連,松土器26頂端通過銷29和環(huán)形底座I 21相連,斜桿25上端通過固定旋鈕I 20和套筒II 19相連,斜桿25末端通過固定旋鈕II 30和松土器26相連,環(huán)形底座I 21通過彈簧22和環(huán)形底座II 24相連,套筒
II19和連接軸II 18相連的一側(cè)設(shè)有槽23,環(huán)形底座II 24上設(shè)有彈簧閂27和小孔,小孔大小與螺栓II 38相匹配,設(shè)置于薄片40邊緣的小孔與環(huán)形底座II 24上的小孔大小相同,螺栓II 38從下到上依次穿過薄片40邊緣上的小孔及環(huán)形底座II 24上的小孔后用螺母II 39固定起來,銷29上設(shè)有防擺動護罩28,松土尖端I 34固定在套筒IV 31底部,套筒IV 31底端設(shè)有孔,套筒IV 31套于松土器26底端,通過螺母I 37將穿過松土器26的螺栓I 36固定起來,螺栓I 36以上的松土器26為空心設(shè)置,松土器26可在螺栓I 36和螺母I 37處拆卸,松土尖端II 35通過固定旋鈕IV 33固定于松土器26最底端,通過固定旋鈕III 32可將套筒IV 31及固定于套筒IV 31的松土尖端I 34 —起拆卸,松土尖端II 35通過固定旋鈕IV 33可拆卸。
[0007]所述齒條I 14和齒條II 17豎直平行。
[0008]所述連接軸I 15在套筒I 16上的接點與連接軸II 18在套筒II 19上的接點不在同一垂直線上。
[0009]所述套筒I 16的直徑小于套筒II 19的直徑且套筒I 16的高度大于套筒II 19的高度。
[0010]所述環(huán)形底座I 21表面設(shè)置成長條狀。
[0011]所述環(huán)形底座II 24的直徑等于環(huán)形底座I 21的直徑與松土器26的直徑之和。
[0012]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0013]步進電機9為二相步進電機,總開關(guān)2和電路圖中的電路總開關(guān)41接通,總開關(guān)2的作用是接通或斷開電路,控制開關(guān)3和電路圖中的正轉(zhuǎn)開關(guān)42、反轉(zhuǎn)開關(guān)43相連,控制開關(guān)3的作用是控制步進電機9的正反轉(zhuǎn)(亦即順時針或逆時針轉(zhuǎn)動),按動總開關(guān)2后再按動控制開關(guān)3時,電路圖中的正轉(zhuǎn)開關(guān)42處于接通狀態(tài)(電路圖中的反轉(zhuǎn)開關(guān)43處于斷開狀態(tài)),此時步進電機9將正轉(zhuǎn)(即順時針轉(zhuǎn)動),再次按動控制開關(guān)3時,電路圖中的反轉(zhuǎn)開關(guān)43處于接通狀態(tài)(電路圖中的正轉(zhuǎn)開關(guān)42處于斷開狀態(tài)),此時步進電機9將反轉(zhuǎn)(即逆時針轉(zhuǎn)動),即在總開關(guān)2處于接通狀態(tài)時通過控制開關(guān)3循環(huán)控制步進電機9的正反轉(zhuǎn)。
[0014]操作時首先通過提手I將整個松土裝置放在需要松的土壤上且一只手扶住整個松土裝置,打開螺栓III 44、螺母III 45,通過手柄4將齒輪5及套筒III 6沿連接軸III 7 一起手動移到齒輪5和齒條I 14相接為止,用螺栓III 44、螺母III 45將套筒III 6固定,用手按動總開關(guān)2接通電路,再按動控制開關(guān)3,步進電機9將帶動中心軸8順時針轉(zhuǎn)動,中心軸8帶動連接軸III 7順時針轉(zhuǎn)動,連接軸III 7帶動齒輪5順時針轉(zhuǎn)動,齒輪5推動齒條I 14向下運動,齒條I 14通過連接軸I 15推動套筒I 16向下運動,套筒I 16下端推動環(huán)形底座
I21,環(huán)形底座I 21推動松土器26 (如松土器26為空心圓形直桿)進入土壤,關(guān)閉總開關(guān)2后打開螺栓III44、螺母III45,通過手柄4將齒輪5及套筒III 6沿連接軸III 7 一起手動移到齒輪5和齒條II 17相接為止,用螺栓III 44、螺母III 45固定套筒III 6,打開總開關(guān)2后按動控制開關(guān)3,此時步進電機9將帶動中心軸8逆時針轉(zhuǎn)動,中心軸8帶動連接軸III 7逆時針轉(zhuǎn)動,連接軸III 7帶動齒輪5逆時針轉(zhuǎn)動,齒輪5拉動齒條II 17向上運動,齒條II 17通過連接軸II 18向上拉動套筒II 19,套筒II 19拉動斜桿25上移,斜桿25拉動松土器26后,松土器26上移并彎曲一定角度后完成松土操作,由于松土操作完成后松土器26呈一定傾角并有一定高度,松土器26需要恢復垂直原狀后才能進行下一個松土操作,再次按動控制開關(guān)3使步進電機9順時針轉(zhuǎn)動,步進電機9帶動中心軸8順時針轉(zhuǎn)動,中心軸8帶動連接軸
III7順時針轉(zhuǎn)動,連接軸III 7帶動齒輪5順時針轉(zhuǎn)動,齒輪5推動齒條II 17向下運動,齒條
II17通過連接軸II 18推動套筒II 19向下運動,套筒II 19推動斜桿25向下運動,斜桿25推動松土器26使其處于垂直狀態(tài),一個松土操作過程即可完成,重復以上操作即可連續(xù)進行松土操作。
[0015]當植物長大后根系較為密集,通過松土尖端I 34、松土尖端II 35—起松土時很容易破壞植物的根系而不利于植物生長,此時需通過固定旋鈕III 32將套筒IV 31及與套筒
IV31相連的松土尖端I 34拆卸下來,只通過與松土器26最底端相連的松土尖端II 35松土,且在松土的過程中只需將齒輪5滑動到和齒條I 14相接的狀態(tài),然后通過控制開關(guān)3控制步進電機9的正反轉(zhuǎn)來帶動套筒I 16上下運動完成松土操作,在此操作過程中當松土器26進土深度達到要求后通過手提完成出土操作,即松土器26垂直進土和垂直出土,以減小對植物根系的破壞。由于松過的土壤不平整且較松動而不利于土壤水分保持,需要對已松土壤進行平整及適度壓實,具體操作時,先通過固定旋鈕I 20、固定旋鈕II 30及防擺動護罩28將斜桿25及松土器26拆卸下來,打開彈簧閂27使環(huán)形底座II 24在彈簧22彈力作用下恢復原狀,用手通過提手I移動整個裝置,環(huán)形底座II 24可將已松土壤刮平,之后打開環(huán)形底座II 24上的螺栓II 38、螺母II 39,將薄片40 (如薄片40為圓形)固定在環(huán)形底座
II24底部,調(diào)整控制開關(guān)3使步進電機9處于順時針轉(zhuǎn)動狀態(tài),通過齒輪5推動齒條I 14或齒輪5推動齒條II 17均可實現(xiàn)薄片40對土壤的適度壓實操作。
[0016]當需要采集不同深度的土壤時,只需通過螺母I 37將螺栓I 36以下部分拆卸下來,打開螺栓III 44、螺母III 45,用手通過手柄4將齒輪5滑動到和齒條I 14相連的狀態(tài),用螺栓III 44、螺母III 45固定套筒III 6,調(diào)整控制開關(guān)3使步進電機9在順時針正轉(zhuǎn)狀態(tài)下完成松土器26垂直進土,取土后直接手動提出即可。
[0017]該裝置在使用時可隨身攜帶,能夠?qū)崿F(xiàn)對盆栽植物松土的作用,不僅解決了給盆栽植物澆水時因裂縫而引起的漏水難題,而且增加了土壤的透氣性,促進植物根系呼吸作用,同時該裝置能夠?qū)崿F(xiàn)不同深度土壤取樣及對已松土壤進行平整、適度壓實的操作,在提高土壤透氣性的同時也避免了土壤水分的快速蒸發(fā)耗散,該裝置簡單能實現(xiàn)半自動化操作,操作簡便,省時省力,效率高,速度快,為盆栽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根區(qū)微環(huán)境條件,有利于盆栽試驗的順利進行。
[0018]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9]1、本裝置松土后可有效避免因裂縫而導致的土壤水分及土壤元素的滲漏損失,松土后裂縫的消失會提高根區(qū)土壤的灌水均勻度,避免表層土壤板結(jié)出現(xiàn)大量的裂縫而導致的土壤蒸發(fā)量大大增加,松土增加了根區(qū)土壤的通氣效果,促進植物根系呼吸,為植物生長提供了良好的根區(qū)微環(huán)境,有利于植物對土壤中營養(yǎng)物質(zhì)的吸收,改善了盆栽植物的生長狀況,松土可以提高作物根區(qū)對土壤水和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從而提高盆栽植物的質(zhì)量和產(chǎn)量,有利于盆栽試驗的順利進行;
[0020]2、本裝置可實現(xiàn)對已松土壤的平整及適度壓實操作,避免已松土壤由于不平整及較松動而引起的土壤水分過快耗散;
[0021]3、本裝置松土器之間的角度可調(diào),可根據(jù)土壤濕度的不同來調(diào)節(jié)松土器之間的距離(或角度):當土壤濕度相對較大時可將松土器之間的距離調(diào)大,當土壤濕度較小且出現(xiàn)一定程度的土壤板結(jié)時需將松土器間距調(diào)小,以免松土時出現(xiàn)塊狀撬動而損傷植物根系;
[0022]4、本裝置松土器可在螺栓I處拆卸,螺栓I以上部分的松土器為空心設(shè)置,能實現(xiàn)對盆中不同深度土壤樣品的采集;
[0023]5、本實用新型可實現(xiàn)半自動化,具有操作簡單、省時省力、成本低、速度快、效率高的優(yōu)點,同時解決了給盆栽植物澆水時因裂縫而引起的漏水問題及對周圍環(huán)境造成的污染。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4]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0025]圖2為本實用新型步進電機的電路結(jié)構(gòu)示意圖;
[0026]圖3為本實用新型彈簧閂示意圖;
[0027]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松土器下端局部放大圖;
[0028]圖5為本實用新型環(huán)形底座I和環(huán)形底座II部分放大圖;
[0029]圖6為本實用新型齒輪和齒條間作用示意圖;
[0030]圖7為本實用新型齒輪、連接軸II1、套筒III作用示意圖;
[0031]圖8為本實用新型的薄片示意圖;
[0032]圖中各標號:1-提手,2-總開關(guān),3-控制開關(guān),4-手柄,5-齒輪,6_套筒III,7_連接軸III,8-中心軸,9-步進電機,10-電機箱,11-直桿I,12-直桿II,13-中心桿,14-齒條I,15-連接軸I,16_套筒I,17-齒條II,18-連接軸II,19-套筒II,20-固定旋鈕I,21_環(huán)形底座I,22-彈簧,23-槽,24-環(huán)形底座II,25-斜桿,26-松土器,27-彈簧閂,28-防擺動護罩,29-銷,30-固定旋鈕II,31-套筒IV,32-固定旋鈕III,33-固定旋鈕IV,34-松土尖端I,35-松土尖端II,36-螺檢I,37-螺母I,38-螺檢II,39-螺母II,40-薄片,41-電路總開關(guān),42-正轉(zhuǎn)開關(guān),43-反轉(zhuǎn)開關(guān),44-螺栓III,45-螺母III。
【具體實施方式】
[0033]實施例1:如圖1-8所示,一種盆栽植物松土裝置,包括提手1、總開關(guān)2、控制開關(guān)3、手柄4、齒輪5、套筒III 6、連接軸III 7、中心軸8、步進電機9、電機箱10、直桿I 11、直桿
II12、中心桿13、齒條I 14、連接軸I 15、套筒I 16、齒條II 17、連接軸II 18、套筒II 19、固定旋鈕I 20、環(huán)形底座I 21、彈簧22、槽23、環(huán)形底座II 24、斜桿25、松土器26、彈簧閂27、防擺動護罩28、銷29、固定旋鈕II 30、套筒IV 31、固定旋鈕III 32、固定旋鈕IV 33、松土尖端
I34、松土尖端II 35、螺栓I 36、螺母I 37、螺栓II 38、螺母II 39、薄片40、電路總開關(guān)41、正轉(zhuǎn)開關(guān)42、反轉(zhuǎn)開關(guān)43、螺栓III44、螺母III45 ;其中提手I固定于電機箱10上部,總開關(guān)2和電路總開關(guān)41連接,控制開關(guān)3和正轉(zhuǎn)開關(guān)42、反轉(zhuǎn)開關(guān)43連接,步進電機9安裝于電機箱10內(nèi),連接軸III 7穿過電機箱10后套在步進電機9的中心軸8上,連接軸III 7外套有套筒III 6,齒輪5固定在套筒III 6上,套筒III 6上設(shè)有配套的螺栓III 44和螺母III 45,螺栓
III44穿透套筒III 6及連接軸III 7,手柄4和套筒III 6相連,打開螺栓III 44、螺母III 45后套筒III 6和齒輪5可一起在連接軸III 7上通過手柄4手動移動,齒條I 14、齒條II 17上端均高于連接軸III 7,直桿I 11、直桿II 12 —端和中心桿13相連,直桿I 11、直桿II 12另一端均設(shè)有孔,齒條I 14穿過直桿I 11上的孔后通過連接軸I 15和套筒I 16相連,齒條II 17穿過直桿II 12上的孔后通過連接軸II 18和套筒II 19相連,套筒I 16套在中心桿13上,套筒II 19套在套筒I 16上,中心桿13末端和環(huán)形底座I 21相連,松土器26頂端通過銷29和環(huán)形底座I 21相連,斜桿25上端通過固定旋鈕I 20和套筒II 19相連,斜桿25末端通過固定旋鈕II 30和松土器26相連,環(huán)形底座I 21通過彈簧22和環(huán)形底座II 24相連,套筒
II19和連接軸II 18相連的一側(cè)設(shè)有槽23,環(huán)形底座II 24上設(shè)有彈簧閂27和小孔,小孔大小與螺栓II 38相匹配,設(shè)置于薄片40邊緣的小孔與環(huán)形底座II 24上的小孔大小相同,螺栓II 38從下到上依次穿過薄片40邊緣上的小孔及環(huán)形底座II 24上的小孔后用螺母II 39固定起來,銷29上設(shè)有防擺動護罩28,松土尖端I 34固定在套筒IV 31底部,套筒IV 31底端設(shè)有孔,套筒IV 31套于松土器26底端,通過螺母I 37將穿過松土器26的螺栓I 36固定起來,螺栓I 36以上的松土器26為空心設(shè)置,松土器26可在螺栓I 36和螺母I 37處拆卸,松土尖端II 35通過固定旋鈕IV 33固定于松土器26最底端,通過固定旋鈕III 32可將套筒IV 31及固定于套筒IV 31的松土尖端I 34 —起拆卸,松土尖端II 35通過固定旋鈕IV 33可拆卸。
[0034]所述齒條I 14和齒條II 17豎直平行。
[0035]所述連接軸I 15在套筒I 16上的接點與連接軸II 18在套筒II 19上的接點不在同一垂直線上。
[0036]所述套筒I 16的直徑小于套筒II 19的直徑且套筒I 16的高度大于套筒II 19的高度。
[0037]所述環(huán)形底座I 21表面設(shè)置成長條狀。
[0038]所述環(huán)形底座II 24的直徑等于環(huán)形底座I 21的直徑與松土器26的直徑之和。
[0039]實施例2:如圖1-8所示,一種盆栽植物松土裝置,包括提手1、總開關(guān)2、控制開關(guān)3、手柄4、齒輪5、套筒III 6、連接軸III 7、中心軸8、步進電機9、電機箱10、直桿I 11、直桿
II12、中心桿13、齒條I 14、連接軸I 15、套筒I 16、齒條II 17、連接軸II 18、套筒II 19、固定旋鈕I 20、環(huán)形底座I 21、彈簧22、槽23、環(huán)形底座II 24、斜桿25、松土器26、彈簧閂27、防擺動護罩28、銷29、固定旋鈕II 30、套筒IV 31、固定旋鈕III 32、固定旋鈕IV 33、松土尖端
I34、松土尖端II 35、螺栓I 36、螺母I 37、螺栓II 38、螺母II 39、薄片40、電路總開關(guān)41、正轉(zhuǎn)開關(guān)42、反轉(zhuǎn)開關(guān)43、螺栓III44、螺母III45 ;其中提手I固定于電機箱10上部,總開關(guān)2和電路總開關(guān)41連接,控制開關(guān)3和正轉(zhuǎn)開關(guān)42、反轉(zhuǎn)開關(guān)43連接,步進電機9安裝于電機箱10內(nèi),連接軸III 7穿過電機箱10后套在步進電機9的中心軸8上,連接軸III 7外套有套筒III 6,齒輪5固定在套筒III 6上,套筒III 6上設(shè)有配套的螺栓III 44和螺母III 45,螺栓
III44穿透套筒III 6及連接軸III 7,手柄4和套筒III 6相連,打開螺栓III 44、螺母III 45后套筒III 6和齒輪5可一起在連接軸III 7上通過手柄4手動移動,齒條I 14、齒條II 17上端均高于連接軸III 7,直桿I 11、直桿II 12 —端和中心桿13相連,直桿I 11、直桿II 12另一端均設(shè)有孔,齒條I 14穿過直桿I 11上的孔后通過連接軸I 15和套筒I 16相連,齒條II 17穿過直桿II 12上的孔后通過連接軸II 18和套筒II 19相連,套筒I 16套在中心桿13上,套筒II 19套在套筒I 16上,中心桿13末端和環(huán)形底座I 21相連,松土器26頂端通過銷29和環(huán)形底座I 21相連,斜桿25上端通過固定旋鈕I 20和套筒II 19相連,斜桿25末端通過固定旋鈕II 30和松土器26相連,環(huán)形底座I 21通過彈簧22和環(huán)形底座II 24相連,套筒
II19和連接軸II 18相連的一側(cè)設(shè)有槽23,環(huán)形底座II 24上設(shè)有彈簧閂27和小孔,小孔大小與螺栓II 38相匹配,設(shè)置于薄片40邊緣的小孔與環(huán)形底座II 24上的小孔大小相同,螺栓II 38從下到上依次穿過薄片40邊緣上的小孔及環(huán)形底座II 24上的小孔后用螺母II 39固定起來,銷29上設(shè)有防擺動護罩28,松土尖端I 34固定在套筒IV 31底部,套筒IV 31底端設(shè)有孔,套筒IV 31套于松土器26底端,通過螺母I 37將穿過松土器26的螺栓I 36固定起來,螺栓I 36以上的松土器26為空心設(shè)置,松土器26可在螺栓I 36和螺母I 37處拆卸,松土尖端II 35通過固定旋鈕IV 33固定于松土器26最底端,通過固定旋鈕III 32可將套筒IV 31及固定于套筒IV 31的松土尖端I 34 —起拆卸,松土尖端II 35通過固定旋鈕IV 33可拆卸。
[0040]上面結(jié)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lǐng)域普通技術(shù)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nèi),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種變化。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盆栽植物松土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提手(I)、總開關(guān)(2)、控制開關(guān)(3)、手柄(4)、齒輪(5)、套筒111(6)、連接軸111(7)、中心軸(8)、步進電機(9)、電機箱(10)、直桿I (11)、直桿 II (12)、中心桿(13)、齒條 I (14)、連接軸 I (15)、套筒 I (16)、齒條 II (17)、連接軸II (18)、套筒II (19)、固定旋鈕I (20)、環(huán)形底座I (21)、彈簧(22)、槽(23)、環(huán)形底座II (24)、斜桿(25)、松土器(26)、彈簧閂(27)、防擺動護罩(28)、銷(29)、固定旋鈕II(30 )、套筒IV (31)、固定旋鈕III (32 )、固定旋鈕IV (33 )、松土尖端I (34 )、松土尖端II (35 )、螺栓I (36)、螺母I (37)、螺栓II (38)、螺母II (39)、薄片(40)、電路總開關(guān)(41)、正轉(zhuǎn)開關(guān)(42)、反轉(zhuǎn)開關(guān)(43)、螺栓111(44)、螺母111(45);其中提手(I)固定于電機箱(10)上部,總開關(guān)(2)和電路總開關(guān)(41)連接,控制開關(guān)(3)和正轉(zhuǎn)開關(guān)(42)、反轉(zhuǎn)開關(guān)(43)連接,步進電機(9)安裝于電機箱(10)內(nèi),連接軸111(7)穿過電機箱(10)后套在步進電機(9)的中心軸(8)上,連接軸111(7)外套有套筒111(6),齒輪(5)固定在套筒111(6)上,套筒111(6)上設(shè)有配套的螺栓111(44)和螺母III(45),螺栓III(44)穿透套筒111(6)及連接軸III (7),手柄(4)和套筒III(6)相連,打開螺栓III(44),螺母III(45)后套筒III(6)和齒輪(5)可一起在連接軸111(7)上通過手柄(4)手動移動,齒條I (14)、齒條II (17)上端均高于連接軸111(7),直桿I (11)、直桿II (12)—端和中心桿(13)相連,直桿I (11)、直桿II (12)另一端均設(shè)有孔,齒條I (14)穿過直桿I (11)上的孔后通過連接軸I (15)和套筒I (16)相連,齒條II(17)穿過直桿II (12)上的孔后通過連接軸II (18)和套筒II (19)相連,套筒I (16)套在中心桿(13)上,套筒II (19)套在套筒I (16)上,中心桿(13)末端和環(huán)形底座I (21)相連,松土器(26)頂端通過銷(29)和環(huán)形底座I (21)相連,斜桿(25)上端通過固定旋鈕I (20)和套筒II (19)相連,斜桿(25)末端通過固定旋鈕II (30)和松土器(26)相連,環(huán)形底座I(21)通過彈簧(22)和環(huán)形底座II (24)相連,套筒II (19)和連接軸II (18)相連的一側(cè)設(shè)有槽(23),環(huán)形底座II (24)上設(shè)有彈簧閂(27)和小孔,小孔大小與螺栓II (38)相匹配,設(shè)置于薄片(40)邊緣的小孔與環(huán)形底座II (24)上的小孔大小相同,螺栓II (38)從下到上依次穿過薄片(40)邊緣上的小孔及環(huán)形底座II (24)上的小孔后用螺母II (39)固定起來,銷(29)上設(shè)有防擺動護罩(28),松土尖端I (34)固定在套筒IV (31)底部,套筒IV (31)底端設(shè)有孔,套筒IV(31)套于松土器(26)底端,通過螺母I (37)將穿過松土器(26)的螺栓I(36)固定起來,螺栓I (36)以上的松土器(26)為空心設(shè)置,松土器(26)可在螺栓I (36)和螺母I (37)處拆卸,松土尖端II (35)通過固定旋鈕IV (33)固定于松土器(26)最底端,通過固定旋鈕111(32)可將套筒IV (31)及固定于套筒IV (31)的松土尖端I (34)—起拆卸,松土尖端II (35)通過固定旋鈕IV (33)可拆卸。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盆栽植物松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齒條I(14)和齒條II(17)豎直平行。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盆栽植物松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軸I(15)在套筒I (16)上的接點與連接軸II (18)在套筒II (19)上的接點不在同一垂直線上。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盆栽植物松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I(16)的直徑小于套筒II (19)的直徑且套筒I (16)的高度大于套筒II (19)的高度。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盆栽植物松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環(huán)形底座I(21)表面設(shè)置成長條狀。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盆栽植物松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環(huán)形底座II(24)的直 徑等于環(huán)形底座I (21)的直徑與松土器(26)的直徑之和。
【文檔編號】A01B39/12GK204119744SQ201420410829
【公開日】2015年1月28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24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4年7月24日
【發(fā)明者】楊啟良, 武振中, 賈維兵, 趙馀, 王亓劍, 雷龍海, 齊昌民, 李云青 申請人:昆明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