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軟體部高黑色素含量長牡蠣的選育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軟體部高黑色素含量長牡蠣(“烏”牡蠣)的選育方法,以及方法有效性的證明方案,它包括以下步驟:觀察普通牡蠣的顏色,選擇黑色殼的面積占總殼面積的比例為90%以上并且明度值V<0.20的牡蠣、牡蠣殼黑色素的提取、牡蠣軟體部黑色素的提取、黑色素含量與軟體部黑色素含量之間的相關性分析, 申請人:在實驗過程中,發(fā)現(xiàn)長牡蠣貝殼殼色與外套膜中黑色素沉積量有顯著正相關的現(xiàn)象,貝殼越黑則其軟體部黑色素含量也就越多。本發(fā)明能準確快速的選育出軟體部黑色素含量高的牡蠣,可提高牡蠣育種的效率,由于黑色素的保健價值已得到市場認可,故本方法得到的牡蠣新品種可增加養(yǎng)殖的附加值。
【專利說明】一種軟體部高黑色素含量長牡蠣的選育方法
[0001]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選育方法,尤其涉及一種軟體部高黑色素含量長牡蠣("烏"牡蠣)的選 育方法。
[0002]
【背景技術】: 黑色素是一種生物多聚體,廣泛分布于動植物體中。隨著對天然黑色素的不斷深入研 究,人們發(fā)現(xiàn),黑色素有廣泛的生物活性,包括延緩衰老、調節(jié)免疫力、保護光照損傷、抗氧 化,清除自由基、保護心血管功能等,高黑色素含量的天然食品已得到消費者的充分認可, 市場前景廣闊。
[0003] 目前,有學者報道過不同外套膜色長牡蠣的選育,而對于左右殼都是黑色的牡蠣 的選育沒有報道,并且對于不同外套膜色長牡蠣的選育是通過肉眼觀察外套膜顏色而進行 的,沒有報道貝殼顏色與外套膜顏色之間內在的相關性,這種方法需要撬開貝殼,受主觀因 素影響較大,費事費力、選育成本高、準確性較差。
[0004]
【發(fā)明內容】
: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加速牡蠣的育種進程、提高牡 蠣育種精確性、提高牡蠣的利用價值和經濟利益的準確快速的軟體部高黑色素含量長牡蠣 的選育方法。
[0005] 本發(fā)明的目的可以通過如下措施來達到:一種軟體部高黑色素含量長牡蠣的選育 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驟: (1) 觀察挑選左右殼均為黑色的長牡蠣,測量牡蠣左右殼的表面積以及黑色殼部分的 表面積,選出黑色殼的面積占總殼面積的比例為90%以上的長牡蠣; (2) 然后采用ND-2 NCS明度尺測量上述牡蠣殼色的明度值,選取明度值V〈0. 20的長 牡蠣; (3) 將黑色表面積比例為90%以上和殼色明度V〈0. 20的長牡蠣留作種貝,進行正常的 育苗操作。
[0006] 本發(fā)明同已有技術相比可產生如下積極效果:本發(fā)明通過實驗證明,長牡蠣殼中 黑色素的含量與其軟體部中黑色素的含量有很大的相關性,殼色是評估牡蠣軟體黑色素含 量的間接指標。采用以殼色來判斷軟體部黑色素含量的方法,不但可以高效地選擇出符合 育種要求的"烏"牡蠣個體,加速了牡蠣的育種進程,也可以提高牡蠣的利用價值和養(yǎng)殖經 濟效益。這種新的指標不僅可以用在長牡蠣選育上,也可以嘗試用在其他的海洋經濟貝類 動物育種上,將加快特種貝類的育種進展。本選育方法無需開殼從而可避免親本浪費且省 時省力,另外,使用黑色殼的面積占總殼面積的比例為90%以上和貝殼顏色明度值V〈0. 20 的指標,可使得選育過程標準化,從而提高選育的準確性。
[0007]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圖1為ND-2 NCS國際通用明度尺掃描件示意圖;黑色方框內是牡蠣殼色選擇的明度 臨界值; 圖2為長牡蠣殼與軟體部中黑色素含量的相關性分析示意圖,其中,黑色方塊表示30 組牡蠣殼與軟體部中黑色素含量的配對數(shù)據(jù),R2指相關系數(shù)。
[0008]
【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詳細說明: 實施例:一種通過外殼顏色選擇軟體部含有大量黑色素長牡蠣的選育方法,以及方法 有效性的證明方案,它包括以下步驟: 1. 1選育方法: (1)觀察挑選左右殼均為黑色的牡蠣,測量牡蠣左右殼的表面積以及黑色殼部分的表 面積,選出黑色殼的面積占總殼面積的比例為90%以上的牡蠣。
[0009] (2)采用ND-2 NCS明度尺(lightness meter)測量牡蠣殼色的明度值,選取明度 值V〈0. 20的牡蠣。(注:ND-2 NCS明度尺是由瑞典出版的國際標準色卡,清楚表現(xiàn)由白色到 黑色共18個標準明度級,即物體顏色越黑明度越低,越白明度越高,能有效的表現(xiàn)出物體 黑色的程度,請見圖1)。
[0010] (3)將黑色表面積比例和殼色明度均符合要求的長牡蠣留作種貝,進行正常的育 苗操作。
[0011] 1.2方法有效性的證明: (1)將選取的牡蠣進行殼中黑色素的提取。
[0012] (2)將選取的牡蠣進行軟體部中黑色素的提取。
[0013] (3)將殼中黑色素含量與軟體部中黑色素含量進行相關性分析。
[0014] 具體方法有效性的證明實驗例如下: 1.實驗材料: 長牡蠣:本實驗所用活的長牡蠣,購買于煙臺市環(huán)海路農貿市場,平均體重l〇〇g,總數(shù) 30只。
[0015] 1.1儀器設備: 循環(huán)水真空泵、電子密度天平、電熱恒溫水浴鍋、電熱恒溫水浴鍋、電熱恒溫鼓風干燥 箱、索氏提取器一套、研缽、燒杯、三角燒瓶、玻璃棒; 1. 2實驗試劑: 包括鹽酸、乙醚、蒸餾水。鹽酸溶液的配制:購買的鹽酸為標準濃度12mol/l,本實驗 所需要的鹽酸濃度為6mol/l。每次實驗所需要的鹽酸體積為600ml,用量筒量取300ml 12mol/L的鹽酸倒入裝有300ml蒸饋水的燒杯中配制成6mol/l的鹽酸。
[0016] 2.實驗方法: 2. 1牡蠣殼中黑色素的提?。?2. I. 1前期準備:將30只牡蠣全部清洗干凈; 2. 1. 2工藝流程; 原料準備一粉碎一水解一水浴一抽濾一去脂一洗滌、過濾一干燥一稱量; 2. 1. 3操作要點: (1)原料:選擇殼上有黑色斑點的牡蠣作為原料; 〈2)粉末的制備:將牡蠣殼上的雜質洗去,將牡蠣殼粉碎研磨備用; (3〉水解:稱量牡蠣殼粉末30g置于IOOOml的三角燒瓶中,先用6 mol/1鹽酸溶液200 ml浸泡12 h ; i:T)水?。簩⒔葸^殼粉200ml鹽酸溶液棄去,將殘渣放入500 ml圓底燒瓶中再加6 mol/1 HCl溶液400 ml,裝上冷凝管于100 °C的水浴中加熱I h ; ?5?抽濾:加熱完畢后,將圓底燒瓶內的牡蠣殼用布氏漏斗抽濾,棄去濾液,保留濾渣; ?5?去脂:將濾渣用濾紙包好,置于索氏脂肪提取器中,用乙醚在42 °C左右的水浴中 脫脂,待索氏管中乙醚呈現(xiàn)出澄清狀態(tài)后,脫脂結束,再將濾紙包取出,在抽濾裝置上用蒸 餾水反復洗滌多次; 干燥稱重:最后在80°C恒溫干燥箱中烘干,取出黑色素,稱重; (S1計算:黑色素的含量=黑色素重量(g)/樣本重量(g) X 100%。
[0017] 2. L 4具體實驗步驟: ?Τ?原料的處理: 用牡蠣刀將鮮活的牡蠣撬開,把牡蠣肉剝離下來,作為其他實驗備用。將牡蠣殼上的雜 質以及牡蠣肉清理干凈,清洗干凈后曬干,以方便研磨和提取。
[0018] ·:'2)粉碎: 先用錘子將牡蠣殼敲成為碎片,再用研缽研磨成精細的粉狀,減小與鹽酸混合時的損 失和方便提取。
[0019] ⑶水解: 稱量牡蠣殼粉末30g置于IOOOml的三角燒瓶中,將200ml 6mol/l的鹽酸緩慢倒入燒 瓶中,邊倒邊用玻璃棒攪拌,以防鹽酸與碳酸鈣發(fā)生反應后溶液溢出,減小損失。牡蠣殼中 含有大量的碳酸鈣和少量的殼質素,與鹽酸發(fā)生的化學反應產生大量氣體二氧化碳,化學 方程式如下: 2HCl+CaC03=CaCl2+H20+C02, 天然黑色素在體內與蛋白質、多糖結合緊密,不易分離,但是黑色素不溶于酸性溶 液,酸性溶液的水解作用可以去除與黑色素結合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以及脂類物質,試驗 結果表明,使用濃鹽酸水解效果優(yōu)于其他酸,所以本試驗用鹽酸進行水解將黑色素分離 出來。
[0020] (4,水浴: 將浸泡過殼粉200ml鹽酸溶液棄去,將殘渣放入500 ml圓底燒瓶中再加6 mol/1 HCl 溶液400 ml,裝上冷凝管于100 °C的水浴中加熱I h。水浴是為了反應受熱均勻,防止溶 液沸騰,因為鹽酸屬于易揮發(fā)的液體,所以使用冷凝管是避免反應物損耗和充分利用原料。
[0021] 抽濾: 加熱完畢后,待冷卻后,將圓底燒瓶內的牡蠣殼用布氏漏斗抽濾,棄去濾液,保留濾渣。 得到的是黑色素的粗制品。
[0022] (S)脫脂: 將濾渣用濾紙包好,置于索氏脂肪提取器中,用乙醚在42 °C左右的水浴中脫脂,待索 氏管中乙醚呈現(xiàn)出澄清狀態(tài)后,脫脂結束,再將濾紙包取出,在抽濾裝置上用蒸餾水反復洗 滌多次。
[0023] ?:7·干燥稱重: 最后在80 °C恒溫干燥箱中烘干,取出黑色素,稱重。
[0024] (B)計算: 黑色素的含量=黑色素重量(g) /樣本重量(g) X100%。
[0025] 2. 2牡蠣軟體部黑色素的提?。?2. 2. 1原料: 采集2. I. 1中的牡蠣軟體部作為提取色素的原料。
[0026] 2. 2. 2組織勻漿的制備:用專用器材在外套膜處將牡蠣撬開,用剪刀剪取軟體部 邊緣顏色較深的部分,然后放在碾缽中搗碎; 2. 2. 3水解:稱量牡蠣軟體部大約IOg置于的、三角燒瓶中,先用6 mol/1鹽酸溶液200 ml浸泡12 h ; 2. 2. 4水?。簩⒔葸^牡蠣軟體部的200ml鹽酸溶液棄去,將殘渣放入500 ml圓底燒 瓶中再加6 mol/1 HCl溶液400ml,裝上冷凝管于KKTC的水浴中加熱Ih ; 2. 2. 5抽濾:加熱完畢后,將圓底燒瓶內的牡蠣軟體部用布氏漏斗抽濾,棄去濾液,保 留濾渣; 2.2.6去脂:將濾渣用濾紙包好,置于索氏脂肪提取器中,用乙醚在42 °C左右的水浴 中脫脂,待索氏管中乙醚呈現(xiàn)出澄清狀態(tài)后,脫脂結束,再將濾紙包取出,在抽濾裝置上用 蒸餾水反復洗滌多次; 2. 2. 7干燥稱重:最后在80 °C恒溫干燥箱中烘干,取出黑色素,稱重。
[0027] 2. 2. 8計算:黑色素的含量=黑色素重量(g)/樣本重量(g) X 100%。
[0028] 2. 3數(shù)據(jù)計算整理: 將牡蠣殼黑色素含量和牡蠣軟體部黑色素含量做相關性分析。
[0029] 3.結果與分析: 3. 1每只牡蠣外殼和軟體部黑色素含量數(shù)據(jù): 表1牡蠣外殼與軟體部中黑色素的含量
【權利要求】
1. 一種軟體部高黑色素含量長牡蠣的選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驟: (1) 觀察挑選左右殼均為黑色的長牡蠣,測量牡蠣左右殼的表面積以及黑色殼部分的 表面積,選出黑色殼的面積占總殼面積的比例為90%以上的長牡蠣; (2) 然后采用ND-2 NCS明度尺測量上述牡蠣殼色的明度值,選取明度值V〈0. 20的長 牡蠣; (3) 將黑色表面積比例為90%以上和殼色明度V〈0. 20的長牡蠣留作種貝,進行正常的 育苗操作。
【文檔編號】A01K61/00GK104365515SQ201410680301
【公開日】2015年2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11月25日
【發(fā)明者】王曉通, 于文超, 趙南南, 張子豪, 王嬌, 武長路 申請人:魯東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