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茶樹菇的工廠化栽培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茶樹菇的工廠化栽培方法,依次包括配料、裝包、滅菌、接種、培養(yǎng)及出菇管理操作,其中,混合培養(yǎng)料按照質量百分數配比為:棉子殼50%~85%、麩皮10%~30%、輔料10%~25%,同時,在培養(yǎng)及出菇操作之間還進行上架二次殺毒滅菌處理;本發(fā)明所設計的一種茶樹菇的工廠化栽培方法,該方法能夠使栽培工藝流程化,生產技術標準化,產品質量均衡化,茶樹菇生產周年化,大幅度提高勞動生產率、產品質量合格率和生物學轉化率,減少污染,降低成本,進一步提高茶樹菇栽培的經濟效益。
【專利說明】 一種茶樹薛的工廠化栽培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菌類農作物現代化加工領域,特別是一種茶樹菇的工廠化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0002]茶樹菇工廠化栽培是目前國際上迅速發(fā)展的一種新型栽培技術,茶樹菇工廠化生產相對于傳統的大棚季節(jié)性生產的主要區(qū)別是:一、效率高:從菇房的建造到設備的配置,基本都按高標準設計,采用機械化操作,部分已采用自動化控制;大大提高了勞動效率,減少了勞動強度;二、可周年生產:工廠化生產采用人工控制茶樹菇生長所需的溫度,濕度,光照,使其不受外界季節(jié)變化的影響;三、土地利用率大:工廠化生產采用立體式栽培,大大提高了單位面積的利用率;在我國的快速發(fā)展只有短短的幾年時間,盡管近年來不斷改進,但仍然存在生產周期長,手工操作環(huán)節(jié)多,效益欠佳等問題。
[0003]雖然茶樹菇的工廠化栽培技術在我國尚處于起步階段,但代表著茶樹菇食用菌未來的發(fā)展方向。向著具有以下特點的茶樹菇工廠化栽培技術進行研發(fā):利用現代化工程技術和先進設施、設備,人為設定、自動控制適宜茶樹菇食用菌生長發(fā)育的溫度、濕度、光照、二氧化氮濃度等環(huán)境,機械化操作拌料、裝袋、接種等生產過程,使生產工藝流程化,生產技術標準化,產品質量均衡化,鮮菇生產周年化,從而大幅度提高勞動生產率、產品質量合格率和生物學轉化率,減少污染,降低成本,進一步提高茶樹菇食用菌栽培的經濟效益。
【發(fā)明內容】
[0004]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茶樹菇的工廠化栽培方法,該方法能夠使栽培工藝流程化,生產技術標準化,產品質量均衡化,茶樹菇生產周年化,大幅度提高勞動生產率、產品質量合格率和生物學轉化率,減少污染,降低成本,進一步提高茶樹菇栽培的經濟效益。
[0005]為了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茶樹菇的工廠化栽培方法,包括如下具體步驟:
步驟(I):選取混合培養(yǎng)料,并加水攪拌預濕,控制預濕后的混合培養(yǎng)料含水量為64%-66%,PH 為 6-7 ;
步驟(2):將步驟(I)中的混合培養(yǎng)料打包裝袋制得栽培包,在栽培包上打孔并向孔內插入塑料棒,用喇叭口塑料套環(huán)套緊栽培包的開口并塞上菌蓋;
步驟(3):對步驟(2)中的栽培包進行真空高壓滅菌處理,滅菌后經冷卻工序;
所述的冷卻工序具體為:先將滅菌后的栽培包移至預先消毒的第一冷卻室中自然冷卻,待溫度降到不超過40°C后,移至第二冷卻室利用制冷機進行強制制冷,冷卻到不超過25 0C ;
步驟(4):采用空氣凈化流水線將液體菌種接種到步驟(3)中冷卻后的栽培包內,接種時拔除插入栽培包中的塑料棒;
步驟(5):將接種后的栽培包送至溫度為24°C,空氣相對濕度不低于70%的培養(yǎng)室中,培養(yǎng)28-32天并保持培養(yǎng)室的黑暗狀態(tài);
步驟(6):將步驟(5)中培養(yǎng)后的栽培包搬入溫度為14-16°C,空氣相對濕度為90%-95%的出菇室中并拔除栽培包上的菌蓋以及喇叭口塑料套環(huán),出菇管理17-19天,在出菇管理的前9-10天在培養(yǎng)室中增加500-10001x的漫射光。
[0006]本發(fā)明進一步限定的技術方案是:
進一步的,前述的茶樹菇的工廠化栽培方法,所述混合培養(yǎng)料按照質量百分數配比為:棉子殼50%?85%、麩皮10%?30%、輔料10%?25%。
[0007]前述的茶樹菇的工廠化栽培方法,步驟(5)中培養(yǎng)室中的溫度為18°C,濕度為92%。
[0008]前述的茶樹菇的工廠化栽培方法,在步驟(5)與步驟(6)之間,即進入出菇室之前進行上架二次殺毒滅菌處理。
[0009]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fā)明所設計的一種茶樹菇的工廠化栽培方法,該方法能夠使栽培工藝流程化,生產技術標準化,產品質量均衡化,茶樹菇生產周年化,大幅度提高勞動生產率、產品質量合格率和生物學轉化率,減少污染,降低成本,進一步提高茶樹菇栽培的經濟效益。
【具體實施方式】
[0010]實施例1
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茶樹菇的工廠化栽培方法,包括如下具體步驟:
步驟(I):選取混合培養(yǎng)料,并加水攪拌預濕,控制預濕后的混合培養(yǎng)料含水量為64%,PH 為 6 ;
步驟(2):將步驟(I)中的混合培養(yǎng)料打包裝袋制得栽培包,在栽培包上打孔并向孔內插入塑料棒,用喇叭口塑料套環(huán)套緊栽培包的開口并塞上菌蓋;
步驟(3):對步驟(2)中的栽培包進行真空高壓滅菌處理,滅菌后經冷卻工序;
所述的冷卻工序具體為:先將滅菌后的栽培包移至預先消毒的第一冷卻室中自然冷卻,待溫度降到不超過40°C后,移至第二冷卻室利用制冷機進行強制制冷,冷卻到不超過25 0C ;
步驟(4):采用空氣凈化流水線將液體菌種接種到步驟(3)中冷卻后的栽培包內,接種時拔除插入栽培包中的塑料棒;
步驟(5):將接種后的栽培包送至溫度為24°C,空氣相對濕度不低于70%的培養(yǎng)室中,培養(yǎng)28-32天并保持培養(yǎng)室的黑暗狀態(tài);
步驟(6):將步驟(5)中培養(yǎng)后的栽培包搬入溫度為14°C,空氣相對濕度為90%%的出菇室中并拔除栽培包上的菌蓋以及喇叭口塑料套環(huán),出菇管理17天,在出菇管理的前9天在培養(yǎng)室中增加5001x的漫射光。
[0011]前述的茶樹菇的工廠化栽培方法,所述混合培養(yǎng)料按照質量百分數配比為:棉子殼50%?85%、麩皮10%?30%、輔料10%?25%。
[0012]前述的茶樹菇的工廠化栽培方法,步驟(5)中培養(yǎng)室中的溫度為18°C,濕度為92%。
[0013]前述的茶樹菇的工廠化栽培方法,在步驟(5)與步驟(6)之間,即進入出菇室之前進行上架二次殺毒滅菌處理。
[0014]實施例1
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茶樹菇的工廠化栽培方法,包括如下具體步驟:
步驟(I):選取混合培養(yǎng)料,并加水攪拌預濕,控制預濕后的混合培養(yǎng)料含水量為65%,PH 為 6.5 ;
步驟(2):將步驟(I)中的混合培養(yǎng)料打包裝袋制得栽培包,在栽培包上打孔并向孔內插入塑料棒,用喇叭口塑料套環(huán)套緊栽培包的開口并塞上菌蓋;
步驟(3):對步驟(2)中的栽培包進行真空高壓滅菌處理,滅菌后經冷卻工序;
所述的冷卻工序具體為:先將滅菌后的栽培包移至預先消毒的第一冷卻室中自然冷卻,待溫度降到不超過40°C后,移至第二冷卻室利用制冷機進行強制制冷,冷卻到不超過25 0C ;
步驟(4):采用空氣凈化流水線將液體菌種接種到步驟(3)中冷卻后的栽培包內,接種時拔除插入栽培包中的塑料棒;
步驟(5):將接種后的栽培包送至溫度為24°C,空氣相對濕度不低于70%的培養(yǎng)室中,培養(yǎng)28-32天并保持培養(yǎng)室的黑暗狀態(tài);
步驟(6):將步驟(5)中培養(yǎng)后的栽培包搬入溫度為15°C,空氣相對濕度為95%的出菇室中并拔除栽培包上的菌蓋以及喇叭口塑料套環(huán),出菇管理18天,在出菇管理的前10天在培養(yǎng)室中增加8001X的漫射光。
[0015]前述的茶樹菇的工廠化栽培方法,所述混合培養(yǎng)料按照質量百分數配比為:棉子殼50%?85%、麩皮10%?30%、輔料10%?25%。
[0016]前述的茶樹菇的工廠化栽培方法,步驟(5)中培養(yǎng)室中的溫度為18°C,濕度為92%。
[0017]前述的茶樹菇的工廠化栽培方法,在步驟(5)與步驟(6)之間,即進入出菇室之前進行上架二次殺毒滅菌處理。
[0018]以上實施例僅為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凡是按照本發(fā)明提出的技術思想,在技術方案基礎上所做的任何改動,均落入本發(fā)明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茶樹菇的工廠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具體步驟: 步驟(I):選取混合培養(yǎng)料,并加水攪拌預濕,控制預濕后的混合培養(yǎng)料含水量為64%-66%,PH 為 6-7 ; 步驟(2):將步驟(I)中的混合培養(yǎng)料打包裝袋制得栽培包,在栽培包上打孔并向孔內插入塑料棒,用喇叭口塑料套環(huán)套緊栽培包的開口并塞上菌蓋; 步驟(3):對步驟(2)中的栽培包進行真空高壓滅菌處理,滅菌后經冷卻工序; 所述的冷卻工序具體為:先將滅菌后的栽培包移至預先消毒的第一冷卻室中自然冷卻,待溫度降到不超過40°C后,移至第二冷卻室利用制冷機進行強制制冷,冷卻到不超過25 0C ; 步驟(4):采用空氣凈化流水線將液體菌種接種到步驟(3)中冷卻后的栽培包內,接種時拔除插入栽培包中的塑料棒; 步驟(5):將接種后的栽培包送至溫度為24°C,空氣相對濕度不低于70%的培養(yǎng)室中,培養(yǎng)28-32天并保持培養(yǎng)室的黑暗狀態(tài); 步驟(6):將步驟(5)中培養(yǎng)后的栽培包搬入溫度為14-16°C,空氣相對濕度為90%-95%的出菇室中并拔除栽培包上的菌蓋以及喇叭口塑料套環(huán),出菇管理17-19天,在出菇管理的前9-10天在培養(yǎng)室中增加500-10001x的漫射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茶樹菇的工廠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培養(yǎng)料按照質量百分數配比為:棉子殼50%?85%、麩皮10%?30%、輔料10%?25%。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茶樹菇的工廠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5)中培養(yǎng)室中的溫度為18°C,濕度為92%。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茶樹菇的工廠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5)與步驟(6)之間,即進入出菇室之前進行上架二次殺毒滅菌處理。
【文檔編號】A01G1/04GK104255290SQ201410421716
【公開日】2015年1月7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8月26日
【發(fā)明者】王春波, 章亞祥, 王小敏 申請人:沭陽縣蘇合農產品銷售專業(yè)合作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