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杭白菊蚜蟲的植物源生物農藥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防治杭白菊蚜蟲的植物源生物農藥及其制備方法,所述農藥包括姜科植物提取液濃縮物、增溶劑和水,它們所占農藥總重量的重量百分含量分別是:姜科植物提取液濃縮物15~50%,增溶劑5~20%,其余為水。本發(fā)明提供的生物農藥主要是利用噴霧法施用到植物上,可用于杭白菊蚜蟲的治療,原料易得、加工簡單、對設備要求低、十分利于工業(yè)化生產,并且回收后的有機溶劑可以重復利用,實現了資源再利用,避免了二次污染,有利于農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自然條件易于降解,毒性小,生態(tài)環(huán)保,對人畜安全,成本低,是一種無公害的防治杭白菊蚜蟲的植物源生物農藥。
【專利說明】防治杭白菊蚜蟲的植物源生物農藥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農用殺蟲劑領域,具體地,涉及的是一種姜科植物制成的防治植物蚜蟲的植物源生物農藥及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杭白菊,又名甘菊、白菊花、茶菊、藥菊,是甘菊中的佳品。杭白菊主產于浙江桐鄉(xiāng),種植已有300多年的歷史,為地道藥材“浙江八味”之一,亦為衛(wèi)生部新批的藥食兩用資源。杭白菊有很高的藥用價值,還有延年益壽的功效。因其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氣候和土壤條件等,杭白菊的種植業(yè)一直穩(wěn)步發(fā)展,目前的種植面積達4萬余畝,占全國產量的70%以上,桐鄉(xiāng)當地對于杭白菊的應用主要是制作菊花茶,但是,蚜蟲危害一直是影響杭白菊生產的重要原因之一。
[0003]蚜蟲在大多數農作物上均有發(fā)現,是一類植食性昆蟲,包括蚜總科下的所有成員。世界上已知種類近4700余種。蚜蟲為植物的一大害蟲,不僅吸食植物汁液,造成葉片卷縮,生長停滯,花朵畸形,還會傳播病毒病,其分泌的蜜露還引發(fā)煤污病。目前防治蚜蟲主要采用吡蟲啉類的化學農藥防治,這些化學農藥的使用,導致了農藥的殘留,且使蚜蟲群體產生抗藥性,使蚜蟲的防治變得更加困難,歐盟的一些國家近日對吡蟲啉、噻蟲嗪、噻蟲胺三種新煙堿類殺蟲劑又做出了臨時禁用決定。
[0004]因此,針對當前杭白菊生產中存在的蚜蟲危害問題,研制和開發(fā)相應的生防制劑,其研究與實踐表明對杭白菊產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發(fā)明內容】
[0005]針對現有技術中的缺陷,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生產成本低、經濟實用、環(huán)境友好、綜合性能優(yōu)良的一種防治杭白菊蚜蟲的生物農藥及其制備方法。
[0006]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防治杭白菊蚜蟲的植物源生物農藥,所述農藥包括姜科植物提取液濃縮物、增溶劑和水,它們所占農藥總重量的重量百分含量分別是:姜科植物提取液濃縮物15~50%,增溶劑5~20%,其余為水。
[0007]優(yōu)選地,所述的姜科植物提取液濃縮物,是將姜科植物修剪下來或是自然脫落廢棄以及利用該植物生產加工其他產品過程中廢棄的枝、莖、葉、花、果實的一種或幾種混合物。
[0008]優(yōu)選地,所述姜科植物可以是姜、砂仁、益智、聞良姜、姜黃、姜花、山姜、孩術、郁金、囊荷或小豆蘧等中一種或幾種。
[0009]優(yōu)選地,所述的增溶劑,是指可降低表面張力,增加潤濕性,粘著性及滲透性的農藥助劑(茶皂素、有 機硅類表面活性劑、吐溫類表面活性劑等)的一種。
[0010]根據本發(fā)明的另一個方面,提供一種上述防治杭白菊蚜蟲的植物源生物農藥的制備方法,具體為:將姜科植物修剪下來或是自然脫落廢棄以及利用該植物生產加工其他產品過程中廢棄的枝、莖、葉、花、果實的一種或幾種混合物烘干后粉碎成粉末,再以有機溶液作為浸提溶劑,浸提,過濾,濾液采用減壓濃縮的方法分別得到浸膏,然后加入增溶劑,按照常規(guī)工藝,制成本發(fā)明的防治杭白菊蚜蟲的植物源生物農藥。
[0011]優(yōu)選地,所述的烘干是指:在20-50°C下烘干。
[0012]優(yōu)選地,所述的粉末是指:20-40目的顆粒狀粉末。
[0013]優(yōu)選地,所述的有機溶劑是指植物提取常用的有機溶劑,如,乙醇、甲醇、環(huán)己酮
坐寸ο
[0014]優(yōu)選地,所述的浸提,是指浸提l-7d。
[0015]優(yōu)選地,所述的減壓濃縮是指:將浸提后的粗提液真空減壓到-0.1個大氣壓并置于40-80°C下水浴,使粗體液濃縮為浸膏。
[0016]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17](I)本發(fā)明提供的生物農藥主要是利用噴霧法施用到植物上,可用于杭白菊蚜蟲的治療。
[0018](2)本發(fā)明的生物農藥所采用的的原料易得、加工簡單、對設備要求低、十分利于工業(yè)化生產,并且回收后的有機溶劑可以重復利用。這幾種植物材料在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均有種植,而且經自然 脫落廢棄以及利用該植物生產加工其他產品過程中廢棄的枝、莖、葉、花、果實或其混合物都是農用廢棄物,實現了資源再利用,避免了二次污染,有利于農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0019](3)該生物農藥制劑來源于天然植物提取物,自然條件易于降解,毒性小,生態(tài)環(huán)保,對人畜安全,成本低,是一種無公害的防治杭白菊蚜蟲的植物源生物農藥。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說明。以下實施例將有助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進一步理解本發(fā)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發(fā)明。應當指出的是,對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0021]實施例1
[0022]防治杭白菊蚜蟲的盆栽試驗
[0023]分別將筏術修剪下來的枝、莖、葉、果實各50g,經50°C烘干后磨成粉末,用30%甲醇溶液2000ml室溫下浸潰3d,過濾,取其濾液減壓濃縮后回收溶劑得到提取浸膏。所述的筏術提取物是將筏術修剪下來的枝、莖、葉、果實烘干后粉碎成粉末,浸提,過濾得到。配成含20%濃縮物,10%吐溫及水補齊至100%水劑。用本發(fā)明的防治杭白菊蚜蟲的植物源生物農藥,對杭白菊蚜蟲具有治療效果,分別達到98% (稀釋100倍),93% (稀釋150倍),86.7% (稀釋200倍)和84.8% (稀釋250倍)。
[0024]實施例2
[0025]防治杭白菊蚜蟲的溫室試驗
[0026]將自然脫落廢棄的山姜葉經40°C烘干后磨成粉末100g,用50%乙醇溶液1500ml室溫下浸潰5d,過濾,取其濾液減壓濃縮后回收溶劑得到提取浸膏。所述的山姜提取物是將山姜自然脫落廢棄的葉烘干后粉碎成粉末,浸提,過濾得到。配成含30 %濃縮物,15 %吐溫及水補齊至100 %水劑。用本發(fā)明的防治杭白菊蚜蟲的植物源生物農藥,對杭白菊蚜蟲具有治療效果,分別達到100% (稀釋200倍),99.3% (稀釋400倍),90.6% (稀釋600倍)和85.8% (稀釋800倍)。
[0027]實施例3
[0028]防治杭白菊蚜蟲的田間試驗
[0029]利用郁金生產加工其他產品過程中的葉經35°C烘干后磨成粉末200g,用70%異丙醇溶液2500ml室溫下浸潰6d,過濾,取其濾液減壓濃縮后回收溶劑得到提取浸膏。所述的郁金提取物是生產加工其他產品過程中葉烘干后粉碎成粉末,浸提,過濾得到。配成含50%濃縮物,20%吐溫及水補齊至100%水劑。用本發(fā)明的防治杭白菊蚜蟲的植物源生物農藥,對杭白菊蚜蟲具有治療效果,分別達到97.4% (稀釋150倍),92.3% (稀釋250倍),89.9% (稀釋35O倍)和84.2% (稀釋4δ0倍)。
[0030]實施例4 [0031]防治杭白菊蚜蟲的大田試驗
[0032]分別稱取姜、砂仁、益智、聞良姜、姜黃、姜花、山姜、孩術、郁金植物修剪下來或是自然脫落廢棄以及利用該植物生產加工其他產品過程中廢棄的枝、莖、葉、花、果實的混合物,經35 V烘干后磨成粉末共200g (其中姜占20 %、砂仁占10 %、益智占5 %、高良姜占15%、姜黃占3%、姜花占7%、山姜占10%、筏術占10%、郁金占10% ),用70%乙醇溶液2500ml室溫下浸潰7d,過濾,取混合物的濾液減壓濃縮后回收溶劑得到提取浸膏,再加入20%吐溫,攪拌均勻,配成含35%濃縮物,15%吐溫及水補齊至100%水劑。用本發(fā)明的防治杭白菊蚜蟲的植物源生物農藥,對杭白菊蚜蟲具有治療效果,分別達到96.81% (稀釋50倍),91.54% (稀釋 100 倍),86.23% (稀釋 150 倍)和 84.22% (稀釋 200 倍)。
[0033]以上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例進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權利要求的范圍內做出各種變形或修改,這并不影響本發(fā)明的實質內容。
【權利要求】
1.一種防治杭白菊蚜蟲的植物源生物農藥,其特征在于,所述農藥包括姜科植物提取液濃縮物、增溶劑和水,它們所占農藥總重量的重量百分含量分別是:姜科植物提取液濃縮物15~50%,增溶劑5~20%,其余為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杭白菊蚜蟲的植物源生物農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姜科植物提取液濃縮物,是將姜科植物修剪下來或是自然脫落廢棄以及利用該植物生產加工過程中廢棄的枝、莖、葉、花、果實的一種或幾種混合物。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防治杭白菊蚜蟲的植物源生物農藥,其特征在于,所述姜科植物是姜、砂仁、益智、高良姜、姜黃、姜花、山姜、筏術、郁金、囊荷或小豆蘧中一種或幾種。
4.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防治杭白菊蚜蟲的植物源生物農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溶劑,是指茶皂素、有機硅類表面活性劑、吐溫類表面活性劑的一種。
5.—種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防治杭白菊蚜蟲的植物源生物農藥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體為:將姜科植物修剪下來或是自然脫落廢棄以及利用該植物生產加工過程中廢棄的枝、莖、葉、花、果實的一種或幾種混合物烘干后粉碎成粉末,再以有機溶液作為浸提溶劑,浸提,過濾,濾液采用減壓濃縮的方法分別得到浸膏,然后加入增溶劑,按照常規(guī)工藝,制成防治杭白菊蚜蟲的植物源生物農藥。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防治杭白菊蚜蟲的植物源生物農藥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烘干是指:在20-50°C下烘干。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防治杭白菊蚜蟲的植物源生物農藥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粉末是指:20-40目的顆粒狀粉末。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防治杭白菊蚜蟲的植物源生物農藥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機溶劑是指乙醇、甲醇、環(huán)己酮中一種。
9.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防治杭白菊蚜蟲的植物源生物農藥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浸提,是指浸提l-7d。
10.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防治杭白菊蚜蟲的植物源生物農藥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減壓濃縮是指:將浸提后的粗提液真空減壓到-0.1個大氣壓并置于40-80°C下水浴,使粗體液濃縮為浸膏。
【文檔編號】A01P7/04GK103999886SQ201410188572
【公開日】2014年8月27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6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5月6日
【發(fā)明者】代光輝, 龐倩茹, 王新華, 張學群, 彭勇政, 陳義娟, 郭松 申請人:上海交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