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滴灌試驗用管網布設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農林灌溉領域,涉及一種滴灌試驗用管網布設結構,根據試驗要求,在作物區(qū)將每一行作物均勻分成若干個處理單元,相鄰作物之間前端布設有支管,每行作物前端布設有輔管。用三通a將相鄰支管與球閥進行連接,球閥后接流量計,用三通b將流量計與同行左右輔管進行連接,輔管端部用堵頭進行密封,輔管上設有旁通,其與滴灌管進行連接,各處理單元的滴灌管斷開。每行隨機選取一個處理單元,用承插式接頭將滴灌管與盲管依次連接,形成管網。實現了在作物區(qū)設置若干試驗小區(qū),在滿足試驗重復的同時大大減少了管網連接及試驗工作量。
【專利說明】一種滴灌試驗用管網布設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滴灌試驗用管網布設結構屬于農林灌溉領域。
【背景技術】
[0002]滴灌作為一種高效節(jié)水灌溉技術,現已被廣泛應用于農林灌溉領域。滴灌試驗是農林業(yè)節(jié)水工作的基礎研究工作,為滴灌工程規(guī)劃設計、水資源合理調配及灌溉水高效利用提供重要的基礎數據。目前,滴灌試驗通常要人為控制灌水定額、灌水周期等條件,由于土壤空間變異性,需設置若干試驗小區(qū)以減少試驗誤差,從而使試驗所用的管網布設復雜, 管網連接及實際觀測的工作量巨大。因此,發(fā)明一種布置方便、連接簡單,觀測工作量小,特別適用于滴灌試驗用的管網布設結構很有必要。
【發(fā)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滴灌試驗用管網布設結構,以解決現有滴灌試驗管網布設復雜,管網連接及觀測工作量大的問題。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根據試驗要求,在作物區(qū)將每一行作物均勻分成若干個處理單元,相鄰作物之間前端布設有支管,每行作物前端布設有輔管,用三通a將相鄰支管與球閥進行連接,球閥后接流量計,用三通b將流量計與同行輔管進行連接,輔管端部用堵頭進行密封,輔管上設有旁通,其與滴灌管進行連接,各處理單元的滴灌管斷開。 每行隨機選取一個處理單元,用承插式接頭將滴灌管與盲管依次連接,形成管網。
[0005]由于實施上述技術方案,就實現了在作物區(qū)設置若干試驗小區(qū),在滿足試驗重復的同時大大減少了管網連接及試驗工作量。
[0006]【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由以下的附圖和實施例給出:
[0007]圖1是一種滴灌試驗用管網布設結構示意圖;
·[0008]圖2是承插式接頭a放大結構示意圖;
[0009]圖3是承插式接頭b放大結構示意圖。
[0010]圖例:1.支管,2.三通a,3.流量計,4.三通b,5.堵頭,6.滴灌管,7.滴頭,8.作
物,9.承插式接頭a,10.盲管,11.承插式接頭b,12.球閥,13.旁通,14.輔管。
[0011]【具體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不受下述實施例的限制,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與實際情況來確定具體的實施方式。
[0012]實施例:如圖1-3所示,取三行作物8的試驗區(qū),將每一行作物8均勻分成三個處理單元,即C11、C12、C13、……、C33。相鄰作物8之間前端布設有支管1,利用輔管14從支管I上取水后分別供給鋪設在作物8兩側的滴灌管6。用三通a2將相鄰支管I與球閥12 進行連接,球閥12后接流量計3,用三通b4將流量計3與同行輔管14進行連接,輔管14端部用堵頭5進行密封,輔管14上設有旁通13,其與滴灌管6進行連接,各處理單元的滴灌管6斷開。用承插式接頭及盲管分別將C11、C22、C33連接,將C12、C23、C31連接,將C13、 C21、C32連接,形成管網。[0013]用球閥12分別控制不同的灌溉量,形成一個灌溉量同時處理不同行的三個處理單元,充分考慮了土壤空間變異性對滴灌試驗的影響。
[0014]以上技術特征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可根據實際需要增減非必要技術特征,來滿足不同情況的需要。
【權利要求】
1.一種滴灌試驗用管網布設結構,根據試驗要求,在作物區(qū)將每一行作物均勻分成若干個處理單元,其特征在于:相鄰作物之間前端布設有支管,每行作物前端布設有輔管,用三通a將相鄰支管與球閥進行連接,球閥后接流量計,用三通b將流量計與同行輔管進行連接,輔管端部用堵頭進行密封,輔管上設有旁通,其與滴灌管進行連接,各處理單元的滴灌管斷開,每行隨機選取一個處理單元,用承插式接頭將滴灌管與盲管依次連接,形成管網。
【文檔編號】A01G25/02GK203407304SQ201320498787
【公開日】2014年1月29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16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8月16日
【發(fā)明者】洪明, 穆哈西, 趙經華, 馬亮, 馬英杰 申請人:新疆農業(yè)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