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采茶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采茶機。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長期以來,茶是人們喜愛的飲料之一,但采茶過程卻是靠人工來完成,效率很低,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發(fā)展,科學技術的日益提高,目前,已出現了一些采茶機;但現有的采茶機采用兩組刀片的往復相對運動采摘茶葉,這樣,容易傷及茶樹的分支。由上可知,上述現有的采茶機,在實際使用上,顯然具有缺陷存在,而有待加以改
茲由此,本實用新型有感上述缺陷的可改善,乃特潛心研究并配合反復試驗,終于提出一種設計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實用新型。
發(fā)明內容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本實用新型g在提供一種采茶機,以確保該采茶機エ作吋,不傷及茶樹分支,并且采茶效率高。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一種采茶機,包括機架,在機架的上端面設置支承板,在支承板上設置汽油機,在汽油機輸出軸上設置皮帶輪I,在皮帶輪I的同側設置皮帶輪II,皮帶輪I與皮帶輪II通過皮帶連接,在皮帶輪II軸上的另一端還設置有鏈輪I和鏈輪II,在鏈輪I的同側設置有鏈輪III,在鏈輪II的同側設置有鏈輪IV,鏈輪I與鏈輪III通過鏈條I連接;鏈輪II與鏈輪IV通過鏈條II連接,鏈輪III的轉軸上設置有旋轉板I,旋轉板I兩側邊緣為弧形橡膠板,在旋轉板I的下方設置有刀片,當旋轉板I轉動到一定相位時,旋轉板I兩側邊緣為弧形橡膠板與刀片相適配,橡膠板與刀片之間有間隙,刀片的下方為下料通道的始端;在鏈輪IV的轉軸上還設置旋轉板II,在旋轉板II兩側邊緣為棕毛,旋轉板II的下方為下料通道的出口,棕毛與下料通道出口的表面相接觸。旋轉板I兩側邊緣的弧形橡膠板由多個橡膠板單元組成。采用上述裝置后,將茶樹支放于旋轉板I與刀片之間,啟動汽油機,轉動的旋轉板I上的橡膠板將茶樹支壓在刀片上滑動,茶葉被刮落,進入刀片下方的下料通道,由于茶葉是被橡膠板和刀片的相互作用刮落,這樣,本采茶機工作過程中不傷及茶樹,因為是連續(xù)作業(yè),采茶效率高。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性能穩(wěn)定,適于山區(qū)采茶。
圖I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I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 A向局部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結構示意圖;[0013]附圖中I機架 2汽油機3皮帶輪1,4皮帶輪11,5皮帶 6鏈輪I 7鏈輪II 8鏈輪III 9鏈輪IV 10鏈條I 11鏈條II 12旋轉板I 13橡膠板14旋轉板II 15棕毛 16固定輪 17刀片18下料通道19橡膠板單元20支承板21
防護罩。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ー步說明。如圖I、圖2所示,在機架I的上端面設置支承板20,在支承板20上設置汽油機2,在汽油機2輸出軸上設置皮帶輪13,在皮帶輪13的同側設置皮帶輪114,皮帶輪13與皮帶輪114通過皮帶5連接,在皮帶輪13與皮帶輪114外側還設置有防護罩21 ;在皮帶輪114軸的另一端還設置有鏈輪16和鏈輪117,在鏈輪16的同側設置有鏈輪1118,在鏈輪117的 同側設置有鏈輪IV9,鏈輪16與鏈輪III8通過鏈條IlO連接;鏈輪117與鏈輪IV9通過鏈條IIll連接,鏈輪III8的轉軸上設置有旋轉板112,為使旋轉板112與鏈輪III8的轉軸固定牢固,在為使旋轉板112的兩端設置有固定輪16。旋轉板112兩側邊緣為弧形橡膠板13,在旋轉板112的下方設置有刀片17,刀片17呈長條狀,刀刃不鋒利。當旋轉板112轉動到一定相位時,旋轉板112兩側邊緣為弧形橡膠板13與刀片17相適配,橡膠板13與刀片17之間有間隙,刀片17的下方為下料通道18的始端;在鏈輪IV9的轉軸上還設置旋轉板1114,在旋轉板1114兩側邊緣為棕毛15,旋轉板1114的下方為下料通道18的出口,棕毛15與下料通道18出口的表面相接觸。圖3為實施例2結構示意圖,其基本結構與實施例I相同,不同之處在于實施例I的橡膠板13為ー塊整板,實施例2的橡膠板13由多個橡膠板單元19組成,每個橡膠板單元19實際為ー個小橡膠板,這樣橡膠板13與茶樹支接觸過程中更緊密,使茶葉容易脫落。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具體實施方式
,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顯而易見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采茶機,包括機架,其特征在于在機架(I)的上端面設置支承板(20),在支承板(20)上設置汽油機(2),在汽油機(2)輸出軸上設置皮帶輪I (3),在皮帶輪I (3)的同側設置皮帶輪II (4),皮帶輪I (3)與皮帶輪II (4)通過皮帶(5)連接,在皮帶輪II (4)軸上的另一端還設置有鏈輪I (6)和鏈輪II (7),在鏈輪I (6)的同側設置有鏈輪111(8),在鏈輪11(7)的同側設置有鏈輪IV (9),鏈輪1(6)與鏈輪111(8)通過鏈條I (10)連接;鏈輪II (7)與鏈輪IV(9)通過鏈條II(Il)連接,鏈輪111(8)的轉軸上設置有旋轉板I (12),旋轉板1(12)兩側邊緣為弧形橡膠板(13),在旋轉板1(12)的下方設置有刀片(17),當旋轉板1(12)轉動到一定相位時,旋轉板1(12)兩側邊緣為弧形橡膠板(13)與刀片(17)相適配,橡膠板(13)與刀片(17)之間有間隙,刀片(17)的下方為下料通道(18)的始端;在鏈輪IV(9)的轉軸上還設置旋轉板II (14),在旋轉板11(14)兩側邊緣為棕毛(15),旋轉板11(14)的下方為下料通道(18)的出口,棕毛(15)與下料通道(18)出口的表面相接觸。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采茶機,其特征在于旋轉板(12)兩側邊緣的弧形橡膠板(13)由多個橡膠板単元(19)組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采茶機,包括機架,在機架的上端面設置支承板,在支承板上設置汽油機,在汽油機輸出軸上設置皮帶輪I,在皮帶輪I的同側設置皮帶輪II,皮帶輪I與皮帶輪II通過皮帶連接,在皮帶輪II軸上的另一端還設置有鏈輪I和鏈輪II,在鏈輪I的同側設置有鏈輪III,在鏈輪II的同側設置有鏈輪IV,鏈輪I與鏈輪III通過鏈條I連接;鏈輪II與鏈輪IV通過鏈條II連接,鏈輪III的轉軸上設置有旋轉板I,旋轉板I兩側邊緣為弧形橡膠板,在旋轉板I的下方設置有刀片;在鏈輪IV的轉軸上還設置旋轉板II,在旋轉板II兩側邊緣為棕毛。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性能穩(wěn)定,適于山區(qū)采茶。
文檔編號A01D46/04GK202496217SQ2012200822
公開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7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3月7日
發(fā)明者肖玉環(huán) 申請人:黎平縣玉環(huán)機械制造修配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