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地稔種子的催芽及育苗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植物育苗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地稔種子的催芽及育苗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城市園林及護坡綠化等對植物品種的需求,野生鄉(xiāng)土地被植物越來越受到關注,不少生長粗放、花色斑斕、花期較長、極具觀賞價值的品種都在被嘗試并開發(fā)利用。但是對野生鄉(xiāng)土地被植物資源的開發(fā)利用,長期以來主要仍停留在自發(fā)的采挖、移植和低價供給的狀況中。長此下去,既不利于野生植物種質(zhì)資源的保護,也不利于快速、高效地開發(fā)應用野生鄉(xiāng)土地被植物。地稔(Malastoma dodecandrum),又稱鋪地錦、野落茄、地石榴,為野牡丹科野牡丹屬的匍匐狀灌木,是浙南地區(qū)眾多野生花卉資源中具有分布廣、觀賞性、適應性強的優(yōu)良鄉(xiāng)土觀花地被植物的代表之一。但地稔的種子較微小,一般僅長0. 4mm 0. 8mm,同時,在自然條件下地稔種子的休眠期長達半年左右,因此,其對發(fā)芽生長環(huán)境要求較高,采用常規(guī)方法育苗則存在耗種量大,花費時間長,種子發(fā)芽率低,一般僅為10-15%,故不利于地稔的開發(fā)利用。因此,開展提高種子發(fā)芽率及育苗方法的研究,對加速地稔人工栽培繁殖至關重要。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目的是,針對地稔種子存在種子微小,休眠期長,耗種量大,發(fā)芽成活率低, 花費時間長等缺陷,提供一種發(fā)芽率與發(fā)芽指數(shù)高,育苗周期短,苗木質(zhì)量好的地稔種子催芽及育苗的方法。本發(fā)明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一種地稔種子的催芽及育苗方法,該方法按下列步驟進行(1)地稔果實處理選擇生長均勻、飽滿、無病蟲害的地稔果實,經(jīng)日曬或< 50°C 的溫箱烘干,使含水量低于5%后密封、在2-5°C下保存,備用;(2)地稔種子前處理將果實在清水中浸泡16-24小時至脹軟后,裝入40目尼龍紗袋、扎口,置流水中用手揉搓,去除果皮、果肉,洗凈種子后,取出,浙干;(3)種子催芽處理將種子與濕潤細砂按體積1 2-3比例混合后,置4_5°C冰箱中保存3-4個月至60%種芽露白;或將種子置60-80°C溫水中攪拌至冷卻、浸泡24小時后撈出,將種子與濕潤細砂按體積1 2-3比例混合后,保溫25°C、催芽30-40天至60%種芽露白;或將種子晾干、放入0. 01mg/L油菜素內(nèi)酯水溶液或lOOumol/L茉莉酸甲酯水溶液中浸泡24小時后撈出,將種子與濕潤細砂按體積1 2-3比例混合后,保溫25°C、催芽30-40 天至60%種芽露白;(4)種子播種育苗將上述催芽處理后的種子,先播于泥炭蛭石為3 1的基質(zhì)穴盤內(nèi),再搬入沙床中按常規(guī)肥水管理至成苗。所述濕潤細砂含水量為60%,催芽期間需及時補充水分以維持該含水量。本發(fā)明有益效果是
一、本發(fā)明地稔種子的催芽及育苗方法,顯著提高了地稔種子的發(fā)芽率,由常規(guī)的 10-15%提高到50%以上;二、本發(fā)明方法通過對種子的催芽處理后,出苗率比常規(guī)的干藏種子可提高3倍以上;三、地稔種子經(jīng)催芽處理后既顯著提高了發(fā)芽率,減少了播種量,又明顯縮短了休眠期,大大提高了場圃出苗率,自播種至三葉期由常規(guī)的8個月以上縮短到4個月左右,育苗成本可減少一半以上;本發(fā)明方法簡單易行,成本低廉、易于推廣應用。
具體實施例方式通過以下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本發(fā)明的內(nèi)容并不局限于此。實施例1 (地稔種子低溫催芽及育苗方法)(1)地稔果實處理選擇生長均勻、飽滿、無病蟲害的果實,經(jīng)日曬或=50°C的溫箱烘干,使含水量低于5 %后密封、在2-5 °C下保存,備用;(2)種子前處理將果實在清水中浸泡16-24小時至脹軟后,裝入40目尼龍紗袋中扎口,置流水中用手揉搓,去除果皮、果肉,洗凈種子后,撈出,浙干;
(3)種子催芽處理將種子與含水量為60%的濕潤細砂按體積1 2-3比例混合后,置4-5°C冰箱中保存3-4個月,保存期間需及時補充水分以維持該濕度,直至60%種芽
露白;(4)種子播種育苗將低溫催芽處理后的種子,先播于泥炭蛭石為3 1的基質(zhì)穴盤內(nèi),再搬入沙床中按常規(guī)肥水管理至成苗。實施例2 (地稔種子溫水催芽及育苗方法)本例中,步驟(3)種子采用溫水浸泡催芽處理將種子置60-80°C溫水中攪拌至冷卻、浸泡24小時后,將種子與濕潤細砂按體積1 2-3比例混合后保溫25°C催芽,催芽 30-40天至60%種芽露白;其余步驟、工藝同于實施例1。實施例3 (地稔種子藥劑催芽及育苗方法)本例中,步驟(3)種子采用藥劑催芽處理將種子晾干、放入0.01mg/L油菜素內(nèi)酯水溶液中浸泡24小時后,將種子與濕潤細砂按體積1 2-3比例混合后保溫25°C催芽, 30-40天至60%種芽露白;其余步驟、工藝同于實施例1。實施例4 (地稔種子藥劑催芽及育苗方法)本例中,步驟(3)種子采用藥劑催芽處理將種子晾干、放入lOOumol/L茉莉酸甲酯中浸泡24小時后,將種子與濕潤細砂按體積1 2-3比例混合后保溫25°C催芽,30-40 天至60%種芽露白;其余步驟、工藝同于實施例1。試驗例(地稔種子不同催芽育苗方法的效果對比)表地稔種子不同催芽及育苗方法對比
權利要求
1.一種地稔種子的催芽及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列步驟進行(1)地稔果實處理選擇生長均勻、飽滿、無病蟲害的地稔果實,經(jīng)日曬或<50°C的溫箱烘干,使含水量低于5%后密封、在2-5°C下保存,備用;(2)地稔種子前處理將果實在清水中浸泡16-24小時至脹軟后,裝入40目尼龍紗袋、 扎口,置流水中用手揉搓,去除果皮、果肉,洗凈種子后,取出,浙干;(3)種子催芽處理將種子與濕潤細砂按體積1 2-3比例混合后,置4-5°C冰箱中保存3-4個月至60%種芽露白;或將種子置60-80°C溫水中攪拌至冷卻、浸泡24小時后撈出, 將種子與濕潤細砂按體積1 2-3比例混合后,保溫25°C、催芽30-40天至60%種芽露白; 或將種子晾干、放入0. 01mg/L油菜素內(nèi)酯水溶液或lOOumol/L茉莉酸甲酯水溶液中浸泡 24小時后撈出,將種子與濕潤細砂按體積1 2-3比例混合后,保溫25°C、催芽30-40天至 60%種芽露白;(4)種子播種育苗將上述催芽處理后的種子,先播于泥炭蛭石為3 1的基質(zhì)穴盤內(nèi),再搬入沙床中按常規(guī)肥水管理至成苗。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濕潤細砂含水量為60%,催芽期間需及時補充水分以維持該含水量。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地稔種子的催芽及育苗方法,屬于植物育苗技術領域。方法包括(1)地稔果實處理;(2)地稔種子前處理;(3)種子催芽處理;(4)種子播種育苗等步驟。該方法顯著提高了地稔種子的發(fā)芽率,由常規(guī)的10-15%提高到50%以上;通過催芽處理,出苗率比常規(guī)的干藏種子提高3倍以上;本方法減少了播種量,明顯縮短了休眠期,提高了場圃出苗率,自播種至三葉期由常規(guī)的8個月以上縮短到4個月左右,育苗成本減少一半以上;本發(fā)明簡單易行,成本低廉,可在育苗,綠化地區(qū)推廣應用。
文檔編號A01C1/00GK102282929SQ20111017760
公開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6月28日
發(fā)明者劉慧春, 周江華, 朱開元, 鄒清成, 馬廣瑩 申請人:浙江省蕭山棉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