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釣魚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漁具,具體的說是一種釣魚器。
技術背景
在垂釣過程中,使用的漁具大多是在釣魚桿的一端系一 釣魚線,釣魚線的另一端系有釣魚用的釣魚鉤,這種釣魚器 具存在的缺陷是當魚吃魚鉤上的餌料時,垂釣者需要拉動釣 魚線,使釣魚鉤將魚鉤住,將其甩上岸邊,當魚吃上餌料時, 如果鉤的不結實造成脫落,釣鉤甩上岸時容易傷及他人,且 使用此類釣魚鉤,垂釣者需要全神貫注的操作, 一旦錯過機 會將不能釣到魚。
發(fā)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發(fā)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當魚吃上餌料時 將魚鉤住且不易脫落的釣魚器。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釣魚器,包括本體、 定位卡、復位器、漁線、魚鉤、鉛錘,所述本體呈階梯式結 構,其前端部套裝有皮套,該皮套一側的本體上設有卡槽, 其后端部連接有環(huán)狀體,該環(huán)狀體上裝有所述鉛錘,所述卡 槽內裝有定位卡,該定位卡上并排設有上通孔和下通孔,該 定位卡一側的臺肩處裝有復位器,該復位器上分別裝有定位 爪和復位爪,其中復位爪置于復位器的上部并與彈性體連 接,其定位爪置于復位器的前端并嵌入所述下通孔中,所述 彈性體的另 一端與固定在本體上的復位鉤連接,所述漁線的 一端與魚鉤連接,另一端裝在復位爪上并與漁桿連接。
采用本技術方案的釣魚器與現有技術相比,魚在吃餌料 時在用力吞的過程中,復位器向前運動并脫離開臺肩的限 位,卡在定位卡內的復位器復位爪在彈性體的作用下復位, 魚被鉤的很結實,垂釣的人需緩慢收桿即可將魚收獲。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詳述本實用新型
一種釣魚器,由本體l、魚鉤2、皮套3、定位卡4、上 通孔5、下通孔6、定位爪7、復位爪8、彈性體9、漁線IO、 環(huán)狀體11、環(huán)狀體通孔12、鉛錘13、復位鉤14、臺肩15、 臺肩16、復位器17、卡槽18、通孔19組成。
本體1呈階梯式結構,其前端部套裝有皮套3,皮套3 一側的本體1上設有卡槽18,其后端部連接有環(huán)狀體11, 環(huán)狀體11上裝有鉛錘13,卡槽18內裝有定位卡4,定位卡 4上并排設有上通孔5和下通孔6,定位卡4 一側的臺肩16 處裝有復位器17,復位器17上分別裝有定位爪7和復位爪 8,其中復位爪8置于復位器17的上部并與彈性體9連接, 其定位爪7置于復位器17的前端并嵌入所述下通孔6中, 彈性體9的另一端穿過環(huán)狀體通孔12與固定在本體1上的 復位鉤14連接,漁線10的一端穿過皮套3上的通孔19與 魚鉤2連接,另一端裝在復位爪8上穿過環(huán)狀體通孔12并 與漁桿連接。
在垂釣的過程中,當魚吞吃魚鉤2上的傅料時,在其不 定向的吞力作用下,復位器16向前運動并脫離開臺肩16的 限位,復位器16在彈性體9及復位鉤14的拉力作用下其定 位爪7退回到臺肩15處并被其限位,這樣魚被魚鉤2牢固 的鉤住,即使再緩慢的收鉤,也不會出現脫落現象。
權利要求1、一種釣魚器,包括本體、定位卡、復位器、漁線、魚鉤、鉛錘,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呈階梯式結構,其前端部套裝有皮套,該皮套一側的本體上設有卡槽,其后端部連接有環(huán)狀體,該環(huán)狀體上裝有所述鉛錘,所述卡槽內裝有定位卡,該定位卡上并排設有上通孔和下通孔,該定位卡一側的臺肩處裝有復位器,該復位器上分別裝有定位爪和復位爪,其中復位爪置于復位器的上部并與彈性體連接,其定位爪置于復位器的前端并嵌入所述下通孔中,所述彈性體的另一端與固定在本體上的復位鉤連接,所述漁線的一端與魚鉤連接,另一端裝在復位爪上并與漁桿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漁具,具體的說是一種釣魚器。它包括本體、定位卡、復位器、漁線,本體呈階梯式結構,其前端部套裝有皮套,皮套一側的本體上設有卡槽,其后端部連接有環(huán)狀體,卡槽內裝有定位卡,定位卡上設有上通孔和下通孔,定位卡一側的臺肩處裝有復位器,復位器上分別裝有定位爪和復位爪,其中復位爪置于復位器的上部并與彈性體連接,其定位爪置于復位器的前端并嵌入下通孔中,彈性體的另一端與固定在本體上的復位鉤連接,漁線的一端與魚鉤連接,另一端裝在復位爪上并與漁桿連接。本案與現有技術相比,魚在吃餌料時在用力吞的過程中,卡在定位卡內的復位器復位爪在彈性體的作用下復位,魚被鉤的很結實,垂釣的人需緩慢收桿即可將魚收獲。
文檔編號A01K91/06GK201226738SQ20082007802
公開日2009年4月29日 申請日期2008年7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7月26日
發(fā)明者孫立軍 申請人:孫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