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充排氣可卷大棚溫室防寒保溫墊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大棚溫室冬季防寒保溫裝置。
技術(shù)背景目前用于曰光節(jié)能溫室大棚生產(chǎn)冬季夜間防寒保溫的材料主要是草簾和棉苫兩種。草簾使用壽命短(2~ 3年),且易劃傷棚膜;棉苫雖解決了上述問題,但價格昂貴。這兩 種材料還有另兩個共同缺點, 一是體積膨大,不易機械操作; 二是下雨下雪后,草簾、棉苫會被浸濕,不但重量變的異常 沉重,而且多日難以晾干,影響防寒保溫。 發(fā)明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保暖材料的缺點及不足, 設(shè)計一種價格相對較低,易機械搡作,且不受雨雪影響保溫 防寒效果好的防寒保溫墊。本實用新型由鍍膜塑料氣囊、充排氣裝置、固定裝置組 成。鍍膜塑料氣囊由兩層塑料薄膜密封形成,上下膜兩個外 表面均鍍覆一層銀白色反光膜。充排氣裝置由充排氣管和充 排氣泵組成。充排氣管固定在塑料氣囊內(nèi)部里層表面上,充 排氣管結(jié)構(gòu)是兩根氣管垂直與其它平行等距排列的氣管相 連通,同時也與底部充排氣管口相連。充排氣管口用于保溫
墊氣囊間連接,或與充排氣泵連接。充排氣管上均勻分布小氣孔。該墊分為寬度5米、2米、l米3種。本實用新型與其它材料相比在保溫效果、干凈衛(wèi)生等方 面較好的同時,機械操作性能好。該墊通過充氣后形成厚厚 的空氣墊,充分利用空氣的不良熱傳導(dǎo)性保溫隔墊,同時, 銀白色反光膜可以最大限度減少輻射熱的散失。特別是在十 分寒冷或白天缺少陽光,棚溫較低時,夜間可以通過向氣囊 內(nèi)充填熱空氣達(dá)到保溫增熱效果。由于是塑料材料,完全可 以不受雨雪的困繞。搡作時不但可以輕松的進行人工搡作, 而且機械操作也很方便。很好的解決了目前日光溫室生產(chǎn)實 踐中草簾、棉苫等保溫材料種種不便和缺點,價廉、方便、 實用效果好,并且,在需用棚內(nèi)補光時,可白天反向打開補 充光照。
圖1為充氣保溫墊示意圖圖2為充氣保溫墊剖面圖圖3為墊內(nèi)充氣管布置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jié)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 如圖1所示,該墊分寬度分為5米、2米、1米三種, 氣囊1長度一般為9米或隨溫室光照面的寬度確定。該墊主 要由塑料氣囊1和兩端固定膜3及充排氣管系統(tǒng)2構(gòu)成。塑
料氣囊1由上下兩層塑料薄膜四周密封而成,充氣后厚度達(dá)5~20cm,氣囊1的兩個外部表面均鍍覆一層銀白色反光膜, 用以反射輻射熱。氣囊1的兩端留固定膜3,固定膜3上留 用于穿固定桿的固定孔4。充排氣管系統(tǒng)2如圖2所示,粘 附在氣囊1里層表面上,兩根垂直的塑料管與多根平行等距 排列氣管相通,且與底部的充排氣口相通(如圖3)。充排氣 管口 5留塑料氣囊1外部均5cm長,充排氣管為直徑2cm左 右粗細(xì)的軟塑料管,其上均勻打有通氣孔。安裝時,根據(jù)具體溫室棚面長度,確定5米、2米、1 米三種墊的組合個數(shù),用兩根固定桿穿入上下兩端固定孔4 中,將所有墊連接起來,再用軟管將充排氣管口 5相互依次 連接,連接后該墊最后一個管口封閉,第一個管口與充排氣 泵連接。使用時,將上或下一固定桿在溫室大棚上固定,另 一固定桿用于卷放該墊,夜間需保溫時展開該墊充氣至一定 厚度,密閉保溫。白天不用時,排凈空氣,卷動固定桿,將 該墊卷放一側(cè)。需補充照時,固定下端固定桿,向溫室外側(cè) 以一定角度反向打開該墊,將太陽反射至棚內(nèi)。
權(quán)利要求1、充排氣可卷大棚溫室防寒保溫墊,其特征在于有兩層塑料膜四周密封而成的塑料氣囊,氣囊外部上下兩面都粘覆一層銀白色反光保溫膜,氣囊中間里層一面粘連安裝有充排氣管道。
2、 根據(jù)權(quán)利要1所述的充排氣可卷大棚溫室防寒保溫墊, 其特征在于充排氣管上均勻分布小氣孔,結(jié)構(gòu)為兩 根氣管垂直與其它平行等距排列分布的氣管相通,同 時與底部充排氣管口相聯(lián),充排氣管為直徑1 2cm軟 塑料管。
3、 根據(jù)權(quán)利要1所述的充排氣可卷大棚溫室防寒保溫墊, 其特征在于充排氣可卷大棚溫室防寒保溫墊的寬度 為5米、2米、1米三種。
專利摘要充排氣可卷大棚溫室防寒保溫墊,是一種大棚溫室防寒保溫墊,由鍍膜塑料氣囊、充排氣裝置、固定裝置組成。鍍膜塑料氣囊由兩層塑料薄膜密封形成,上下膜兩個外表面均鍍覆有一層銀白色反光膜。充排氣裝置由充排氣管和充排氣泵組成。該墊充分利用空氣的不導(dǎo)熱性和反光膜的反熱輻射性能,滿足冬季大棚溫室防寒保暖需要,同時利用機械充排氣裝置和合理的寬度組合,做到方便適用。
文檔編號A01G9/22GK201051813SQ200720139738
公開日2008年4月30日 申請日期2007年2月17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7年2月17日
發(fā)明者劉建平 申請人:劉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