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海帶育苗附著器的制作方法
專利說明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海洋種植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可提供海帶孢子附著的育苗附著器。
背景技術 傳統(tǒng)海帶育苗附著器相當簡陋,其結構包括木材釘制而成的矩形框體,框體外側滾動纏繞有附著繩。纏繞在木框體外的繩距難以做到均勻,影響繩間的水流分布及透光效果,每片附著器上長出的海帶參差不齊;而對框體的木材要求較高,除選擇具有一定強度的型材外,還需對木框體進行蒸煮等處理,否則影響水質,導致海帶苗生長不良?,F(xiàn)有附著器其附著繩是滾繞在框體外,處于框體下側的附著繩上光照差,海帶苗不能生長,白白浪費一半的附著繩,為了符合框體強度的要求,木質框體材料做的較厚,靠近及纏繞在其上的附著繩也不能生長出合格的海帶苗,占用了不少附著繩空間,也影響育苗廠的產(chǎn)生效率。此外,木質框體為一次產(chǎn)品,每個季節(jié)需耗費大量的木材,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如何提高單片育苗附著器的育苗效率,以及研發(fā)一種可重復使用的框體即成為本實用新型的課題。
發(fā)明內(nèi)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設計一種框體可重復使用、附著繩單面纏繞的海帶育苗附著器。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xiàn)的一種海帶育苗附著器,包括框體和附著繩,其中矩形框體的對稱邊上開設有繩槽,在對稱邊繩槽間來回纏繞有附著繩??蝮w可由塑膠等材料一次成型具有對稱邊帶有繩槽的成品,而來回纏繞的附著繩均可單受光,利于海帶苗的生長。
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設計合理,框體一次成型,可重復利用,繩槽間距標準,來回纏繞的附著繩間距均勻合理,有利于水體流動和保證每一附著繩的受光均勻,促進苗體的健康生長,有效利用附著繩的資源和苗房的利用率,減少不必要的浪費。
下面結合具體圖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圖1海帶育苗附著器立體分解圖 圖2海帶育苗附著器框體底面立體圖 其中 1-框體 11-繩槽12-槽齒 13-卡繩槽 14-加強筋骨架15-定位凹缺2-附著繩21-打結點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和圖2,海帶育苗附著器,包括矩形框體1和附著繩2,框體1由塑膠一次成型,框體1的對稱邊上成型有繩槽11,繩槽11為開口槽,開口寬5mm至8mm,這樣附著繩可直接從開口處繞上,無需穿入槽中給纏線帶來便利,海帶育苗附著繩2的直徑一般在2.5至3.5mm左右,繩槽11恰好可讓兩條附著繩2通過,又保證兩線存在一定間距。相鄰繩槽11形成的槽齒12寬2mm至5mm,附著繩2纏繞在槽齒12上,槽齒12自然將附著繩2隔開一定的距離,保證各線間距離相當,有利于水流穿過。
所述的對稱邊兩排槽齒12相背略往外凸出,這樣可避免不打結纏繞在槽齒12間的附著繩2不因脹縮或水流沖刷而脫出槽齒的定位。矩形框體1的對角處分別各設有一卡繩槽13,打結的附著繩頭打結點21可被其卡位固定,給附著繩定位帶來便利。一個框體1一般只纏繞有一條附著繩,從頭至尾來回往復纏繞在對稱邊的繩槽間,附著繩2的頭尾恰好可卡位在框體1對角外的卡繩槽13中。
矩形框體1規(guī)格為長邊40cm至0cm,短邊20cm至40cm,框體1中部設有加強筋骨架14,使框體1更加硬朗,所述的加強筋骨架14均略低于附著繩2。兩開設有繩槽11的對稱邊中部向內(nèi)縮,形成一定位凹缺15,方便于將框體定位在育苗場池中,尤其是密集并排的框體,相鄰框體間只需往定位凹缺15中插入一定位栓即可同時將兩框體定位于水中。
權利要求1、一種海帶育苗附著器,包括框體和附著繩,其特征是矩形框體的對稱邊上開設有繩槽,在對稱邊繩槽間來回纏繞有附著繩。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海帶育苗附著器,其特征是繩槽為開口槽,開口寬5mm至8mm。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海帶育苗附著器,其特征是相鄰繩槽形成的槽齒寬2mm至5mm,附著繩纏繞在槽齒上。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海帶育苗附著器,其特征是對稱邊兩排槽齒相背略往外凸出。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海帶育苗附著器,其特征是矩形框體的對角處分別各設有一卡繩槽,打結的附著繩頭可被其卡位固定。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5所述的海帶育苗附著器,其特征是矩形框體規(guī)格為長邊40cm至60cm,短邊20cm至40cm,框體中部設有加強筋骨架。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5所述的海帶育苗附著器,其特征是兩開設有繩槽的對稱邊中部向內(nèi)縮,形成一定位凹缺。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海帶育苗附著器,包括框體和附著繩,其中矩形框體的對稱邊上開設有繩槽,在對稱邊繩槽間來回纏繞有附著繩。框體可由塑膠等材料一次成型具有對稱邊帶有繩槽的成品,而來回纏繞的附著繩均可單面受光,利于海帶苗的生長。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設計合理,框體一次成型,可重復利用,繩槽間距標準,來回纏繞的附著繩間距均勻合理,有利于水體流動和保證每一附著繩的受光均勻,促進苗體的健康生長,有效利用附著繩的資源,減少不必要的浪費。
文檔編號A01G31/02GK2901853SQ200620096
公開日2007年5月23日 申請日期2006年4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4月30日
發(fā)明者陳丹敏, 金振輝, 葉長江, 程國霖, 黃星海 申請人:福建省三沙漁業(yè)有限公司